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磊
开封市文化旅游学校,河南开封 475000
当前社会对旅游专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旅游专业人员的素质越来越高,这就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应该合理设置在满足理论知识的灌溉的同时,及时了解社会需求,改进专业实践教学,本文通过结合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现状和问题去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从本质上来看,旅游活动更多的是一种具有极广涉及范围的社交方式,因此则具备活跃性、动态化等特点。这就需要相关从业者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从而实现对旅游项目的有效组织与经营。
新时期的旅游业人才必须要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能借助“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在激烈的行业竞争当中,不断推陈出新,强化自身的竞争优势。
旅游专业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需要广泛学习文化、经济、环境、社会等多项内容。所以其专业人才必须要对整个学科实施全面严格的把控,并能深入其学科细节进行深度解剖,掌握旅游业的基本特点、性质以及发展规律。
因为旅游专业,是一种对当地人文地理的一种实践和了解,而实践型教材的选取是否合适是决定实践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所有的专业实践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学习基础上以及学生的专业水平之上[1]。通过对比各高校教材内容,可以发现,市面上的教材往往比较劣质,或者会出现雷同现象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高校的教材安排得不合理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差,毕业之后难以就业等多种问题。
现在许多旅游管理专业学院的硬件越来越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生受教育的条件[2]。但是教师队伍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教师专业水平待提高,教师队伍人数较少,从而直接导致了专业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提升学生上课积极性。还有一些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对上课的授课理解仅仅停留在教材表面上,不能够充分理解知识,在工作上的经历比较单一,仅对课本进行宣读,缺乏生动的案例,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位置和这门课程的特点。这种教师队伍的缺乏导致学生难以从学校中获得知识与技能,从而促使旅游专业教育的专业院校更加缺乏,对旅游专业的错误认识更加深入[3]。
学校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无法在上课和授课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动手实践,并且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实践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步骤等缺乏,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仅仅采用“自编自导自演”式授课,就使学生无法产生共鸣,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学生缺少直观的感受,导致动手能力比较差,实践能力比较低,教学效果比较差。直接导致学生的能力越来越差,荒废大学时光。
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的同时,人们对于旅游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加注重的是旅游专业人才的素质问题和能力问题,也就是应用型人才,而部分教学中缺乏新意,授课时机比较单调,没有能够与市场需求相关联,这样就直接导致了毕业生无法胜任工作,而旅游企业对毕业生的想法就是毕业生能力比较低,难吃苦等多种负面看法[4]。
国外早在19世纪初就开始从理论层面上关注旅游现象,而我国研究起步较晚,整体理论体系比较薄弱,这就导致其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缺乏完善性,部分课程过于关注对事物或现象的介绍与描述,整体理论知识含量不足。另外在教学计划中还存在课程设置重复、层次不清晰、培养目标和内容相背离等问题。
教学内容效果的合理评价,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具有极大促进作用。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基本是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开展评定工作,虽然这属于一种较为完整的定量评价指标,但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最终结果缺乏公允性。同时,这并非只是针对整个旅游专业实施的专门评价,且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进行的整体评价,教学内容只属于其中的一项。一般为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备课时不可能对教材内容完全照搬,基本都会在自身研究和理解之下,通过汲取专业领域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对教学内容进行完善和调整,整体随意性较大,因此极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化的评估体系。
我国旅游专业是近40年才开始发展的,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然而在规模快速扩大的同时,到2012年高校旅游人数和院校数出现了负增长,我国旅游专业的高等院校也存在着地域分布不均衡,长期呈现较高的行业流失现象。从1981年开始开办旅游本科教育,这40年来,旅游高校数量和在校生人数也快速增长,许多旅游专业仅仅是第二学科的方式存在,而理论体系和课程体系仍以理论基础为主,但是随着近年来各种旅游专业的发展,有少部分朝体育休闲产品设置等方面发展。旅游专业正朝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在旅游方向多方面多元化发展的同时,各种问题也同时显现,比如我国旅游高等院校地域分布和师资分布不均,一般来说旅游业的高校都聚集在经济比较先进的省份,而经济较落后的省份旅游业的发展急需大量人才,所以我国颁布了一些政策鼓励旅游专业人才向经济落后地区发展,但是力度仍然不够[5]。
在旅游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迎来了许许多多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我们要求高校不断的对学生教育进行改革,也要求学旅游专业的学生,必须加强职业教育,改变择业观念,更要求旅游企业转变管理理念,完善用人机制,旅游专业的学生要在就业前对自己做一个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针对旅游专业这些问题,高校必须不断地为学生做出改革,而学生也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标准和要求。
