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文教育视阈下武术文化传播研究
——基于国际中文教材中武术文化元素的调研

2021-11-22 11:22柯卓英
武术研究 2021年12期
关键词:套路武术汉语

柯卓英 樊 娜

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国际中文教育领域中武术类教材不但是武术技能教学的素材库,而且承担着传播中华武术文化的重任。武术文化是指在儒家“仁爱”思想观念和墨家“兼爱非攻”价值观念的浸染下,在结合中国古代哲学、医学、美学、艺术、伦理学和兵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独具一格的传统文化。[1]武术文化元素既涵盖了拳术、剑术、刀术、枪术和棍术等物质元素,[2]也包括和谐尚中理念、崇尚自然观念、厚德载物精神,以及自强不息的价值追求等武术精神内核。[3]作为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武术文化教学有助于推动中文的国际化传播。同样,作为文化传播的物质载体,汉语教学也会促进武术文化的国际化发展。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和武术文化的传播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共同推动中文教育和中华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

1 国际中文教材中武术文化元素统计说明

1.1 所选教材概说

本次调研选取《快乐武术学汉语》12本、《学汉语 练武术》2本、《体验汉语:体育篇》1本,共计三套15本教材。《快乐武术学汉语》系列教材的编排为中英双语版,同时以课文的形式系统地介绍武术套路动作,每本教材都包括武术简介和两课内容。武术简介一般会介绍本书学习的武术套路命名的原因、武术套路的特点以及体现出来的风格;两课内容均由快乐武术和快乐汉语两部分组成,快乐武术重套路操练,快乐汉语偏汉语学习。《快乐武术学汉语》系列教材细分为动物功夫和自然功夫两种,每种各包括6本书,动物功夫类介绍了6种以动物命名的象形拳,例如虎拳和螳螂拳。自然功夫类介绍了以6种季节命名的拳种,因其拳种演示的精气神神似季节气韵而得名。如自然功夫系列中竞赛少林拳因其动作连贯、快速、敏捷,富含夏天活泼多彩、激情澎湃的特点,因此有“夏之彩”之称。《学汉语练武术》教材的2本书介绍了双节棍和少林拳两种武术技能,全套书的编排均为中英双语版,每本书都以课文的形式循序渐进地介绍武术套路,每课都包括情景会话、武学堂、生词和术语、拓展阅读和练习五个部分。《体验汉语:体育篇》针对的教学对象是来华修读体育专业的汉语水平为零起点的外国留学生,目前有日语、德语和英语三种版本。《体验汉语:体育篇》共12个单元,分别由生词与短语、关键句、实景对话、口语任务、听力任务、交际任务和体育知识拓展组成。本书共介绍了武术、拳击和太极拳三类有关武术学习的内容,武术和拳击出现在《第5课 上课》的体育知识拓展1和体育知识拓展2部分,太极拳出现在《第12课 走遍中国》的体育知识拓展1部分。

1.2 本研究所述武术文化元素的内涵

中国武术文化系统主要具有三个层面:最外层为武术的行为―器物层次,即主要包括武术的符号化的技术和器械等;中层是武术的相对隐型层次,包括与武术行为直接相关的诸如规律、规则、礼仪、组织形式、传播方式、文化构造和成分、理论架构等;最内层或最深层则主要是中国武术所内涵和折射出来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道德规范、宗教情感及民族性格特征等。[4]

