刘玉峰
(吉林省通化县二密镇中心小学 吉林 通化 134102)
所谓教学反思,主要指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总结与思考,记录教学活动的得与失,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活动提供基本依据,为以后从事相同内容的教学做借鉴。在撰写教学反思时,教师要抓住反思的几个“点”,吸取教学时的优点,找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整改的教学方案。教师只有勤于反思,实现在教中学、学中教,不断实践,才能扬长避短,不断促进自身素质与教学技能的提高,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首先,教学反思有利于语文教师积累经验。对于语文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并不是在教案上写些什么,而是在头脑中想些什么。通过教学反思,教师不断进行课堂教学创新,这也是一个积累教学经验的过程。尤其是对于年轻语文教师来说,他们刚刚参加工作不久,必须注重教学反思,将教学理论升级为教学实践,使教师可以快速成长起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其次,教学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一个懂得教学反思的语文教师,在学校和班级里一定是受欢迎的,因为他知道对教学各个过程和环节做出剖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下次不会再出错,大大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2.1 反思教学理念。在课内外教学中加上情感教学方法,情感教学的优势在于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并乐在其中,学生只有爱上语文这门学科,才能不把学习当作一项任务。比如在课堂学习的时候,结合课文的情境,制造出自己是文章中一员的氛围,学生被不由自主地吸引到课本知识的学习中,由于自己的亲身经历,对课本知识的印象也比传统模式下的更为深刻。除了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有所巩固之外,在另一层面上,也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融入到每个学科的日常教学工作中,而不是独立开展。
2.2 反思教学过程。我们知道,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的重要一环,是教学实施的具体化。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有组织、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掌握知识发展学生能力的活动,同时也是老师全面展示自己教学水平的实践活动,是教与学矛盾统一的过程。“教”是老师用所选择的教学方法,驾驭课堂的过程和能力,“学”是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以及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除了处理好学生为中心老师为主导的关系外,还要重视教学媒介的使用。教学媒介的使用是现代教学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但是教学媒介的使用要合理,不能滥用,不能摆花架子,它要有机地融合到教学中去,为咱们的教学起到有效的辅佐作用。对教学进程的反思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时间调配是否合适;教重难点是否抓住;是否启迪和引导了学生的质疑;老师的教导是否准确、到位;是否关注到学困生,学生活动是否有序高效;是否渗透和强调了学生能力的培育;教学媒体利用是否妥当;各种练习的设计是否有梯度;教学进程是否环环相扣,浑然一体等。
2.3 反思语文疑难问题。疑难问题包括小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语文教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首先,教师要反思学生遇到的问题,每堂课都会有一些学生存在疑问,这些疑问语文教师不能够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一讲解,但是课后教师必须认真地记录下来,整理归纳,为今后的教学和复习做好铺垫。语文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的疑惑,创新教与学的方法,促进语文教师的成长。其次,教师要反思自己遇到的问题,有时候语文教师对课文的知识点也不能快速理解透彻,或者在授课时突然发现知识点的讲解存在逻辑问题,不利于小学生理解。语文教师要把这样的情况记录下来并做出反思,优化自己的教学思维,总结出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授课、评卷、答疑时要做到因材施教,自己先吃透知识点,再从根本上解决小学生的问题,使语文课堂魅力无穷。
2.4 反思评价方式。如果缺少反思的刺激,学生的学习将会是不完整的学习过程。因为反思体现的是学生对知识理解的真实反映,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反思才能够明白如何调整教学模式,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首先不管问题回答得结果正确与否,先肯定学生大胆回答问题的勇气,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再针对学生回答的具体内容,给予正面客观的评价,合理分析其回答的优缺点,引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回答问题。对学生的回答不吝啬赞美和表扬,切忌加以嘲笑,不打压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教学相长,多年农村教学实践表明,农村的孩子很淳朴,老师们很敬业,但缺乏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机会,勤于反思是帮助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写“教学反思”要结合实践做到真实、及时、循序渐进,不能一曝十寒。点滴的积累才能做到“集腋成裘”,进而走上专业成长的“高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