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的研究

2021-11-22 07:14洪思煌
名师在线 2021年20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法治道德

洪思煌

(福建省晋江市远华中学,福建晋江 362200)

引 言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科学性,其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渠道,还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法治观念的重要手段,而新一轮课程改革也提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如何在核心素养基础上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就成为教师亟须思考和解决的课题。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手段,多角度、多层次地渗透核心素养,实现对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当前各所学校及广大教育工作者都在积极践行素质教育,开展形式新颖的教学活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

第一,教学方式比较落后。当前,还有很多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如“说教式”“满堂灌式”,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初中生性格活泼,他们希望在活跃的氛围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并掌握知识。为此,笔者认为,教师应多采用一些新型的教学技术及教学手段,如微课、多媒体技术、慕课、电子白板等,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高效地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知识[1]。

第二,课堂举例与学生认知不符。有些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忽略学生的认知能力,导致学生无法理解教师所举的例子,更别说通过事例深层次理解所学知识了。例如,在讲解爱国精神、爱岗敬业等相关知识的时候,有的教师列举的是20世纪50年代的“大庆精神”,而“大庆精神”与现代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学生无法切身感受那个年代的思想与精神,这样的教学内容就与学生的认知能力严重不符,学生不感兴趣也不爱听,他们的思想品质与道德素质也就难以提高。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

(一)根据核心素养制定教学目标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要根据相关要求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对课堂教学框架进行构建。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从多角度思考,找准切入点[2]。

例如,教学“我与社会”一课时,教师要从“我与社会的关系”这一角度出发,从而制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让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明白社会的复杂性,并正确认识自己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对社会的热情,加强学生与家人、同学、教师及社会其他人之间的交往。在课堂伊始,教师可以先告诉学生,人人都生活在社会中,然后让学生感受社会的复杂性及包容性;紧接着,教师将知识点延伸到核心素养方面,让学生主动融入社会,遵守社会规定,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创设教学情境,合理提问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思考能力,才能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3]。

以“人民当家作主”这一单元为例,教师可以先对单元主题进行分析,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制度和国家机关,还要让学生根据这些知识点解决相关问题。比如,为什么说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为什么我国中央国家机关中很多部门都带有“人民”二字?在提出问题后,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与讨论时间,观察每位学生的表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指导,帮助学生拓宽思路,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另外,教师还要让学生自主提问,主动质疑,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三)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活动

在初中教学中,任何一门学科都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尤其是道德与法治学科。为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可以将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为切入点,将知识与生活有效联系起来,用学生生活中的实际事件影响、感染学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维护国家利益”这一节知识点时,笔者发现班级上有近50%的学生对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没有正确、深刻的认识,也没有明确认识到国家的整体发展需求。在此情况下,笔者组织了一场辩论赛,让学生以“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为主题进行辩论,正方辩题为“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反方辩题为“个人利益高于国家利益”。在辩论的过程中,有学生结合“孟晚舟事件”进行了辩论,引起了其他同学的共鸣。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相关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他们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与发展。

(四)变革考试评价体系,突出核心素养的培育

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道德教育、爱国教育、国家主权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法治意识、政治认同、理性精神及公共参与素养。而在该背景下,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体系已经无法将其作用体现出来,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会对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及素养形成产生不良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改善教学评价,促进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例如,评价体系应该逐步优化,如评价形式多样化、评价内容多样化、评价主体多样化、注重评价过程。教师在考核学生的时候,不能把考试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应将学生的日常表现也融入考核中,同时监督、测评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积极性等,让考核评价体系变得更加科学化。

(五)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这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非常复杂,仅仅在课堂上渗透核心素养是不够的,还需要拓展到课外活动中。为此,道德与法治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讲授知识,还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体验感。这样一来,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会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

例如,教学“服务社会”一课时,教师在完成课堂知识讲解后,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课外实践任务,主题为“奉献社会,你我共行”。具体内容如下:①到社区帮助工作人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明白社区环境与安全需要大家一同维护;②与父母一起到敬老院做义工,关爱老人,体会父母的不易,发扬“关爱长辈、尊敬长辈”的传统美德;③搜集身边参与社会服务的真实案例,并说说自己的感受。课外实践活动不仅拓展了教育的广度,还提高了学生参与社会的意识,使学生坚定了“好好学习,报效社会、报效祖国”的信念。

结 语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受益终身的能力。初中生的素质与教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未来的发展,因此,培养初中生核心素养与道德品质至关重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确定教学目标、合理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活动、变革考试评价体系、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这五种途径来开展教学活动,让核心素养培养工作“落地生花”。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法治道德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道德即自然”新证——儒家生生伦理学对道德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探究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