2 国际中文教材编选中武术文化元素特点分析

2.1 国际中文教材编选中武术行为―器物层方面的特点

第一,武术种类编选主要集中在拳术,其次为剑术、棍术。武术根据其套路运动和使用器械可以分为拳术、剑术、刀术、枪术和棍术五个种类。在以种类为标准的统计过程中,以书为单位进行统计,一本书中重复出现的武术元素只做一次统计。在调研的15本教材中,不同种类的拳术共出现13种,占比86.66%;剑术出现1种,占比6.67%;棍法出现1种,占比6.67%;刀术和枪术目前都没有涉及,占比均为零。在教材里出现的13种拳术中,有11种出现在《快乐武术学汉语》这套丛书中,占比84.6%;其余2种分别出现在《学汉语 练武术》和《体验汉语:体育篇》两套丛书中,均占比7.7%。1种剑术出现在《快乐武术学汉语》这套丛书的自然功夫系列《太极剑》一书中,其余系列教材均未提到剑术。1种棍术出现在《学汉语 练武术》这套丛书的《学汉语,练武术:双节棍》一书中,其余系列教材也均未提到棍法。第二,武术运动形式介绍主要以套路运动为主,其次为搏斗运动、功法运动。根据运动形式不同,武术可被分为功法运动、搏斗运动和套路运动三种。[5]功法运动是以单个武术动作作为主体进行练习,以达到健身或增强某方面体能的运动,按照内容与形式可分为内壮功、外壮功、轻功和柔功四种;搏斗运动是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相应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较技的实战练习形式;搏斗运动又包括散打、推手、短兵和长兵四种。[6]以技击动作为主要练习内容,以动静刚柔虚实变化规律为编法核心的武术被称作套路运动。根据练习人数的不同,套路运动分为单练、对练和集体练习。在此次统计中,在不同书本中出现且练习重点不一样的武术元素出现几次则统计几次,兼具多种运动形式的同一武术根据其具有的运动形式一一做统计。例如竞赛少林拳和传统少林拳出现在不同的书中且练习重点不一样则作两次统计。又比如太极剑既属于套路运动也属于搏斗运动,则统计2次。教材中武术运动形式共计出现17次。《快乐武术学汉语》中共出现13次,占比76.47%,其中套路运动10次,功法运动2次,搏斗运动1次。《学汉语 练武术》中武术运动形式共计出现2次,占比11.76%,其中套路运动1次,搏斗运动1次,功法运动没有出现。《体验汉语:体育篇》中武术运动形式也共计出现2次,占比11.76%,其中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各出现1次,功法运动没有出现。教材中3种武术运动形式共计出现17次。套路运动共计出现12次,占比70.59%;搏斗运动共计出现3次,占比17.65%;功法运动共计出现2次,占比11.76%。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中,套路运动目前占据主导地位,搏斗运动次之,功法运动暂时处于发展阶段。教材中出现的12次套路运动中,武术单练形式出现10次,占比高达83.33%,对练和集体练习形式平分秋色,各出现一次,占比8.33%。可见,武术练习更倾向于个人单练。出现的3次搏斗运动中,短兵形式出现2次,占比66.67%;散打形式出现1次,占比33.33%;推手形式目前没有涉及。出现的2次功法运动中,内壮功出现1次,占比50%;外壮功也出现1次,占比50%;轻功和柔功暂未列入。

2.2 国际中文教材编选中武术的相对隐型层次―中层方面的特点

第一,武术文化传播形式较为多样。此次调研中,武术文化元素共计出现67次,以普及性武术文化概念、游戏、谚语、歌曲、故事、诗歌和电影7种方式呈现。其中,普及性武术文化概念出现46次,占比68.66%%;游戏出现7次,占比10.45%;谚语出现7次,占比10.45%;歌曲出现3次,占比4.45%;故事出现2次,占比2.99%;诗歌出现1次,占比1.5%;电影出现1次,占比1.5%。教材编选中,武术文化传播形式在概念、游戏、谚语、歌曲、故事、诗歌和电影等方面均有所展示,体现出较为丰富的特点。第二,武术文化传播方式主要体现在普及性武术文化概念方面。在统计中,武术文化元素共计出现67次,普及性武术文化概念出现46次,占比68.66%%,而其他6种方式共计才出现21次,占比31.34%。在《学汉语 练武术》中,武术文化元素共出现23次,普及性武术文化概念出现20次,占比86.96%。文化内容在这套丛书中出现在拓展阅读部分,基本介绍一些和本课内容有关的常识,但都是以纯文字出现,没有配图,也没有相关的影视语音资料推荐。《体验汉语:体育篇》中,武术文化元素共计出现了4次,普及性武术文化概念出现3次,占比75%。在《快乐武术学汉语》中,武术文化元素共计出现40次,普及性武术文化概念出现23次,占比57.5%。普及性武术文化概念在每套书中的占比均过半。所选教材中的武术文化元素大部分都是以普及性武术文化概念的形式出现的,其他相对有趣的方式占比很少,会影响武术文化的传播效果。

