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中心医院
财务管理是医院组织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基于医疗服务呈现出了多元化的需求,作为特殊的服务机构,医院因不完善的成本控制模式很容易使其自身陷入“成本高效益差”的尴尬局面。不仅会降低服务质量,而且还会增加医患纠纷。基于此,文章围绕医院成本控制进行探讨,主要分析其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及效果。
首先,在医院收集成本控制的相关资料,其次在财务管理中引入优化后的成本控制体系,强化对财务管理工作者的技能培训,就成本控制效用进行分析。
基于成本控制,主要由三方面入手实施:①费用控制;②消耗控制;③经营控制。其中,费用控制指的是与医院日常管理中相关的各类活动,即日常各项费用消耗、人员经费支出等;对消耗控制的把握,一般需要由仓储、采购、管理等诸多流程入手,依据标准需要针对消耗定额加以分析及管控,以实现资源的高效率利用;而在经营控制上,主要涉及了与医疗、护理相关的一系列活动的管控,目的在于强化医院的综合服务水平。
1.全成本核算
对医院而言,支持医院运营的各项费用支出是成本控制中的重点内容,为有效强化成本管控质量,需提高基于各项医疗运营业务支出的督查力度,也需要将医院运营情况与科室成本核算加以结合,以便于更好地优化成本核算效果。比如,在具体的科室及项目核算工作中,把包括日常公用消耗、药品卫生材料费、设备维修费用等一系列耗费在内的全部支出纳入考核体系。基于会计期间的全成本核算,为及时准确地计算医疗成本提供可靠的依据。
2.注重资产管理、减少库存
对于医院而言,实物资产占据了总资产的较大比例,占比金额绝对值相对较高。因而,医院资产管理也是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应就其进行科学细致化的管理,以便于有效的提升资产利用率,使之作用到实处。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借助分类管理模式,特别是对于医疗设备仪器、各项医疗物资的管理,实施精细化管理。
另外,各项医疗物资的物流、存储工作应科学准确,比如针对药品、卫生材料的运输环节,倘若能够实现高质量的物流配送,那么可适量减少储备或者零库存,以求最大程度减少成本投入。
3.医疗资源优化配置
成本控制以“将成本用到实处”为目的,优化资源配置尤为重要。具体而言,应注重新项目研究、新技术开发、改善医疗服务投入等。在医院统筹各项资源调配时,需让相关科室给出清晰具体的可行性报告,然后由医院组织专家小组会审确定是否通过。特别需要注重投入资金高、产出率低和回收期长的设备采购把控。
4.构建成本控制激励机制
为最大限度地强化成本管理的成效,需注重相应的配套工作,如构建起符合本单位的成本控制激励机制,以求作用发挥到实处。激励机制作为一种手段,促使其成本控制考评机制更加全面精准完善。激励机制的合理引入,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使之积极地参与到成本控制管理工作之中,同时使医务人员建立成本管理理念。
通过应用优化后的成本控制,一方面大大地提升了医院的财务管理质量,另一方面使财务核算组织不断完善。不仅在管理效率上得以明显提升,且健全了管理人员的工作认知。由于医院的各项成本管控指标人人参与,员工的热情较高,对于医疗服务质量的进一步增强有着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医院的各项费用浪费问题得以有效改善。在医院职工形成了整体的、正确的成本控制意识之后,其在日常的工作中会有意识地降低消耗成本,医院资源得以优化配置。
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成本控制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对于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推进有着重要意义:
一个组织或机构的可持续性发展为其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关注要点,医院服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可持续发展并非是“利益至上”的,而是与成本控制直接相关。由该角度出发,通过恰当合理的成本控制模式可使医院取得更好的发展,促使领导决策人员能够基于长远目标制定发展战略。
从本质来看,成本控制指的是在财务管理中融入成本控制的方法及理念,并将其落实到医院各环节过程之中,以强化管理质量。因而,成本控制对于医院工作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影响,倘若医护人员普遍存在成本控制意识,那么也会将“高效治疗疾病”作为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能够有效强化医院的工作管理效率。
作为财务管理中的重点内容,成本控制质量的高低与医院财务管理成效息息相关,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医院的整体发展。从服务性质上来看,医院与普通企业存在差异,但同样涉及了资金运行及相关问题,那么便不可避免地出现财务管理风险。从风险的成因方面进行分析,多可归纳为外部成因、内部成因两种,对于医院这类特殊的服务机构而言以后者最为常见,即大多来源于医院内控制度执行较弱、缺乏系统性的财务管理机制,因而出现了某些不合理的行为、操作而引发风险问题。
成本控制的科学实施可有效地强化财务管理的系统性,使每一项成本支出、使用均有迹可循,且可在分析成本记录的基础上,清晰化地把握医院资金分配情况,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支持。与此同时,规范化的成本控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成本浪费现象,使有限的资源得以优化配置,同样也提升医院的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水平。
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始终离不开人这一主体,所以为确保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提升管理队伍水平尤为关键,而成本控制的有效实施可助推这一目标的实现。具体而言,成本控制方式的运用,基于财务管理队伍提出来更高的要求。为适应这一要求,医院会有意识地强化自身的队伍建设,并有计划地实行财务管理培训、财务管理考核等等。一方面,能够丰富人员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有利于促使医院成本管理人员的转型。
在国家提倡公立医院“DRG支付方式改革”的背景下,作为典型的社会公益性机构,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并非是一味的强调低投入、高回报,实行科学的成本控制势在必行。基于此,文章关于医院成本控制提出了如下的思考及建议。
若想使成本控制的作用发挥实处,单靠财务部门一个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而是需要全院各个部门的重视,在医院内部形成有机整体,促使其效力最大限度地发挥。
1.做好预算管理
首先,由财务部门详细化的制定科室支出预算,然后按照季度或年度传达至各科室中,倘若出现超预算的问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执行预算调整程序,待得到相关领导人的批准之后,方可实行。
2.细化控制指标
成本控制指标的制定需充分的结合实际情况,并细化至各部门、各科室之中。同时指标数据来源充分结合医院HIS数据、运营数据等各项信息数据,打破壁垒,从而获取真实性的成本控制初始信息。各部门、各科室充分了解指标要素来源,成本控制工作执行力强。
1.事前
引入目标成本法,把成本控制贯彻落实至医院的日常管理全过程中,特别是项目的设计阶段。比如,在大规模的基建工程设计过程中就融入节能环保理念,且需要仔细核对合同条款内容,从而避免施工方提出“额外的花费”而提出违约利息的要求;在进行相应的医疗设备采购时,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进行全面的可行性论证,以防止医疗设备的投入浪费。
2.事中
考核科室消耗时,同样需要贯彻落实成本管控目标,在实际的财务管理中需结合多种有效的方式及手段,促使各科室的负责人能够有意识地针对各项支出进行合理的控制。比如,建立科室药占比、耗收比,或者其他单项指标。尤其是对于高值卫生材料严格管控,从而降低各科室支出的资源投入。
3.事后
每月科室考核完成,需要严格按照相应的预算目标,针对推进情况、是否满足预定要求加以判定,对于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员应当给予适当的奖励;倘若未能够完成预定目标的,则需要积极分析其中的成因,贴合实际情况加以整改,或者进行相应的惩罚。
综上所述,在国家提倡三级医院绩效考核、国考标准的背景下,医院所追求的可持续发展并非简单意义上的高经济利益,这与医院的公益属性不相符,所以实行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势在必行。高效成本控制既不是财务管理人员的“口头语”,也并非一串串排列的数据,成本控制的实行需结合医院的基本情况和愿景目标,全院注重、全员参与、全过程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