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院校体育运动对促进学生良好品德意志品质的研究①

2021-11-22 03:45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11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动机运动

(河北中医学院体育教研室 河北石家庄 050000)

2019年国务院颁布《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明确现阶段体育发展战略目标,发挥体育在新形势下的教育作用。加快推进高校体育建设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处在逐步构建自我价值观体系的阶段,具有可塑性和兼容性,参加体育活动对引导个体全面发展提供了合适的机遇。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类属国家文化软实力。相关专业学习涵盖范围广,课业压力重,学生很容易忽视体育活动的重要性,体育锻炼的长期缺失会导致身体素质下降等一系列隐患。加快推进体育工作、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是当前任务。该文查阅知网、知网研学等学术网站检索相关文献,阅读社会心理学、运动心理学方面著作,研究体育活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和意志品质的重要作用,探索激发学生运动动机与实施路径,为促进中医药院校体育教育提供理论支撑。

1 参加体育运动对大脑结构的影响

研究发现,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能对大脑产生立即、持久且有保护特质的影响。尤其对大脑两个关键区域前额叶皮质和颞叶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前额叶皮质影响个体决策、注意力及专注度。颞叶中核心物质海马回对事实形成并维持长期记忆起重要作用。

1.1 产生即时影响,保护大脑功能

个体高度集中才能适应运动时刻变化的状态。短时运动使身体内部产生反应,增加神经元递质量,如海马体、去甲肾上腺素,调动机体产生良好情绪体验,增加身体自信。大脑里的海马体和前额皮层是最易神经退化、影响疾病的两个区域,并随着年龄增长使认知能力下降。长期锻炼能增加海马体数量及使前额皮层强壮,有效预防老年痴呆及阿兹海默症等疾病。

1.2 加快反应时间,获得愉悦心情

长期有效锻炼发现,体育运动改变大脑结构、生理机能和功能。时间和强度累积使得运动节奏知觉通过练习得到了强化,加速了专门化知觉能力的提高,反应能力增强,反应时间缩短,同时增加海马体中全新的脑细胞数量,维持长期记忆力在大脑储存的良好状态,调动情绪并维持机体长久处于舒适的状态。

2 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积极影响

长期有效参加体育活动不仅能提高身体基础代谢,增强心肺功能,保护大脑,还能有效预防疾病和缓解肥胖,同时有助于提升成就需要、内部动机、认知水平、目标定向等,促进学生良好品德、意志品质的形成。

2.1 成就需要和学习研究

体育教育活动能提高学生成就需要水平。成就需要是内化的愿望,反映个人在目标和工作方面的差异。运动技能形成经历泛化—分化—固化—自动化阶段。随着动作习得逐步自动化,学生更偏向于探索难度动作,体育技能的学习迁移到日常学习科研活动中,有助于学生积极探索中医学专业知识领域,带动提高整体科研水平。

2.2 认知水平和学习表现

参加体育锻炼能维持大脑核心区域良性运转,提升聚焦专注度、执行力和知识长久记忆力。国外一项针对大学生的研究发现:每周运动75min的人反应能力较快,有较强的思考和容纳更多记忆储存的能力。体育运动能增强学生认知水平,从生理学层面帮助提高学习能力。

2.3 情绪体验和内部动机

情绪通过唤醒正在经历和想象中事件完成动机功能,引导并维持行为达到特定目标。当代中医学知识体系兼容现代医学,学业压力大导致学生消耗大量内在能量,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体育运动能有效消除消极情绪,帮助获得快乐运动体验,激发运动兴趣,构造适宜的身心状态,提高个人价值建立主观幸福感。

2.4 意志品质和抗压能力

体育运动学习中,学生在完成技巧有难度的运动技能需要及时做出反应,给予积极心理暗示。适应强度后机体产生超量恢复,应激反应阈值提高,心理层面更改了对运动这项应激源最初的评价,重新组织压力源认知结构,产生更强的耐压能力。利用心理学逆转理论解释,目的动机此时也由掌握技术转向享受运动乐趣的超目的动机。由此可知,体育运动能培养学生应对紧急危机事件的处理能力,塑造坚定意志,增强抗压能力。

2.5 良好品德和社会性发展

大学生处于转型关键期,社会适应性训练是必修课程。体育运动的团体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人际协调、团队合作、道德责任等一系列良好品德的形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学生拓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表现出更高的幸福感情绪体验、自我能动性及更强的社会适应力。

3 培养大学生运动动机和实施路径

梳理近10年中医药院校生源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发现,各项指标未有增长,测试中伴有晕厥现象,整体现状况令人堪忧。体育目标导向的模糊,使学生容易忽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种种原因导致学生缺少运动动机,身体素质下降。培养激发运动动机,自觉参与体育活动,是现阶段中医药院校体育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3.1 需要层次理论

