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勇 苏州大学附属尹山湖中学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国家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这一概念对班主任工作管理也带来了新的要求及挑战。班级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地,也是教师教学的主战场。初中阶段是培养健全人格、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时刻,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好坏不仅影响学生学习好坏,还对学生品德的养成、人格的塑造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本人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并且担任过3年初中班主任,就如何在班级管理中融合体育教育的德育渗透浅谈自己的经验与看法。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想意识逐渐萌发,自我意识增强,对待家长逐渐产生叛逆的心理,与小学的心理与生理方面相比都具有显著性变化。这一阶段的学生厌烦家长在家中的管教,更加向往独立的生活,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并且在生活中更加勇于对个性的追求,同时带来的问题是学生由于社会经验较少,自我控制能力不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
进入初中学校对于学生的影响极其重要,学生在学校的时间远超过在家中的时间,班级恰恰是学生待得最久的地方,在这个环境中学生会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道德素养、行为习惯、人文素养。在初中众多班级中有的班级整体素质偏高,学习成绩遥遥领先同层次班级,有的班级一片混乱,学生人文素养以及道德素养较差,不仅班级成绩较差,其个人素质也较低,由此说明在初中教学中班级管理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初中班级管理中,较多的班主任依靠学校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管理,没有一套科学有效符合自己班级的管理办法。有的教师在班级管理的时候也容易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差异性。有的班主任一味依靠学校的规章制度,从而造成管理的方法简单、偏激,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对于班主任的厌烦,从而导致对学习的厌烦。因此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德育教育是非常具有重要意义的,对班主任而言,要了解学生的差异性,注重情感交流,不能完全按照规章制度,在班级管理中要更加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能局限于文化成绩,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最终的全面发展。
体育教育的概念是教师向学生传授运动知识、技能,发展身体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德育包含四大方面: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所以在体育教育中本身就包含了德育的内容,笔者作为体育教师担任班主任,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体育运动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利用中长跑锻炼学生吃苦耐劳,不轻易放弃的精神,通过球类项目的练习以及比赛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通过田径竞赛提高学生的自主竞争意识。
体育教师作为班主任除了每周3节体育课外,还拥有一节晨读,班会课,在这些课中体育教师作为班主任可以合理利用自身学科的优势带领学生进入操场进行运动(其余学科担任班主任也可利用这些课程让学生进行练习,多加强调安全)。好处有以下几点:第一、初中阶段男生精力旺盛,往往精力无处宣泄,导致课堂纪律差,下课课间吵闹。通过合理体育锻炼可以促使学生达到每天运动量,从而提高课堂纪律。第二、班级集体排好队伍进行慢跑,或者班会课组织学生进行篮球比赛,教师对队列队形和比赛进行要求,有助于提高学生协调配合,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集体荣誉感。第三、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如表现出公平、诚实、友爱、礼貌、尊重等行为。
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时候常常因为两件事头大,一是打架,二是谈恋爱。初中阶段学生在心理方面有一个显著性特点:性意识的觉醒。这一阶段男生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初一学生常出现疏远异性期,在这个时候常出现男生欺负女生,女生反感男生。进入初二以后逐渐形成接近异性期,由一开始的相互反感逐渐变成愿意接受。这一阶段男生非常愿意在女生面前表现自己,在这个阶段也是打架,谈恋爱的高发期。
初一学生由于刚从小学毕业,还没有对初中生活完全适应,刚进入学校的时候,纪律各方面比较良好,当在学校学习一个月后,学生逐渐了解了学校的规章制度、地理环境,以及教师的脾气。国庆节回来后班级里逐渐会形成小团体,上课过程中逐渐出现插嘴讲话,扰乱课堂纪律的同学。这个时候作为班主任要能够继续保持开学第一个月的高压政策,对于这部分学生,班主任可以运用写反思,让他们带领班级同学学习学校的条例条规,甚至可以让他们担任班级的纪律委员,从而体验自己给别的同学带来坏的影响,班级的座位也要能够做到一月一调,从而防止因为座位原因形成的小团体。在笔者所带的班级里发生这样一件趣事:班级里班长A和语文课代表B都是女生,数学课代表C是男生。AB工作认真负责,每日收取作业和管理班级纪律总是受到班级男生的欺负,男生认为他们的工作是多管闲事,数学课代表C在收取作业的过程中总是让A收取作业,最终AB都来找班主任辞职。作为班主任首先在班会课时向学生介绍各个班委的具体分工,以及他们每日的工作量,让学生能够清晰了解班委的任务量。其次在班级里公开批评男同学的行为,以及这种行为养成习惯对于他们人生习惯的影响。最后让班级里最喜欢欺负女同学的男生担任2周班委,负责每日班级人数统计等任务。
进入初二初三的学生对于初中生活非常熟悉,初二的学生既没有初三升学压力,又没有初一学生对初中的未知感,这个时候班级里个别同学出现谈恋爱的现象。作为班主任在处理这一类事情的时候往往要更加小心翼翼,既不能过于强硬,又不能不重视。班主任应该要能够先找到班级内的学生谈话,对其说明现阶段学习的重要性,也要在私下与学生家长沟通,共同督促学生的健康成长,定期与学生交流沟通进行心理疏导,逐渐走出早恋的问题,针对一些屡教不改、态度比较恶劣不改正的同学,班主任要能够严格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处理,合理运用《中小学生惩戒条例》。
在笔者担任这3年班主任经历中,有两年担任初三班级纪律相对较差班级的班主任,在管理班级过程中,会发生班级学生与校外学生打架、抽电子烟,家长也管不住学生的情况。在面对这类学生时很多教师会感到束手无措,见到这些学生如同见到“瘟神”一般。作为班主任面对这样的事情必须要能够勇于去处理,首先作为班主任要能够站到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分析事情的利弊,其次及时与家长沟通,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可以将学生的家长请到学校,家长与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生写反思,其次与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形成紧密的联系,合理运用学校的心理资源,学生通过以上两种方式解决不了的,教师要合理运用《中小学生惩戒条例》,将发生的具体情况上报学生德育部门,由学校进行校方的处理。
班级管理主要涉及两大主体,一是学生,二是班主任,所以这两者之间的和谐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严肃认真、不近人情、不通情达理的,在班主任眼里学生永远是调皮捣蛋、不理解教师、叛逆的,两者在平时班级中永远在斗智斗勇。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现如今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家长过分关注学生的文化成绩,学校的考试各科教师也更加注重学生的成绩,导致最后班主任忽视学生人文素养和全面发展的培养。现如今越来越多的“90后”班主任进入到校园,给班级管理带来了新的面貌:教师与学生走的近,教师与学生年龄相差不大,学生喜欢与教师交朋友,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愿意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久而久之班级学生在班主任管理过程中,出现不分场合的讲话和扰乱课堂纪律。
因此,如何将德育教育融入班级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事情。如何把传统的班级管理与新时代的教育理念相融合,需要教师不断的摸索与实践。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能够充分的认识新的教育教学法规,从生活中主动去了解学生,走入学生的生活,避免形成代沟,面对不同情况的学生要能够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处理,在班级管理中不能歧视成绩较差的同学,班主任要能够拥有爱心、恒心、耐心,循序渐进的改变学生。初中生在这一阶段心理年龄还不成熟,班主任在处理学生问题中要呈现多包容的态度,教师要能够多鼓励和表扬,在平时生活中要能够多关注学生,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在班级中感受到温暖,从而形成主人翁意识,这样能够拉近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关系,建立和谐的班级氛围,在班级中班主任要能够寻找各个学生的优点,让他们树立目标意识,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以后学生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