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扩散规律视阈下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探析

2021-11-22 09:30
武术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中国武术竞技武术

杜 晖

贵州省体育运动学校,贵州 贵阳 550002

武术,是以攻防技击动作为素材,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理论依据;以套路、搏斗和功法练习等运动形式为载体,以传统武术习练和现代武术竞赛为实施手段;以实现增强体质、陶冶情操、培养意志、提高攻防技能、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文化活动。[1]武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必然要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引导和强烈影响。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郭玉成博士认为:武术文化从广义上可以定义为:与武术相关的各种文化的总和,包括文化遗产中的武术、体育领域中的武术、影视中的武术、文学中的武术、学校教育中的武术等等;从狭义的角度,武术文化专指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传统武术拳种流派,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以及武德要求、传承制度等。[2]本研究采用的是广义的武术文化概念。文化传播是一种文化特质或一个文化综合体从一群人传到另外的一群人的过程。文化在不同代际人群中的传播为文化传承;文化在不同地区人群中的传播为文化扩散。[3]在当今社会,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在世界文化的交流中,它是民族文化和艺术的形象大使,其传播有助于提升我国的软实力。[4]大众传媒如互联网、影视、杂志等在当今武术文化的传播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使人们了解了大量的武术文化信息;多媒体武术教学也可以使人们学到一定的武术技艺。但武术文化终究是体悟文化,要使受众真正了解和掌握中国武术文化的深邃和奥妙,非身体力行,亲身体悟不可。因此,武术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一样,需采取“原生态”与“活态”的传播策略,否则,武术文化的传播就成了失去核心内涵的武术外壳的传递。

1 文化的空间扩散理论

文化地理学认为,文化扩散是指文化从一地扩散到另一地的空间过程。它与文化传播有一定的区别,文化传播是一个更为宽泛的概念,它不仅包括文化的空间扩散即文化扩散,还包括文化的代际传承。[3]人是文化的主要载体,没有特定人群承载的文化是没有生命的文化。文化事象的扩散是文化初始承载者进行人口迁移造成的,即由他们从源地带到了新的靶地,那么这样的文化扩散为迁移扩散。[3]这是一种长距离的跳跃式的文化扩散方式。其影响是在靶地形成新的文化区。与之相反,在文化扩散过程中,倘若文化事象发生了空间转移,而文化的初始承载者并没有迁移,那么这类文化扩散属于扩展扩散。[3]扩展扩散是一种短距离、接力式的文化扩散方式。它又可以细分为三种,即:一是以个人为传染源,类似于传染病传播一样的传染扩散;二是按垂直关系来辐射或传播文化信息的等级扩散;三是以大众传播媒介为手段的刺激扩散。文化扩散理论对于我们研究武术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2 武术文化的扩散形式

2.1 武术文化的迁移扩散

武术文化的迁移扩散是一种最古老,最有效的海外传播方式。作为体悟的武术文化,只有通过人这一活态 载体的迁移,才能使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弘扬。韩国的跆拳道最初也是通过迁移扩散,在国外城市建立道馆,最终成为一项风靡全球的搏击运动。一直一来,我国都在向国外派遣武术教练,成立武术馆校,并经常聘请国内的武术专家、教授到国外进行讲学,所有这些都属于武术文化的迁移扩散。

2.2 武术文化的扩展扩散

扩展扩散分为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三种形式。武术文化的扩散形式也可以划分为类似的三种。武术文化通过已接受的人传给正在接受它的人的扩散过程称为武术文化的传染扩散,其特点是目的性强。武术文化在不同层次的人群和地区中进行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的扩散过程称为等级扩散,其特点是层次性强,武术文化的筛选性大。另外,武术文化传入某些地区后,会使当地的武技产生影响,这种扩散称为刺激扩散,其特点是文化形式变化大,如我国周边不少国家的武技,在历史上都受到了中国武术文化的影响,有的甚至成为中国武术的延伸。

2.3 武术文化在国外的传播方式:由迁移扩散到扩展扩散

武术文化的扩展扩散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武术文化在文化源地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渐进式地扩散从而使原来的武术文化区的范围不断扩大;另一种是在武术文化的迁移扩散后,在文化靶地进行扩展扩散,从而形成新的武术文化区,这种扩散形式效果明显,而且可以自由选择文化靶地,如我们可以根据武术在各个地区开展的情况,选择武术开展落后的地区开展武术活动。由此可见,武术文化要想快速、直接、针对性地传播,就必须先进行迁移扩散,然后再在文化靶地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和扩散,从而形成新的武术文化区。