3 对国际中文教材中武术文化元素内容编选的思考

3.1 从器物层关注武术元素的系统性和武术运动形式的多样性

第一,精心编选各种武术元素,系统性地推进武术元素的有效传播。在教材内容的编选方面在考虑武术文化元素多样性基础上,系统性地逐一介绍武术文化元素。甚至可以适当倾斜于关注较少但也很优秀的武术文化元素,比如我国自商代产生并一直发展至今的剑术。汉语教材除了重点介绍常见的拳法外,也要介绍其他的武术文化元素,从而推进武术文化元素的全面发展。系列丛书教材可以以拳法为切入点引入武术文化元素的学习,在拳法学习之后,系统推进其他武术元素的学习,尤其是刀法和枪术。为了增加学生的武术文化体验,可以将教室设置成带有各种武术文化元素的练功房,同时配备相应的练功服。比如功夫扇配备扇子,太极剑配备剑。在教学时,可以播放与武术风格相匹配的歌曲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注意的是,出于安全考虑,在学生尚未完全掌握套路技巧的时候配备的器具应当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第二,关注武术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教材编选中适当有序地融入多样化的武术运动的内容。武术运动形式不仅是武术行为和武术规则的直接体现,还是武术礼仪和武术理论架构等内容的重要载体。武术运动形式的大量缺乏不利于汉语学习者全面细致地学习中华武术,了解中华武术文化。为了更全面地编选各种武术运动形式,教材编写在系统了解武术运动形式的内容和现有教材对武术运动形式相关内容编写情况的基础上,对已编选的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对缺失或错误部分可及时记录,剔除不合理或过于繁复的部分,增加尚不完善的内容,并通过各类武术院校和有留学生的部分高校先行试用,进而实地调研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和教学实践的可操作性,后根据试用过程、结果和反馈改进教材,提高教材质量。

3.2 从中层创新武术文化元素编选形式并补充中层武术文化理论知识

第一,创新武术文化元素编选形式,采用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武术文化元素不仅可以以教材中常见的7种方式出现,还可以紧跟时代潮流以短话剧、说唱、朗诵、诗词、辩论的形式出现,甚至是现在流行的短视频表演的方式出现。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将现代语言教育技术引入课堂,打造浸入式课堂,提升学生的文化体验。比如,对于讲解武术特点和武术精神一类的知识,可以采用诗词的方式;对于武术套路技巧的展示可以采用说唱的形式;对于武术精神的展示可以采用重演经典的历史故事或者自编自演故事来呈现,在做中体味武术精神。对重要的武术人物的介绍可以采用第一人称自述或者第三人称甚至以小朋友的口吻编成动画故事的形式去介绍。在创新武术文化元素出现形式的基础上,大力引用并充分发挥现代语言教育技术的优势,努力打造3D课堂。比如在以动画形式介绍重要的武术人物时,可以摒弃传统的PPT采用新型的Focusky幻灯片制作软件去制作3D演示特效的课件,介绍人物的同时,加上合适的背景音乐和灯光,给学生一个体验式的课堂。第二,紧贴武术技能练习全过程,循序渐进地加入武术文化理论知识。处于中层的武术文化元素不仅包括与武术行为直接相关的规律、规则、礼仪,还包括武术的组织形式、传播方式、文化构造和成分、理论架构等内容。[4]所选教材中对武术的传播方式呈现相对多样,但对武术中层的其他内容暂未系统呈现。武术文化中层是武术的相对隐型层次,它上接武术文化器物层,下连武术文化最深层。与武术行为直接相关的武术规律、规则、礼仪、组织形式、文化构造和成分、理论架构等也应编选进教材中。中层武术知识可以随文出现在武术技能教学板块。在教授具体的武术技能前,教师可以先行给学生讲解与此武术技能相关的武术规律、练习规则和武术礼仪;在武术技能练习的过程中,随着学生的练习,讲解武术组织形式和理论构架;在武术技能初步练习结束后,学生对武术有了初步的接触和见解,教师可结合和学生的互动再讲解与武术技能相关的文化构造和成分。中层武术文化知识的呈现可通过技能教授的过程灵活把握,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技能,在技能掌握的过程中体悟中层武术文化知识的魅力。

