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芹
新课改要求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正确地对待问题,不犯错误。错误并不代表失败,反倒是在错误的时候寻找真正的答案。通过改正错误,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防止复误,从而使学生学习更好,为学习更好。本文以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错误资源有效使用为例,希望通过此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正确地对待错误,不怕失误,巧妙地利用错误的资源,温故知,在学习中不断进步。
在小学数学学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面对自己的错误往往会产生失败感,因而不能正确对待错误资源的态度,感到羞耻,未能使学生在反复使用错误资源中学习到宝贵的经验,从而更有效地学习。例如,老师没有正确引导错误的学生,使学生在犯错误时总是感到羞耻和失败。他们不能正视错误,也不能反复利用错误,从而得到正确的认识和学习。因此,教师应认识到有效利用错误资源的真谛,帮助学生更正确地理解知识,纠正过去对错误资源的态度,正视错误资源,从而真正实现数学的高效学习。
(一)有效运用错误资源,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具有较强理性思考能力的学科,具有较强的严谨性、逻辑性和抽象性。对于这一成长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所学知识的内容很少,数学思考能力很差。因此,在小学的数学教育中,小学生的错误也是正常行为,而且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错误也是他们的权利所在。因此,教师应该在小学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犯错,并巧妙地利用这些“错误”,帮助他们具有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问题是:假设有一瓶水,你先喝了一半,然后你又喝了5杯,现在剩下30%,那这瓶水一共有多少杯呢?学生读完这道题后,由于数学思维能力薄弱,对这道题缺乏清晰的解题思路。因此,乍一眼看完,不知道该怎么下手;也有的学生没有理清思路,看到题目直接就列公式:5×[1/2-30%]=1(杯)。只有一小部分学生思维清晰地列出正确的公式:5×(1/2-30%)=25(杯),那么老师要做的就是不要责怪那些没有做对学生做出错误或做错事的人,而应该不发表正确的答案,让学生前后分组讨论问题,最后由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答案,帮助学生在错误答案中建立数学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
(二)有效运用错误资源,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学习数学不仅仅是学习基础的数学知识,而是学出正确的数学答案,学出一种数学能力,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保持理性,运用严格逻辑思考的方式,自主研究,最终得到解决。小学生处于数学的初级学习阶段,正是初级数学能力建立阶段,出现误差也是很难发生的。因此,老师应有效利用这些“错误资源”,在带领学生纠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
例如,学校组织五年级的学生去参加广播体操比赛,共有150人,其中60%是男生,2/5是女生,那么其中男生和女生分别有多少人呢?很大的一部分学生马上就列了这样的算式:150×60%=90(人),150×2/5=60(人)。有很少一部分学生可能受定向思维的干扰列出算式:150÷60%=250(人),150÷2/5=375(人)。这时老师应该让学生们自行讨论,说服大家认同自己的观点。短暂的讨论过后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说:“如果把算出的男生和女生人数相加,那么第一种解男女生人数正好等于150人;第二种解法中男女生一一共是625人,625>150,这显然不可能了!”然后就有同学一起附和道:“对呀,对呀”,这样,那些做错的同学就明白了自己的错误,老师在利用错误资源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究,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有效利用错误的资源,促进教师共同发展学习 数学题是做不完的,但我们可以在做过的数学错题中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学习数学方法,减少犯错误的次数。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犯错误的过程,也是另一种学习数学不断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有效地利用这些错误资源,带领学生共同学习,走出数学错误的误区,促进老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保证数学课堂的和谐和高效率。
例如,题目: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们早上12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80千米,中午12时他们能到达吗?然后,有的学生算出的答案是能到达,有的学生算出的答案是不能到达,这时老师先不要说明正确答案,应该有步骤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8时距12时有多少个小时呢?汽车行驶308千米要用多少个小时呢?那这两个时间比较一下哪个时间长呢?那么12时他们可以到奶奶家吗?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就会明白解题思路,最终把题作对。
总之,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要怕做错题,在出现错误答案后也不要去逃避它或责怪学生。这些错题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也是一种特殊宝贵的资源,老师应该有效地利用这些错误资源,促进小学生各方面数学能力的提高,以实现数学教育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