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兵英
(福建省浦城县第一中学,福建南平 353400)
高中数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不仅能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还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相比,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信息化、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如多媒体教学、微课教学、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翻转课堂等,促进了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随着这些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日益凸显,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可,很多教师树立了信息化教学理念,实现了教学理念的革新发展。
课堂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导入、提问导学、课堂探究、课堂拓展、教学归纳总结等,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都会降低整节课的教学效率。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可以得到优化,教学效果远比过去更佳,更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有资源融合、直观呈现、氛围渲染等功能。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形象生动的知识,使课堂教学灵活生动、鲜活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在教学中凸显其主体地位。一些教师一直采用“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学生被动学习,缺乏主动性、自由性,没有主动权。而教师利用多媒体、微课、几何画板等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学习需要发现并探究问题,所以高中数学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要体现数学学习的发现、探索过程,保持数学学习本质不变。简单地说,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不能直接把数学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与探索过程,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自觉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生本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与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指导学生高效学习,以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是一种辅助性教学工具,其不仅可以提供教学素材,还能成为发现与探索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工具。所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要彰显信息技术的工具属性,让信息技术成为课堂教学资料的提供者、习题练习的工具,以及知识的发现与探索工具、问题分析与解决工具,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服务。
高中数学教学目标包括知识学习、创新能力培养等,信息技术和高中数学教学的整合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强调知识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并重。换言之,教师除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知识讲解,还要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高效的课堂教学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为后续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创造有利条件[1]。因此,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导入,以充分发挥课堂导入的功效。
高中数学有很多抽象的知识,复杂难懂。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直观、生动地呈现数学知识,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2]。教师还可利用几何画板的直观、呈现和模拟演示功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动、直观、具体、形象地展示出来,以适应学生的形象思维方式。这样一来,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就会降低,从而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知识,进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例如,在教学“函数”相关知识时,不少学生难以理解函数的图像变化,对此,笔者利用几何画板软件设置相应参数,使函数图像随着参数的变化而变化。这样,学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相位、周期、振幅等变化的动态流程,进而理解和掌握函数图像的有关知识。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讲解数学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对重难点知识或遇到的学习问题进行深入地探究和分析,多角度认识数学知识,实现对知识的透彻理解和掌握[3]。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围绕数学问题开展合作探究,实现先学后教。
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时,笔者根据学生课前反馈的自主学习情况发现,很多学生的学习问题为“二次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值问题”。于是,笔者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通过组内讨论,结合教师的讲解和指导,对二次函数图像在区间上的动态变化、运动轨迹、变换规律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掌握了二次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值求解方法。
课堂拓展的主要目的是拓展、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资源融合优势,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扩大课堂容量,使学生的知识视野更广阔。具体来说,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将课外优质教学资源制作成微课,以此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教学“随机抽样”时,笔者利用微课把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随机抽样案例引入课堂,如抽奖、抽签游戏、抽球游戏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随机抽样的相关知识,同时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在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教师通常要归纳、总结当堂课的重难点内容,带领学生回忆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教师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回放功能进行教学内容的归纳、总结,这样既简单、快捷,又能突出重难点内容,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优化教学内容和环节,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进而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全面认识信息技术的教学价值,积极探索其应用策略,实现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高效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