3 武术文化迁移扩散的策略

郭玉成博士从文化的整体观出发,将武术文化分为四种形态,即“文化的武术”“教育的武术”“艺术的武术”“体育的武术”。[5]这种分类充分概括了当代武术文化的主体内容,为我们探索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3.1 在海外建立中国武术训练基地,传播“体育的武术”

所谓体育的武术,就是指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员潜能、提高技术水平和竞技能力从而争取优异成绩的竞技武术。竞技武术的特点是专业化、职业化、高水平、超负荷、突出竞技性。套路运动和散打是竞技武术的主要内容。在技术方向上,套路运动追求“高、难、美、新”,散打的技术发展方向是强化体能,技法全面,突出个性,快准巧狠。[6]竞技武术发展的最高目标是进入奥运会。然而,武术在申请进入2008年北京奥运会失败后,竞技武术申奥又在伦敦,里约热内卢遭受了一次次的失利,竞技武术入奥显然任重而道远。

目前,竞技武术在国际上的发展很不平衡,除了亚洲之外,其它各洲国家的竞技武术水平还很低。这也是导致竞技武术申奥失败的重要原因。要使武术文化之花在海外大放异彩,就必须努力帮助他们发展竞技武术,充分发挥竞技武术的先锋和杠杆作用。当前,竞技武术的域外迁移扩散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民间组织和个人在国外开设武术馆的形式,这一武术文化的迁移扩散形式起到了较好的传播武术文化的作用。但由于其规模小,资金紧缺等各方面的局限,在其传播武术文化的过程中,必然遇到各种不同的困难。另一种是由官方组织的向外派遣教练员的形式,这种方式效果显著,但缺乏长效机制。因此,应在除亚洲之外的武术技术水平发展较低的国家建立中国武术训练基地。由政府主导,驻外大使馆联系,在国家的中心区域或大城市建立这一训练中心的特点和优势是:由政府主办,能充分的利用好各种资源;有固定的高质量的训练场地;国内优秀教练员执教;规模较大,设施完善。因此,驻外中国武术训练基地的建立能较好地迁移扩散武术文化。

3.2 在海外建立中国武术教育基地,传播“文化和教育的武术”

文化的武术指的是武术的文化属性。中国传统文化如哲学、医学、伦理、兵学、文学、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剧等文化在武术文化中都有体现。[5]因此,我们常说武术是中国文化的全息影像。而“教育的武术”指的是武术具有教育属性,并进入各级各类学校,成为教育学生,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无论是文化的武术还是教育的武术,其国际传播的目的都是为了彰显武术文化的独特魅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弥补西方体育文化的不足,提升我国的软实力。在国外的武术爱好者中,学历较高的人比较喜欢中国传统武术,他们希望通过传统武术的练习来了解中国的文化。因此,只有竞技武术的国际传播是不能全面传播中国武术文化的。为了全面长效地弘扬武术文化,建议加强与海外孔子学院的合作,在孔子学院成立以传统武术或太极拳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武术教育中心。由于孔子学院的学生学习汉语,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武术文化,通过武术文化的学习,又能促进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兴趣。因此,武术管理部门应该大力加强与国家汉办的合作,在孔子学院挂牌成立中国武术教育中心,弥补现行孔子学院武术教育的不足,弘扬中国武术文化。

3.3 在海外建立中国武术艺术表演中心,传播“艺术的武术”

艺术的武术指的是武术套路的艺术性。武术自从其产生之日起,就具有“舞”的成分,邱丕相教授认为:“武术套路从本质上讲,可以说是艺术的另类表现形式”。[7]因此,武术套路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武术表演也已成为一种时尚,并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如春晚的舞台上几乎每年都有武术表演节目。舞剧《风中少林》《武颂》等将武术与音乐、舞蹈、舞台、灯光等相结合,将武术的艺术成分表现得淋漓尽致。“艺术的武术”对整个武术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武术还没有正式成为比赛项目的时候,外国武术爱好者就通过武术表演或功夫电影等途径领略了中国武术的独特魅力。通过观赏艺术的武术,能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产生内模范效应。武术文化的广泛传播有赖于艺术武术的进一步发展。建议在海外成立中国武术艺术中心,其主要职能一是从事当地的武术表演和演出活动,二是结合当地文化和艺术风格,编创武术舞台剧,并负责培养当地的武术艺术人才。通过武术艺术的表演进一步宣传武术的多元价值,促进武术文化的海外传播。

猜你喜欢
中国武术竞技武术
中华武术
竞技精神
武术
花与竞技少女
竞技体育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