1 动态性
当前,该领域中各种新兴理论不断出现,内涵日渐丰富,因此教学内容必须适应其发展需求,及时融入最新的技术理论和方法。现代旅游业就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产物,重点突出旅游业和其他领域之间的相互影响。对于动态性而言,一是应对传统课程进行革新和改造,不能只把眼光放在饭店景区等方面,转变旅游资源观;二是要实现对课程内容的不断完善和补充,比如积极吸收信息技术、环境保护等方面发展的最新成果,建立现代化的理论与技术体系。
2 地域性
在旅游领域中,具有十分明显的地域特色,因此其教学内容也必须重视其基本的地域性。由于旅游活动本身就是在一个地区当中发生的行为,是植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的,并依附于相应的空间,而该空间当中的历史文化遗迹、自然条件都具有相应的特色,所以教学内容也必须展现出基本的地域性。一方面应该将当地的特色旅游资源和案例引入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则可以将当地的相关的旅游资源以及开发优势等作为一门重要课程列入教学内容计划当中。
3 综合性
无论哪种学科其发展趋势都是综合性的,旅游领域也是如此。旅游活动是一种极具综合性的人类活动,因此旅游科学不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有显著的综合性,在理论层面上,它是社会科学与自然学科全面交叉产生的,不仅包含经济、管理,还有文化、生态、资源等。在实践层面上,它是一种极具综合性的产业,包含法律、行政、公共关系、景区建设、市场营销等多项内容。
首先针对教师队伍,旅游专业是一个要求实践大于理论的行业[6]。对任课老师的要求,既要有完备的理论知识,也要有旅游行业的经验。所以就应该灵活的招聘一些旅游专业人才。首先可以鼓励中青年教师到旅游企业,丰富工作实践经验,了解当下旅游业的现状,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并且积极与企业相沟通,让教师与企业的负责人进行交流和学习,并且可以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进行讲课授课,提高教师对旅游行业发展趋势的了解,帮助教师了解当下旅游行业的最新动态,从而结合这些动态去进行授课,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当下的社会。
教材的选用,对旅游管理专业是比较关键的,首先在专业设置上要求学校,加强对教材的征订和审核,尽可能地选取出版日期比较近的国家级教材,然后结合自身院校的发展实际和学生特点,借鉴一下其他学校的教材征订适合的实践性教材,最后在一些本校特色的课程上,可以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编写或者对国外的一些专著论述等进行翻译,最后变成学院自身所具备的专业教材供本院校所用。
在上课制度方面,必须要求任课老师制定详细的教案,明确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和难点,借助先进的多媒体进行备课和授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积极性,其次,各旅游专业应该与相关企业进行联系,建立学生实习单位,由专业教师带队,带领学生去企业进行见习和实践,然后通过学生写见习报告,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后,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寻找自己的缺点,学校应该为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对这个专业的热爱和自豪感,最后学校应该组织与其他学校旅游管理专业进行交流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寻找自己的长处和缺点,取长补短,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在设置专业课程安排的前提下,学校需要在各个所在城市发展旅游特色,找准城市的旅游定位,开设专业课程实践,建立长期规范的校企合作关系,通过学生在校学习、在企工作,双方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建立学生努力走出校门参与专业社会实践增强在校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帮助学生能够在毕业之后快速找到合适的工作,为社会做贡献。
学校应该从学生的实践方面入手,帮助学生走出校门寻找合适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且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专业的教师队伍以及合适的教材,加强实践教学力度,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获得自己想要得到的工作。
为强化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充分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形成良好的实践工作能力,就必须加强理论体系建设,对具体的课程比例进行深入研究。具体可以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等加强联系,从中获得相应的教学信息,在始终坚持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之下,适当调整课程设置,尤其要合理增加技能课或者实践课,以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课程比例确定之后,还需对其具体的教学理论和知识点进行明确,使学生可以真正掌握完整的知识结构,具备旅游从业需求的相关技能。为了使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可以充分体现出来,达到强化学生业务素质的目的,还需适当增加一些综合性的课程。该领域的这类课程模式包含了学习归纳、实践检验等方面,其中学习归纳则是指可以依照知识的相关性,把过于分化的内容归纳成若干体系;实践检验则是通过实践手段对课程内容进行验证,确保学生能充分掌握和高效应用。例如《旅游学总论》这类课程一般都能使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整个旅游学科的整体结构。
根据实际教学规律与特点,旅游专业教学评估体系的建立可以从教师教学目标设定、进程和效果几方面着手。对于目标设定来说,其定位的精准性直接决定了人才能力和旅游市场需求的契合性,在评估时应确保其在满足旅游专业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反映出相应的目标要求。对于进程设定来说,则重点对教师专业素养、教学方式应用、教研能力、教学状态等进行考察。对于效果考察来说,则要从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社会评价几方面着手,以确保对教师自主确定教学内容有效性的全面评估。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专业,学校应该结合院校所在城市的特点以及学校的特色和学生的特点进行课程的设置,寻找问题及时进行调整,注重教师的引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专业实践机会,培养更加优秀的旅游特色的专业人才,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