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晓萍
(福建省泉州市第二中心小学,福建泉州 362000)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开展多模态教学,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技能,提升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
有的学生虽然英语基础知识掌握得很扎实,但是在具体应用中存在很多不足,不能将所学的英语知识有效应用于生活实践中。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借助相关案例,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应用英语知识,以此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品质。
例如,在教学“My Family”一单元时,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讲授了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和高频词汇,如引导学生使用“This is”的句型介绍家庭成员,并对重要的单词进行讲解,创设实际的生活情境,带领学生展开对话交流,进而检验学生对生活化英语的掌握情况,完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应用型思维。教师在课堂上可让学生A 扮演Mike,并模拟教材内的对话情景,对自己的家庭成员做出简单的介绍,并分别请其他学生扮演其父母、姐妹、兄弟等。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掌握了“Who is he/she?”“He/She is my...”“I love my family.”等介绍家庭的简单句型,还了解了“father、mother、bother、cousin”等单词和其所对应的中文含义,并熟悉了英文中的亲属关系,有效地掌握了本课知识。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创设真实可感的生活情境,应用情景对话的形式,对训练学生的英语应用思维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该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英语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在多个情境中开展模拟训练,提高英语知识应用能力。
要想让学生的思维不夹杂主观色彩,教师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剖析各个信息点的内部关联,并引导学生理顺不同点,使学生把握其中的联系及产生不同点的缘由,进而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1]。
例如,在对“How much?”一单元进行教学时,教师可联系这一单元的标题,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学习过类似的内容。学生经过思考回答道:第三单元学过“how many”的结构。接下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复习这些知识,分析与其存在共性的新知识,并继续引导学生:“many”和“much”都有“许多”的含义,但是“many”后加可数名词,而“much”后加不可数名词,前者代表数量的多少,那后者的含义是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推理和猜测这一含义,学生认为二者的含义一样。这时,教师可借助教材及其他资料来讲解本课内容,通过讲解,让学生清楚“how many”表达的含义是“多少钱”,在这里省去了“money”这个单词。随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在添加不可数名词的情况下,“how much”可以译为“多少”,让学生了解到二者的异同之处,继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掌握思考及分析问题的方式,使其学会针对具有共性的知识点采用横向对比的方式,并发现其相同及不同之处,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联想能力。
思辨式教学,即教师引导学生针对问题条理清晰地进行思考,使其以辩证的方式处理问题。如果缺少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定然具有盲目性。所以,教师要有效地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使其勇于说出自己的看法[2]。
例如,在对“The king's new clothes”一单元教学时,教师可先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引导其归纳课文的主旨,并询问学生:“文章中人们看到皇帝的‘新衣’有什么反映?”学生回答:分为两类,一是“Clever people can see the king's new clothes”;二是“Foolish people can't see them”。教师继续提问:“你们是否有其他看法呢?皇帝穿上新衣了吗?”一位学生回答道:“大臣们说能够看到,其实他们才是最愚笨的,只有最后一个小孩才最有智慧,他承认自己看不到,并且毫不畏惧地说了出来。因此,这个皇帝并没有穿上新装,他一直被两个裁缝欺瞒。”教师肯定了这位学生的观点。由此可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时,要帮助学生发散思维,使其敢于提出否定的观点,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3]。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锻炼学生的思维,还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让学生渐渐地体会到培养辩证思维的重要性。并且,思辨式教学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发散思维,深入思考问题,还能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及掌握新思路和新问题的能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是为英语课堂注入活力的重要手段。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习得英语知识与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小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需要经历长时间的探究学习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以此提升学生的英语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4]。
例如,在教学“Helping our parents”一单元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找出文本中的重点语句。由于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掌握语法知识——现在进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寻找并归纳现在进行时的句子;接下来,让学生和同桌互相交流,归纳这些句型的共性。探究式教学既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
心理学认为,思维是问题的起源,问题是思维的表现方式,如果要拓展学生阅读思维的深度,教师必须使用“不确定性的问题”策略,针对文本细小的内容展开提问;同时,还可以多元化的方式解读并不明确的问题,即利用并不明确的问题,提高学生解读思维的开放性,使学生更好地开展个性化的英语文本阅读活动。
综上所述,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存在很多问题,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开展多模态教学,能有效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培养他们的英语学习思维,从而促进他们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