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控制度如何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

2021-11-22 08:20:11崔方林塔里木大学
财会学习 2021年35期
关键词:管理制度效能成本

崔方林 塔里木大学

引言

我国高校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高校资金来源也逐渐多元化,资金运行管理也逐渐复杂,因此国家对于高校内部控制措施有着极强关注度,我国更是早在2014就开始建立并落实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明确了我国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提高管理水平,高校作为比较特殊的事业单位,学校应该积极落实内控制度,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将内控制度转化为治理效能,促进高校稳定发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落实和转化内控制度时,不少高校都会遇到很多问题,如内控制度建立不完善、转化不全面、领导不重视、工作人员热情不够等,这些都会很容易导致内控制度无法顺利、全面地转化为治理效能,一些高校更是连内控制度都还没有建立,严重影响内控制度的发展。

一、高校内控制度含义

内部控制是企业、事业长期管理实践下的产物,更是新时代的代表。我国内部控制发展时间比较短,特别是高校内部控制更是最近几年才逐渐开始,高校内部控制简单来说就是为了达到高校发展目标而制定的一些政策、文件以及措施,一般情况下,内部控制是以建立的目标为基础,将不同组织发展目标整合形成系统化、规范化,如COSO、COCO、TQM等这些就是典型的内部控制体系,根据事业内部控制规划能够明确看出来内部控制实际内涵,单位以控制目标为依据建立相关制度、措施以及程度,对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进行严格把控,同时国家相关文件中很明确管理目标,合理、合法利用单位资金,保证财务信息完整性,避免腐败和舞弊行为出现,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二、完善内部控制思路

(一)完善管理制度、职责细分

我国高校对于内控制度没有足够重视,大部分都是公立学校,没有具体法人治理结构,因此很多高校都没有建立相关的董事会,其次就是因为高校行政能力比较强,自身监督权和学术权比较薄弱,并且大部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都是把内控制度当作监督机制,和内控制度实质含义是完全相反。企业内控应用指引明确规定了企业要建立合理、科学的治理机构,因此高校在落实和转化内控制度时,要建立相应的治理机构,明确治理人员权力、义务,完善治理工作流程,由于高校管理模式比较特殊,因此高校管理人员可以根据高校特性、参考企业治理机构模式来建立合适的管理结构,如今大多数高校都和企业建立合作模式,高校管理人员可以建立校董模式,将高校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协调行政和学术之间关系,加大院系级基础组织的行政能力,建立二级管理自主权。其次高校领导人员还可以适当建立监事会,激发职工和学生代表参与热情,培养学生、教师的管理意识。高校内部控制和一般行政单位相比有着很大不同,如学术研究、教学进度、招生宣传以及科研等,因此高校在建立内部控制时,要设立单独治理结构,让其更加独立、规范,发挥内部控制作用。

(二)建立多层面、多角度制度

1.政府角度

内部控制制度有着一套完善体系,如基本规范、应用、评价、审计指引,不可否认我国企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已经比较完整科学,但是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却都存在很大漏洞,部分高校甚至都没有相关体系,这无疑是说明我国政府对于高校内部控制并没有引起重视,导致很多高校都无法正确、全面了解到内部控制含义,更无法发挥内部控制真正作用,因此政府要加大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力度,尤其是高校内部控制体制,一定要做好落实、推进工作。

2.高校角度

从高校方面来说,将管理制度化、流程化是内部控制主要方向,也是高校在建立内部控制时最重要依据,高校管理人员要以现有管理制度为基础进行整合,在其中新加合理、科学管理制度,对于原有制度不合理地方要将其剔除,从而建立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管理制度文件。

3.内控设计部门角度

内控设计部门在设计内部控制工作流程时,要以高校管理制度为基础,将二者进行整合建立合理、全面的管理体系,这样可以让内控管理制度被高校各个部门所接受,并且实用性会大幅度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内控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和高校原有管理制度产生冲突,因此高校在正式实施内控管理制度之前要做好宣传工作,培养教职员工的思想,避免教职员工出现不配合情况。

(三)进行制度宣传、人员培训

高校在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时,要做好其宣传工作,高校可以根据内部控制制度宣传重点进行研究,寻找突破方式,从而进行全面推进工作,高校也可以先对单个部门进行试点,发挥引导作用,在试点过程中,高校内部控制人员要做好跟进工作,一旦发现问题就立马解决,增加示范效果。

三、转化为治理效能有效措施

(一)历史信息和风险点利用

内部控制所涉及方面比较多,如成本、人员、机构等,但是高校在日常生产活动方面更多,因此内部控制是不可能所有方面都能顾及,所以将内部控制转化为治理效能可以先根据高校以往财务信息为基础找出重点,并针对其重点进行建立相关流程,促进高校工作建设。其次就是相关工作人员根据国家指引、典型案例寻找工作重点,如基础建设、日常采购、人事管理等。另外大部分高校对于预算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因为预算没有资金风险,但是就目前我国高校管理制度而言,高校资金预算管理有着很大影响力,因此高校工作人员应该树立正确理念来落实内部控制转化治理效能工作,以高校重点业务为基础,对该业务进行深入研究,制度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

(二)控制内控成本

内部控制制度中高校各项业务成本占据很大比例,如一次性设计成本、长期执行成本等,尤其是长期日常成本,这些成本存在一定特性:单个金额不大,但是长期支出日积月累支出就会特别大,其次高校在日常生产生活还存在很多隐性成本,如效率降低导致成本增加,因此高校管理人员在转化内部控制制度时,要以控制成本为原则,高校实施内部控制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增加成本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要么就减低成本放松管理,所以高校内部控制人员要做好这二者之间平衡,尽量将成本控制到高校可以承受范围内,将内部控制效率发挥最大。

(三)建立奖惩制度

目前很多高校都存在几个问题,就是内部控制制度已经建立完善,但是在落实时却受到阻碍,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无法执行,还有就是内部控制是一种单向控制,下级人员没有权力对上级人员进行监管,因此很多高校在测试内部控制制度时效果很好,不过实际运行时却会出现很多问题,也正是这个因素,高校领导对内部控制制度效率和质量才有着直接影响,领导认知程度会直接决定制度落实程度,独权方式是很不利于该制度全面落实。因此高校在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时,可以将领导人员考核标准和要求列入其中,让领导层之间可以互相监督,只有将领导层管理好以后才能做好执行工作,另外高校要建立全面、科学的奖惩机制,对于履行义务不到位的领导人员要进行严格惩罚,并且将监督权力细分到高校各个部门和人员,合理、科学的权力分配制度是高校内部管理有效措施之一,通过这样方式可以让高校每一位员工都能明确自身权力、义务以及自身岗位重要性,促进内部控制制度转化为治理效能。

结语

总而言之,内控制度作为我国高校最主要的管理措施之一,内部控制制度因其特殊性,全面建立并落实要经过一个很漫长过程,高校需要投入足够时间和精力,尤其是将内部控制转化为治理效能,高校不仅需要花费时间、精力,更需要对内部控制、治理效能有着充足认知,能够充分掌握二者之间的共性和不同,建立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很好进行转换,提高高校工作效率和质量,全面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经济注入大量优质人才。

猜你喜欢
管理制度效能成本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河南电力(2021年5期)2021-05-29 02:10:00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 16:45:58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电影(2018年12期)2018-12-23 02:18:48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8:30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中国军转民(2017年7期)2017-12-19 13:30:10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当代经济(2015年4期)2015-04-16 05:57:04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