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喆 江苏省海滨疗养院
随着我国的现代化经济建设进程逐步推进,疗养院的管理和发展愈发重视内部控制工作的落实,对疗养院预算绩效管理和内控工作之间的密切关系也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发挥出内部控制工作的积极作用,提高疗养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水平和管理效率,是推动我国疗养院稳健发展,强化经济社会发展动力的有力措施。
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在疗养院的经营和发展中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体现在目标上,这二者之间有着目标一致性的特征。疗养院的预算绩效管理是在预算目标的导向作用下,对疗养院的管理工作实施预算管控,避免资源浪费,从而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内部控制则是采取科学有效的内控手段和措施,为疗养院的资金使用效率和安全运行提供保障。这二者之间在目标上体现出了一致性,都是要合理配置疗养院内部的资源,以达到完成预算目标的目的[1]。
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在疗养院中的密切关联还体现在二者的共同参与方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在疗养院的开展和实施,需要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其中,实现全面覆盖,包括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员工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实现预算绩效管理的预期目标为导向,共同参与其中,完成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目标。内部控制同样也体现出了共同参与性的特征,这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有着相同之处,内部控制也是需要多方主体的共同参与,在全院财务部门、管理部门、业务部门等各岗位人员的相互配合和协调下,落实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实施内控制度,提高疗养院的内控水平和内控效率。
疗养院的预算绩效管理和内控工作均十分重视过程管控,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过程中,必须覆盖疗养院日常的整个管理过程,并要将过程管理作为重点,从而提高预算管理工作水平与效率。内部控制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同样对过程管理十分关注,对疗养院所有经济活动、经济行为和管理流程实现过程管控,全过程的贯穿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落实内控制度。由此可见,疗养院的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都十分重视过程管控,体现了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的全面性、全过程性[2]。
公立疗养院作为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区别于其他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私立疗养机构,其对财政资金的依赖性较强,资金利用效率比较有限,财务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疗养院虽然根据政府的要求建立了预算管理制度,但在预算绩效评价工作上还存在形式化、表面化现象,进而导致预算在编制、执行过程中对于疗养院的经营管理行为缺乏应有的约束力。这是由于管理层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知不足,未能正确认识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性。此外,还有一些单位由于未能将预算绩效管理与内控制度进行有机融合,出现部门间权责不清、管理混乱现象,使预算绩效管理未能发挥实际效用。
从预算编制角度来看,当前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还有待提升。目前财政拨款等预算收入主要根据现有收入水平进行测算,常常会与单位的长期发展目标存在偏差,且疗养院每年的实际人流量与预估情况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都导致预算编制的全面性、科学性不足。
此外,在内部控制规范实施的背景下,疗养院的预算编制更要注重细节,必须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尽管近年来疗养院已经初步建立了预算评价指标体系,但由于我国事业单位之间差异较大,若不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调整、编制,仅靠财政统一的基础评价指标难以保证预算绩效方案的实用性。
在内部控制背景下,预算绩效管理应当体现风险防控作用,通过对疗养院日常的经营管理进行风险预测、风险评估以及风险防范,保障疗养院的每一笔资金都在合理使用范围内。但是当前疗养院的预算绩效管理往往只注重事后评价,而忽略了对风险的事前和事中管控,未能形成风险控制闭环,预算绩效管理未能充分发挥风险防控的目的,这种被动化的管理模式不利于疗养院降低整体经营风险,更不利于内控制度的充分落实。
内控视角下疗养院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创新探索中,要从管理层着手,强化疗养院的预算管理意识,全面了解预算绩效管理的积极作用,明确认识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内容,充分重视预算绩效管理的目标落实。疗养院应在结合自身特色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内外部环境因素,科学制定未来经营发展目标。同时利用平衡计分卡等工具将发展目标转化为合理的指标体系,并根据自身需求从医疗服务、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及科研能力等多个维度来建立指标体系。此外,还应制定相应的具体实施计划,合理规划预算完成时间,统筹单位资源,从而保证预算目标得到高效实施。
同时,要想真正将预算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还应正确认识内控工作和预算绩效管理之间的密切关系[3],强化全院预算管理意识。疗养院需从管理层面加大组织和宣传的力度,打破固有认知,在全员范围内进行预算绩效管理知识培训,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氛围,使员工树立正确的预算绩效意识,不断提高自我,强化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
建立一套完善的疗养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包括预算绩效目标设定、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预算执行监督等多个方面。首先,疗养院需要科学设定预算绩效目标。为了充分发挥目标的导向性作用,合理整合疗养院现有资源,需将先进的管理方法与财务预算编制工作进行融合,在对预算目标进行系统化评估的基础上,确保疗养院的长足发展。其次,要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要想预算绩效管理落到实处,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必不可少的,疗养院应结合自身绩效目标,在原有内控制度基础上,根据系统性、相关性、多维度的原则,建立共性指标框架,再针对管理目标不断细化,通过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考量疗养院经营中的经济性和非经济性要素,在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全方位地掌握预算的执行情况。最后,疗养院还要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定期监控。预算执行是一个长期过程,在具体执行中常常会出现偏离目标的情况。因此,疗养院需要严格监督预算执行的状况,定期进行绩效自评工作,及时发现和反馈问题,确保终期预算目标实现。
同时,还应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在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时,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互联网技术等,能有效提升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建设水平。疗养院应结合自身需求进行信息系统的构建,收集和分析相关项目的数据信息资源,及时上传到信息系统中,从而为疗养院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供充足的数据支持和参考依据。
从内控视角出发实施疗养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需要重视风险管控,积极发挥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职能优势,提高对风险的防范和治理能力。首先,疗养院需要建立预算执行的跟踪制度。建立完善的预算监管制度,采取跟踪监管的方式,实施动态化监管,对相关项目的实施部门和项目的具体实施情况,要以动态化的监管理念,实现全过程的监督与管理。将内控工作和预算绩效管理有机结合在一起,及时掌握疗养院的预算执行情况,详细分析预算执行进度及成果,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同时做好风险的防范和治理,准确识别并防范其中的风险点,发现重点问题及时向上级汇报,为管理人员制定决策提供参考。其次,疗养院应针对处于不同时期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实际需求,合理分配资源,不断改进传统的资源分配模式,提高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预算执行方面,要加强预算执行的力度,严格执行预算计划,严控预算外支出,保证预算工作执行到位。最后,疗养院要在风险控制过程中充分发挥信息化平台作用,及时与相关部门进行信息传输、资源共享,不断增进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打破沟通壁垒,有效防控风险。
综上所述,基于内控视角下的疗养院预算绩效管理研究目前仍处于探索过程中,致力于发挥内部控制工作的积极作用,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体系,提高疗养院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水平,推动疗养院未来的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