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志愿精神培养途径研究

2021-11-22 03:24
名师在线 2021年7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精神

葛 飞

(江苏省南通市北城小学,江苏南通 226002)

引 言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志愿服务更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1]。儿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与未来,培养儿童的志愿服务精神任重而道远。笔者认为,小学教师不仅要关注儿童学习习惯、能力、思维品质等的培养,还要重视对儿童的德育,特别是对儿童志愿精神的培养,要组织开展儿童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以帮助儿童树立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的服务意识,从而增强儿童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儿童的社会实践能力,进而提升儿童的综合素质。

一、优化教学内容与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儿童志愿精神

教材是最常见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志愿精神,可以通过深入挖掘课本资源,优化教学内容与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志愿精神来实现。儿童在课堂学习中接受志愿精神的浸润,不仅能够对课本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还能懂得怎样在课本的示范下和老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开展志愿活动,从而形成志愿服务意识,培养志愿服务精神[2]。

例如,在教学How much?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笔者利用多媒体为儿童播放了关于义卖活动的视频,让他们通过观看视频动画,了解志愿服务的形式和主要内容。儿童观看视频后,不仅熟悉了相关的英语知识,还理解了义卖的意义,感受到了源自课本的榜样力量。后来,儿童自发地将学校在六一儿童节的传统“跳蚤市场”活动升级为“跳蚤义卖”活动,主动将义卖所得捐助给本校的特困儿童。在教学关于保护自然环境的课文Keep our city clean和Protect the Earth时,笔者为儿童设置了学习任务,让儿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用英语设计保护自然环境的宣传海报,并开展志愿宣传活动,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动中来。儿童灵活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使用“What can we do to...?”“ We should/shouldn't...”句型,展示了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理解,意识到保护环境要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有的小组向自己的家人介绍了小组制作的海报,宣传了环保理念;有的小组准备了桌面分类垃圾桶作为奖品,到其他班级进行垃圾分类宣传,开展环保知识有奖问答;还有小组在放学时段向接送孩子的家长宣传,到学校周边小店进行宣传。这样一来,儿童也在活动中提高了志愿服务意识,提升了社会交际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二、丰富班级文化内涵,在班级文化创建中激发儿童志愿精神

培养儿童的志愿服务精神,可以通过丰富班级文化内涵,在班级文化创建中激发儿童的志愿精神来实现。班级的图书角、植物角、科普角都由“志愿小分队”分组、分期建设和管理。学生每四人组成一个“雏鹰志愿者小分队”,每两周为一个管理周期,每个小分队可自主选择负责其中某一个角或是某一期。“雏鹰志愿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或是选择建立并整理图书角,设计图书借阅卡,登记借阅情况;或是创设植物角,研究、打理植物,装点教室;或是选择在科普角写写、画画,宣传科普知识。儿童在志愿活动中发展了特长,增加了自信,感受到参与志愿服务的快乐[3]。

教师每月一次在班会课上进行“志愿服务分享会”和“优秀雏鹰志愿者小分队”的评选,并在班级板报专栏“我是小小志愿者”中给予表扬,极大地激发了儿童参与志愿活动的热情,有效地提高了儿童的志愿服务水平。

三、组织多样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强化儿童志愿精神

培养儿童的志愿精神,可以通过组织多样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强化儿童的志愿精神来实现。儿童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投身到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中,成为志愿服务的先锋,更真切地体验了志愿精神,在践行志愿精神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4]。

儿童志愿服务活动可以班级活动、少先队活动、社团活动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笔者对班级“一对一”帮扶学习小组进行了志愿征集,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儿童利用课余时间为学习能力稍弱的儿童答疑解惑,开展志愿服务。笔者与志愿者们共同讨论、制订了细致的考核细则,鼓励志愿者们积极参与。每年的学雷锋活动、重阳慰问活动、与特殊教育学校儿童手拉手迎新年活动都已深入人心,儿童会早早准备好礼物和节目。有写作特长的小志愿者还积极地加入小记者社团,挖掘身边新闻素材,志愿宣传正能量。

四、发挥家校合力,在家校共育中弘扬儿童志愿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培养学生的志愿精神,可以通过充分发挥家校合力,在家校共育中弘扬志愿精神来实现。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发展有着重要作用[5]。学校通过家长学校、专题讲座等形式,以深化家长对志愿精神的认知,提高家长的志愿服务意识,倡导更多的家长参与志愿服务行动。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提高家长素质,提升家校沟通与合作能力,家长也能够为儿童提供有效的示范。儿童获得了家长和教师的支持,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辅助下,能够得到更多的鼓励,获得更多参与志愿服务的机会,并坚持下去。小志愿者也能够借此将正能量传递给家人。

入学时间,交警服务队、家长志愿服务队、导护教师在校门口忙碌地指挥交通,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每年秋收季节,也是为保证附近机场航班正常降落而进行的“秸秆禁烧”期间,笔者都会组织小志愿者发传单、拍视频向家长宣传禁烧,今年更有家长加入了视频宣传的志愿队伍。在寒假抗疫期间,小志愿者通过写倡议书、做手抄报、拍摄抗疫视频等志愿活动宣传科学防疫知识,有不少小志愿者在家长的帮助下向一线医务工作者送去了爱心。学生和家长在合作中,增进了彼此间交流,对志愿精神有了深刻的体验,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壮大了志愿者的队伍[6]。

五、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小学班主任培养儿童的志愿精神,可以通过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来促进,这也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7]。班主任可以利用“志愿者打卡器”来管理儿童志愿活动,可以借助“雏鹰争章角”,开展儿童自评与互评,给予鼓励和表扬。学校可以定期开展“我是小小志愿者”演讲比赛,激发服务热情。儿童在评价中学会彼此尊重,互相鼓励;在多元评价中反思自己的行为,找到不足之处,向他人学习,从而增强助人为乐、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

结 语

总之,本文通过分析儿童志愿精神培养的意义,对如何培养儿童志愿精神的途径进行了探索,了解了儿童志愿精神的发展状态,提出了科学的指导方法。儿童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了解志愿精神的具体内涵,对志愿精神进行学习和实践,从而培养自身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以获得思想境界的升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精神
志愿者
以志愿,致青春
小小志愿者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向志愿者致敬
拿出精神
“被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