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背景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2021-11-22 07:31李记永赵雪梅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0期
关键词:融合政治思想

文/李记永 赵雪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1]。随着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日趋深化,深刻影响着高校青年学生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获取信息等方式,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较大影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积极适应媒体融合新格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也是保证舆论主战场的必然选择。

一、媒体融合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特征

媒体融合发展环境下,新媒体成为当下人们社交、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新媒体舆论成为社会舆论主体。高校青年学生是新媒体受众中最活跃的群体,媒体融合给高校青年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带来巨大改变[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舆论生态新变化、媒体融合新格局以及教育对象新特点,在教育的形式、载体、主体及实效上都呈现出新特征。

(一)教育形式立体化

随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两种媒体形成互补、优势凸显,信息传播形态也变得愈加丰富[3]。以网络直播、公众号、朋友圈、短视频等为代表信息媒介,集文、图、声、光、电于一体,与传统的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融合共生,构筑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信息传播形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循“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理念,运用融合媒体已成为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渠道。

(二)教育模式互动化

随着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深度融合,网络受众除能够快速、全面获取信息,还能成为融合媒体下的信息创造者和传播者,互动性、主动性大大增强。在此时代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更加多变,互动性有所增强,网络直播教学、翻转课堂等教育学习新兴平台得到拓展,强大的技术支撑在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更多丰富内容的同时,加强了互动交流,实现了教育模式互动化发展。

(三)教育主体全员化

高校青年学生本身存在思维活跃、追求个性,对新鲜事物、热点问题敏感的特点,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人人都可以通过微信、微博、QQ、短视频等各种媒体途径表达观点、传播思想,无形中成为影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高校青年自我教育的功能逐渐强化,学生间信息交流、价值观传递频繁,朋辈间相互影响力日益增强。

(四)教育效果延伸化

伴随着媒体融合发展,海量的信息充斥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一方面,高校青年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补充课堂学习以外的知识,拓展了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和知识结构方面,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及思辨能力;另一方面,扩大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学生的影响力,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创造了传播环境,也为高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打牢思想基础。同时,在媒体融合环境下,由于网络传播的多样性、不确定性、娱乐性因素影响以及青年的自律性弱等问题,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增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二、媒体融合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教育主体运用融合媒体意识不强

高校中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媒体融合带来影响和变化认识不足,未能随之进行教育教学方式改革,习惯于说教式、课堂灌输式,不重视利用网络媒体的互动性、讨论的开放性,还没有彻底转变“一言堂”传统模式,对政策性、理论性知识解读停留在表层,止步于简单传授,没有深入人心、难以引起同频共振,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主渠道发挥作用不明显。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乏对学生心理特点和网络行为特征的研究,对媒体融合背景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缺乏手段,导致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吸引力。教育主体的“媒介观”已然成为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首要阻力。

(二)舆论生态环境趋于复杂

媒体融合背景下的舆论生态中内容丰富,但真实信息与虚假信息交织,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多种途径输入西方价值观念,进行西方文化思想的诱惑和渗透,青年学生思想尚未成熟、辨别能力较弱,加之娱乐性内容、快餐式文化因素影响以及脱离实体社会身份的束缚,高校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可避免受到冲击,容易形成错误的判断,影响着青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解和认同。

(三)高校网络阵地融合相对滞后

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对网络媒体的运用,充分利用公众号、微博微信、抖音等媒体平台加强思想引领,建立从学校到班级各级网络宣传组织,但由于受到媒体融合理念、技术以及运营管理水平的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与社会专业传媒相比相对滞后,存在优质教育内容缺乏、不同网络平台简单组合相加、融合难以同向同行形成合力等问题。

三、媒体融合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

(一)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

话语权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实效性的关键,“媒介化”成为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语境。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要不断加深对媒体融合环境下新媒体的认识,把握媒体融合发展的特点,探索媒体融合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结合点。其次,要发挥媒体融合优势,进一步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研究,充分研究媒体融合对青年学生带来的影响,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打破固有教育方式,改革创新教育教学形式及内容,按照“人在哪里,阵地就在哪里”的原则,将思政工作融入网络新媒体中,做到学生身边,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二)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媒体融合发展环境下,新媒体的发展和传播特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提出更高要求。高校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前提条件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理论素养和媒介素养。

一是提高理论素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开展理论学习研讨、专题培训、交流等活动,打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功底,增强政治定力,不断提升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二是加强媒介素养培养。鼓励学习新媒体技术,通过组织开展媒介素养培训班、提供实践锻炼平台等形式,加强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工作方式的培养,提升他们对学生网络思想和行为的认知以及媒介素养,进一步增强引导舆论、思想教育、价值引领的能力;三是构建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发挥青年学生的优势,将学生群团组织纳入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来,立足学生疑惑需求,及时采集新鲜素材,在确保宣传教育方向正确和内容严谨的基础上,以学生视角、学生话语体系开展工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和针对性。

(三)创新教育内容形式

在媒体融合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主动探索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丰富和创新教育内容形式,以实现教育实效最大化。

在内容上,传统说教式、单向“灌输”式的传播模式导致与学生缺乏互动和反馈,以搬抄形式传授政策性内容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为此,高校要注重“课程思政”建设,注重挖掘思政课程以外其他课堂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立足学生生活实际,以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为引导,采用线上线下互动的方式开展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运用新媒体和新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在形式上,首先是创新表达方式。网络语言具有轻松、诙谐、幽默特点,便于在青年学生中传播。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营养、选取素材,寻找与所研究学科、所教授课程的契合点,贴合学生群体惯用的“网络语言”进行表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其次,借助媒体融合下的信息传播优势,积极变革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并开发网络优质思想文化产品,拓展实践育人平台,并将线下教育成果转化成线上共享资源,采用“案例式”方法进一步扩大教育影响和教育范围。

(四)提升网络平台融合

高校要以媒体融合发展为契机,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打破阻碍媒体融合升级现有体制机制壁垒,探索建立全媒体运营中心,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传播集群效应。

高校首先要加强对校园网络平台的集中领导和管理,加强组织建设,明确工作职责,创新工作机制,细化工作流程,打造校园各类网络平台融合、升级,做到各类校园媒体的整体多级联动和全覆盖;其次,在内容上严把“政治关”。要对校内网络平台发布内容进行严格审查,实现思想教育内容、成果从策划到发布的全程专业化、一体化,引导校园各类媒体与主流媒体舆论的同向同行,让校园网络阵地在青年学生群体中发声有力;最后,通过校园各类媒体平台大数据共享,精确掌握学生思想状况,做好学生思想价值文化需求分析,运用信息技术实施信息的分类指导、精确推送。同时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加大对校园网络舆情监控力度,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网络舆论环境。

猜你喜欢
融合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思想与“剑”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融合》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