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潍州城建投资有限公司
经济新常态环境下,国有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显著增大。通过科学开展预算管理工作,能够更加高效的调配与利用有限资源,最大程度压缩财务风险,进而推动各项规划与目标的顺利实现。目前,部分国有企业在预算编制、执行、考核等多个环节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制约着预算管理价值的发挥。鉴于此,国有企业需结合实际情况,完善预算管理体系,监督与管控预算管理过程,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资源的调配与利用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国有企业的有序发展,通过科学实施预算管理,能够全面管控各项业务的运行状况,收集、分析各项财务预算数据,同步理顺问题清单,并调整资源配置方案。有限资源的合理化调配可以有效降低资金积压、重复投入等问题的发生概率,进而推动国有企业的整体发展[1]。
预算管理过程中,国有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事先预测下一阶段的业务与财务目标,依据预算方案动态监控、精细化管理各项活动,保证与预算方案统一。如有较大的差距出现,则需仔细对比、深入分析出现差距的部分,采取针对性的调整、改善措施,消除尚处于萌芽状态的问题。这样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便能够得到提高,有助于规避财务风险问题,促进各项战略性目标的实现。
预算管理的初始环节为预算编制,其主要是预算规划即将开展的业务收支状况,将各项预算内容的预算框架制定出来。目前,国有企业在预算编制环节还有诸多问题存在。
首先,缺乏足够的重视程度。预算人员具体负责预算编制的执行与实施,人员意识和思想将会对预算管理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但部分国有企业并没有充分认识到预算编制的重要性,不能够准确定位,认为预算管理工作并不会显著影响到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受错误观念的影响,一些国有企业没有成立专门工作小组,由财务人员兼职负责编制工作,权责不明,分工不清。
其次,预算内容与实际情况所偏离。一些国有企业将自下而上的原则运用于预算编制过程中,由子公司初步编制预算方案,之后由上级部门、总公司等进行审核与汇总[2]。本种编制模式下,一些子公司为促使年度考核目标得到顺利完成,可能会对预算成本进行虚报,与实际情况并不符合。
最后,预算编制工作的目的性不强。预算管理服务于国有企业既定目标的实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在预算编制实践中,需切实发挥企业战略目标的引领作用。但一些国有企业在预算编制人员并没有逐一分解战略目标,随意开展预算编制工作,仅限于企业财务经营层面进行编制,缺乏整体意识势必会影响到国有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为促使预算方案得到深入落实,国有企业需同步构建监管制度。依据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能,拆分预算目标,且配备监管人员,督促各个部门严格落实与执行,这样预算目标方可以顺利实现。但目前一些国有企业并没有构建完善的监管机制,阻碍到预算目标的实现。向执行部门分解预算目标后,部分部门没有向具体执行环节内引入监督机制,或仅仅实施内部监督工作,没有充分结合外部监督,将会影响到预算管理的执行效果。此外,预算执行过程中,各个部门的沟通不够顺畅,国有企业难以对各个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汇总,无法动态调整战略目标。
通过开展预算考核工作,能够对预算执行效果进行检验,结合挖掘出来的问题,调整与完善预算管理体系。目前,一些国有企业在预算考核环节的形式化问题严重,缺乏完善的预算考核制度。
首先,受国有企业自身性质的影响,部分国有企业虽然已制定考核制度,但并没有与人员的工资绩效所挂钩,不具备充足的震慑力,测评考核制度的作用将难以发挥。
其次,国有企业没有构建完善的考核制度,采取较为单一的考核形式。如在财务预算考核方面,一些国有企业利用财务预算标准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考核,这样无法将员工的工作绩效准确显示出来,不仅影响到考核的客观性,而且也容易影响到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进入经济新常态发展阶段后,国家大力优化社会经济结构,对国有企业的发展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有企业不能够单单以数字衡量企业经营效益,而是要同步改善内部管理工作,夯实预算管理工作基础,以便促使国有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得到保障。
首先,完善构建预算编制制度。通过完善制度体系,能够规范预算编制工作行为与过程,促使预算编制的针对性和目的性等得到增强,预算执行效果得到改善。国有企业要系统梳理现阶段预算编制中暴露的问题,及时调整各项制度内容。要由管理人员总体负责预算编制工作的实施,且对预算编制人员合理配置,选择的预算编制人员需具备丰富专业知识与较强的责任感[3]。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加强与各部门的交流协作,消除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促使预算编制工作任务得到高质量完成。
其次,坚持实事求是的编制原则。为促使预算编制的有效性得到增强,国有企业需利用各种平台大力宣传预算编制的重要性,革新工作人员的思想认知,能够更加负责地开展编制工作。预算编制过程中,需科学构建部门联动机制,强化部门、人员之间的交流,深入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促使各项信息的真实性、合理性得到保证。要统一各个子公司的编制口径,对各项费用支出严格控制。
最后,紧密联系国有企业整体战略目标。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根本目的在于推动国有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预算目标制定过程中,编制人员要从宏观处着手,充分考虑国有企业的整体战略与长远发展需求,且要能够全面覆盖国有企业生产运行的各个环节。
首先,优化监督机制。相较于私营企业来讲,国有企业具有差异化的管理方式,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管理分级现象,导致一些执行人员的主观性、能动性等得不到充分发挥。针对这种情况,国有企业需将预算执行领导小组专门组建起来,制定合理的奖惩机制,依据员工执行成效,给予相应的奖励与惩处措施,以此来调动各个执行人员的积极性,深入落实预算管理目标。
其次,受经济体制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国有企业部分员工依然将传统落后的思维观念延续过来,与经济新常态环境不相适应,不仅预算执行效果受到影响,也阻碍到国有企业的整体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国有企业需加强培训教育工作,向执行人员讲解现阶段的社会形势以及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引导执行人员将一系列现代化技术引入到工作当中,完善配套的制度机制。如可将预算执行报告制度构建起来,动态跟踪各项执行数据,一旦有较大偏差出现,则需深入挖掘偏差问题发生的原因[4]。
一些国有企业虽将预算考核制度制定出来,但并不完善和系统,导致预算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得不到调动。针对这种情况,国有企业需综合考虑整体发展规划与员工实际特点,对预算管理考核体系进行完善和优化,切实发挥预算考核的职能作用。
首先,过去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部分国有企业为应对激烈市场竞争压力,可能会制定较为偏激的考核制度。而现阶段国有企业的人才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年轻职工越来越多。如果依然沿用传统的考核机制,很容易扼杀员工的创新精神与主动意识。因此,国有企业需调整考核理念,给予员工充分的激励,以便促使员工的工作热情得到激发。
其次,预算考核过程中,要将公平、公正的原则贯彻下去,这样考核对象才能充分认可考核结果,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要将阶梯化奖励机制尝试性构建起来,促使各个员工的积极性得到调动,各项工作任务得到超额完成。针对执行效果较差的部门或员工,需依据制度要求,进行适当的惩罚,以便督促部门、人员等及时调整工作模式。此外,国有企业要积极借鉴现代企业的考核方式,将KPI、平衡记分卡等诸多现代化绩效评价方式引入,优化升级考核管理体系。要结合实际情况,对适宜的绩效评价方法组合应用,通过绩效评价指标的合理设计,促使员工的工作成绩得到量化。
综上所述,为适应新常态的发展环境,国有企业要通过预算管理工作的深入实施,高效控制成本消耗,提高各项资源利用率,改善运行管理状况,进而促使自身的发展质量、综合竞争力等得到提升。要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体系,革新预算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凸显预算管理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