激发学生运动动机的关键在于满足需要。打造符合学生需求的情感体验课程,激发动机相较容易。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为3类:享受运动乐趣和追逐快乐需要、个人归属集体需要、个人价值展示需要。

3.1.1 享受运动乐趣和追逐快乐

满足学生追求乐趣需要能有效激发运动动机。体育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开始阶段适当体验失败,降低难度,有意识地促成成功体验。感受体育运动的包容性和建立自我成就感,有助于体育运动持续开展。开展多样化和趣味化体育活动,定点分派任务让学生全体积极参与。

3.1.2 个人归属集体需要

中医药院校专业氛围偏向以静为主,学生较难适应体育课对体能有要求的动态学习环境,缺乏热情。体育教学工作应结合专业有针对性地展开,内容设定从集体出发,归属于整体的需要有助于激发运动动机,获得快乐情绪体验。

3.1.3 自我价值展示需要

体育运动的观赏性特点有助于建立整体自信,满足学生自我价值展示需要。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对学习行为自我归因,设立阶段目标及时调整。体育教师应加以干预,促进积极目标定向,设置难度小的任务学习让学生通过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乐趣,根据逐步递进和因人而异原则,引导他们改善归因控制点,帮助学生建立正向反馈,有效激发学生运动动机。

3.2 强化学生期待行为,变换环境促进动机

在体育教学中,积极和消极强化运用得当会激发学生内、外部动机。奖励标准根据运动行为明确设限,不把奖励常态化,达到标准的学生适当给予奖励,毫无原则奖励会削弱内在动机。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把控,加强内部动机,给予平台展示自我价值。改善物质环境和调试心理训练有助于促进运动学习的高效。

3.3 根据个体差异性激发动机

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运动动机。初期阶段以兴趣为主,利用外部奖惩作为条件,奖励体验运动带来的幸福感。随着运动经历增加,转换内在启发主体价值观。体育教学者应了解学生需求,增加共情能力。根据归因控制点不同,因材施教采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主观自信,切忌比较、批评与自我否定。

3.4 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和自主能力

运动技能学习后期,内化作用促使学生主动锻炼,个人价值感驱使运动行为。体育教育者应根据学生能力和水平审时度势,有组织额度下放权力,培养学生责任意识。以普及运动为目的,切忌过分批评责骂,帮助学生提升自我掌控力。教学期间应有移情心,与学生建立心理连结,引导并帮助激发运动动机。

4 建议

(1)构建体育课程体系,适当调整课程结构,注重实践技能锻炼。鼓励开设体育交叉学科,例如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理学等相关课程,从不同角度普及体育运动对身心的积极作用。

(2)校运动会设立大球、小球类等竞技项目,组织各年级各专业报名参加,设置参与及奖励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重视团体性运动项目构建,通过运动会和体测挖掘优秀运动人材。初期以普及运动项目为主,通过阶段训练选拔人材组建校高水平运动等级梯队,创建校园特色体育文化。

(3)教学遵循因材施教,降低难度、及时反馈原则,建立运动自信和主观能动力。注重启发学生内在动机,培养协作示范力。

(4)优化大学体育课程体系,开设多项运动。发挥优势传统项目,例如太极拳、八段锦等静态养生气功类,固本培元适当引进系数小的团体性项目。普及冰雪运动知识,响应冰雪运动进校园。

(5)适当变化教学环境,给予运动刺激。开展小范围室内体育活动,体验运动乐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体育价值观。设置轻度竞技性趣味关卡,培养坚强意志品质,注重激发学生内在运动动机。

(6)定期对学生运动前后身体各项数据进行实时观测,利用医学资源统计并分析体育运动对身体的积极性改变,让体育运动益处有据可依。

(7)体育运动普及可开启线上、线下两种模式,可设立相关体育公众号,定期发布新鲜资讯。同时利用学习通、超星平台发布可在室内进行的身体素质练习,保证多样化体育锻炼。

(8)班级定期组织团建,开展室外体育活动,设立统一标准将体育成绩评分纳入综合测评。

5 结语

研究发现,定期参加体育活动对大脑结构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提升学生成就需要、内部动机、认知水平、目标定向等方面,促进学生良好品德、意志品质的形成。中医药院校应结合实际出发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运动,从不同方向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运动动机及实施路径,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加快推进中医药院校体育工作进程。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动机运动
形而上学经验还是否可能——试论否定辩证法的思辨动机
体育运动
动机比能力重要
锻炼动机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的影响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不正经运动范
呆呆和朵朵(13)
凶手的动机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