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思路与策略探析

2021-11-22 08:17
名师在线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整体教学活动目标

郭 茂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中学,甘肃庆阳 744500)

引 言

所谓单元教学设计,主要是基于教材本身,对其中存在较大联系的内容展开全面分析,并完成重组和合并。教师应基于整体教学理念的引导,对现有的要素予以全面规划,促使教学设计变得更为合理。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并未认识到单元教学设计的重要性,造成了教学质量下降。因此,相关问题理应得到广泛重视。

一、单元教学设计的思路

从当前情况来看,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说,单元教学设计的类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基于数学概念本身进行教学设计。诸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主题分别是函数、几何代数、统计概率及数学建模。从结构层面来看,这些都属于大型单元,教师可以基于单元中的某些小知识点作为主题,对教学活动予以设计。其二,基于数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此类设计模式往往需要跨越多个章节,如数形结合部分,就会包括函数、方程及导数的知识内容,因此可以将多个内容全部联系在一起,并完成整合[1]。其三,基于数学核心思想展开教学设计。在高中数学知识内容中,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分别是直观想象、数学抽象、数学建模、数据分析、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在进行教学设计工作时,教师应合理筛选其中的内容,并制订针对性策略。由于整体实施难度较高,教师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进行准备。

二、单元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对教学设计缺乏认知

现如今,很多高中教师对单元教学设计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认为学生只要掌握知识即可,因此一直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整个课堂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无法将学生潜在的积极性激发出来。另外,一些教师明白单元设计的意义,但是对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把握不到位,导致教学质量未能达标,进而造成教学水平下降。

(二)对教学活动缺乏监管

在高中教育工作中,学校管理层在教学设计方面有很高的自主权,因此教师即便希望进行自主设计,但同样会受到学校安排的影响,很难灵活展开,导致教学内容设计缺乏合理性。另外,一些教师的自觉性不高,而且由于日常工作压力较大,往往不愿在教学设计方面多下功夫;同时学校领导未能安排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把关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而导致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三)教学设计时间过少

在高中阶段,由于学生面临高考,教师的教学压力非常大。同时,由于学生的作业量非常多,教师自身的大部分时间都投入作业批改和课外辅导方面。因此,对于各个单元的课题内容,即便教师自己希望进行设计,往往也会受到时间条件的限制,导致未能完成主题的设计工作。除此之外,学校也没有做好集中安排工作,使教师没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校验、探讨,进而影响了教学活动开展的质量[2]。

(四)对教学目标分解不到位

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授课模式理应和教学目标联系起来,并以此为基础,合理划分。然而一些教师虽然做到了目标联系,但是在分解时,未厘清各个关系,抑或是自身分解技术不强,从而将重心更多地放在了模块顺序设计方面,进而给整体设计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

三、单元教学设计的具体方法

(一)做好思想准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采取单元设计的方式,很容易导致教学内容过于分散,学生看似完成了知识的学习,但并不知道其中的联系,自然会影响学习的整体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做好思想准备工作,明白单元设计的价值和意义,结合教材内容,有效把握各个单元的知识点,从宏观角度出发,对其展开设计,并保证目标具有较高的全面性、具体性,进而为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战略筹划

整体论基本原则的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定义和程序:在定义层面,主要依靠整体的形式进行说明,如“弧是圆的一部分”;在程序层面,则需要先从整体入手展开把握,之后再逐步深入每个部分中。所以在进行单元设计时,教师需要时刻渗透“整体为先”的基础理念,将知识内容、基本能力及情感态度全部整合在一起。为了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理应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内容,继而强化各方面程序。

(三)从整体入手进行把握

对数学单元的设计工作来说,如果单纯依靠一到两名教师负责,显然实际效果很难令人满意,毕竟涉及的内容太多,需要多名教师一起努力、共同配合、深入探究。具体来说,教师需要做好四个方面工作[3]。

其一,将教学活动和研究工作全部结合在一起,促使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能够做到紧密联系。教师应针对理论和实践的集合点部分进行深入探究,确保二者能够得到有效结合。其二,将宏观内容和微观内容全部整合在一起。一般而言,教师需要从整体部分进行把握,并在微观层面逐步细化。其三,学校应做到扬长避短,结合广大教师自身的特点、知识水平及教学风格,对其进行有效分工,各自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逐步提升合作效果。其四,学校理应做好安排工作,引导教师自主展开设计,主要可以从时间条件、人力资源及教学资源方面入手,从而完成整体教学安排。

(四)完成目标转换工作

广大教师需要先掌握从课程目标到单元教学目标的分解技术,并结合学生自身的基础认知,思考四个方面内容,分别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原因及教学程度,并从这四方面维度,不断进行转换。

例如,在进行“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知识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将长方体当作基础载体,带领学生直观地对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进行理解,之后再使用合理的数学语言,对相关性质内容进行讲解。而对于其中的结论部分,教师还需要进行论证。由于教学活动十分抽象,在设计目标时,教师必须做好转换工作。由于在之前学习活动中,学生已经完成了点和线关系的学习,教师便可以以此为核心,设计对应的教学目标:线和面的概念定义,以及相关定理内容的实际出发点;依靠直观感知,思考教学方法,并归纳出判定定理。

由于教师十分擅长目标设计,同样可以应用“倒逼”的方式,基于原有的课时目标,对其采取逆向转换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练习。

又如,在进行“解三角形”知识点教学时,教学目标共有三个,分别是合理使用正弦定理及余弦定理完成两类距离测量问题的解答;对实际应用问题大致有所了解,并通过类比的方式完成处理;对具体问题进行实际转变,体验其演变的过程。根据三个课时目标,教师可以对其采取逆向抽象处理,转变成:通过解决真实案例,懂得如何应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处理三角形的相关问题;基于原有的距离测量问题,将其转化为解三角形问题;感受实际问题转变为抽象问题的全部过程,提升自身的概括水平。

结 语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知识的整体难度较大,对学生的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因此,学校应对单元教学设计有所重视,不断优化基础思路,并针对早期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继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整体教学活动目标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探究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十二星座5月整体运程
如何选择整体法与隔离法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