3.3 从深层来看,依托武术语言及技能教学,重点体现出武术精神内涵

武术文化不仅包括武术技能、练武器具和武术套路等可见的物质元素,也包括武术物质元素背后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心理和武术精神等隐形的文化因子。武术精神是武术文化的精髓,它蕴含了吃苦耐劳的学习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崇尚和谐的人文精神和注重体悟的禅宗精神。[7]但是这些精神在现有的国际中文教材中都未得到关注,目前国际中文教材重视武术物质元素的传播与发展。本研究调查的教材中皆未直接或间接地提及武术精神。从教学来说,武术精神有助于学生更深地理解武术技能,更好地体会中华武术和中华文化。从教材来说,武术精神内容的添充有助于武术教材内容更加完善,更加科学。教材中武术精神的编写可以武术技能为依托,根据武术不同的种类和功法运动的不同特点逐渐教授武术精神。教材可以以学武术语言,练武术技能,品武术精神的思路进行单元编写,每个单元以单独的模块系统全面地介绍武术文化,特别是武术精神。在品武术精神部分,武术精神内容的选编难度上应当不过多超过学生的语言水平,必要的话,可以配以外文解释,内容上应当与本单元的武术技能教学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在教材的每个独立单元中,武术语言、技能和文化三位一体,共同传播中华武术,发扬中华文化。

3.4 从语言层面来看,由中外相关专家学者双层严把语言翻译质量

首先,对中文的翻译大多直接翻译,存在翻译生硬甚至错误的情况。例如《学汉语,练武术:双节棍》的《第七课 一起去吃饭》中,“吃午饭”被翻译为 “eat lunch”,而地道的说法应该是“have lunch”。《体验汉语:体育篇》的《第二课 换钱》中,“我换钱。”被翻译为 “I would like to change some money.”而正确的说法应该是“I would like to exchange some money”。其次,术语翻译不准。同一课中同一术语在课文和生词表中的翻译不一致。例如《学汉语,练武术:双节棍》的《第一课 上武术课》,“武器”一词在正文中翻译为“weapon”,在生词表中又变为“arms”。又如《学汉语,练武术:少林拳》的《获奖篇》,“武术技能”一词在正文中翻译为“martial arts skills”,在生词表中又变为“technical abilities”。另外,对常见的中文谚语或成语翻译错误。例如《学汉语,练武术:双节棍》的《第六课 复习一下》中对“温故而知新”翻译错误;《学汉语,练武术:少林拳》的《回国篇》中对“学无止境”翻译错误。对武术文化元素的谚语、故事和歌曲进行翻译时,译者应该遵循已被翻译界广为接受的“信、达、雅” 这三个最基本的原则。最后,英文排版出现很多格式错误。例如,位于句子开头的英文单词首字母应该大写,两个英文单词之间应该有空格,It’s这样的缩写应该有单引号等。刘珣在《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中谈到教材的编写和选用应遵循科学性的原则,语言现象的解释要注意准确性,避免对学习者造成误导。[8]内容翻译不准和排版有误错误显然违背了这个原则。

4 结语

武术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诉求掌握的一种动作技能,武术文化则是将这种技能和中国传统的儒家墨家等文化结合起来形成地一种独具一格的文化现象。中华武术文化的国际化传播不仅得益于自己独特的文化魅力,也得益于国家的政策。2019年7月25日,由国家多部门共同印发的《武术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的通知明确指出“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武术文化,讲好武术文化故事,体现中国武术精神,展示中国武术形象”。[9]作为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武术文化的国际化传播不仅可以让全世界的汉语学习者领略汉语魅力,感受多彩中国,还可以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进一步可以推进世界武术蓬勃发展,丰富世界武术文化的多样性。

猜你喜欢
套路武术汉语
学汉语
中华武术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Airbnb上的套路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拒绝套路,认真搞笑
眼下有套路
武术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