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推动并融合了制度改革和技术创新的金融科技的发展,成为商业银行在未来发展中能否占据优势地位的关键。
经济压力下,数字化趋势明显。以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5G、API、RPA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作为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第一生产力,加速向金融业各单元融合渗透。银行业借助银行系科技子公司组建的契机,继续加大金融科技布局,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比如工商银行初步构建了GBC三端联动的闭环营销服务体系:在G端,将区块链应用于政务资金管理;在B端,运用RPA、NLP等技术研发了数据驱动的在线招聘平台应对疫情;在C端,引入了OCR识别、人脸识别、大数据模型为雄安新区打造“雄安智慧社保”。“零售之王”招商银行以“北极星”指标MAU(APP月活)为指引,重塑零售金融数字化体系。由此可见,以金融科技促业务发展,已成为银行业的战略共识。
疫情期间,各类非接触业务模式应运而生。当获客、营销、服务、审批、风控突破了“柜面思维”,当人脸识别、声纹识别、电子签字突破了面签的障碍,当传统银行变成“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智慧虚拟银行”,客户需求和数字化的互相融合,就形成了疫情下数字化爆发式增长的罕见奇观。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移动支付、金融业务线上化、网点虚拟化等新技术不断得到发展,银行实体网点逐渐减少。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的数据统计,中国银行业平均离柜率高达89.8%,移动线上化已成为主流。金融科技在客户服务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客户金融服务体验越来越便捷、方便。
贸易战也从另外一个角度给金融科技带来了合规线上化的要求。贸易战导致的世界局势动荡、频繁的制裁名单,都需要银行业科技条线积极应用。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手段进行自动KYC、反洗钱、名单筛查,已成为必然选择。
展望2021年,新冠疫情还在全球肆虐,中美对峙也迎来了新的起点;相比2020年,经济形势或更加多变。金融科技注定是全球变局中确定性最强的因素,推动金融业快速发展,降低实体经济交易成本。2021年金融科技会沿着四个方向继续发展。
一是基础设施自主化。党中央要求,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提升自主创新能力。2020年,金融业基础设施建设硕果累累,最典型的是人民银行牵头建设的电子信用证系统,有近100家银行接入人民银行电子信用证系统,满足了银行业十多年来一直呼唤的国内信用证统一交易平台诉求,实现了数万亿元规模的国内信用证资产的数字化、标准化、便利化。
区块链作为关键技术推动了银行业基础设施建设。人民银行电子信用证系统上线之前,国内银行已陆续上线各种形式的区块链+国内信用证创新,并形成了一些创新联盟。在区块链创新热潮中,经过业内人士的不懈努力,终于形成了行业统一的交易平台。预计2021年区块链创新会继续发展,并越来越具官方色彩,例如人民银行数字货币、外汇局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大湾区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等。
二是金融生态开放化。以开放银行为宗旨的银行生态建设,如果单个银行作为生态搭建者和服务提供者,会人为造成小生态的割裂,难以形成规模扩张。而通过小众业务尝试获得客户流量的想法也不切实际。只有主动融入业务生态,聚焦高频支付结算等交易银行的业务痛点,拥抱互联网思维,以开放、平等的姿态参与,才可以获得金融生态规模化效应。这一点,银行业一直在追赶BATJ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
以跨境外汇业务为例,2020年国务院出台数十项稳外贸稳外资的政策措施,多家银行结合制度创新,利用API、AI等金融科技推出新产品。2020年1月,中信银行推出银行业首款跨境电商全球收结汇产品,可为跨境卖家提供一站式线上“开户、收款、结汇、融资”服务。紧随中信银行,浦发银行、稠州银行、宁波银行、招商银行等也陆续推出类似跨境收款产品。国内银行同业之所以不约而同地聚焦跨境电商支付结算、聚焦亚马逊平台,究其原因:跨境电商在疫情期间表现优秀;亚马逊平台作为全球最大跨境电商平台,银行通过API接口可以迅速融入亚马逊生态。
上述跨境电商案例是经典的“数据+智能”“场景+生态”的开放银行服务,借助API、银企直联等科技手段,定位支付结算交易银行服务,实现了外贸企业的普惠金融服务。
三是金融服务智慧化。当前多家银行提出发展智慧银行的概念,搭建全新用户体系,扩充银行业务生态圈,实现千人千面、智能营销、智能风控。这会给银行生态带来显著变化:首先,金融产品涉及的业务部门的边界将逐渐模糊,B端和C端客户业务交织在一起,对公和对私的条线划分越来越难,这对银行业务部门的职能划分和金融科技提出了巨大挑战。其次,智慧银行将极大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普惠金融既是国家的政治任务,也是银行业务扩展的重要方向。金融科技作为普惠金融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解决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成本较高、收益不足、效率与安全难兼得等问题,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包容性。
四是前沿科技预研。当前有实力的一些银行改变过去应用成熟技术的习惯,设立创新实验室,积极追踪前沿科技。例如量子计算、边缘计算等高新技术,也被具有前瞻性和敏锐度的银行作为重要的业务创新机会,重塑业务新的价值增长曲线。2020年12月22日,平安银行定制的天基物联网卫星“平安1号”,由中国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平安1号”卫星用于提升银行、物联网、供应链等方面的技术水平,为企业客户提供更丰富的金融服务。这些前沿科技的金融价值不在当下,而在于抢占科技制高点,获得更多的应用场景和可能性。
可以预见,金融科技在2021仍然是银行业的重要发展动力。金融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要把握正确的方向,防止平台公司依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势形成垄断,最终损害金融稳定和客户利益。扎牢金融科技的制度篱笆,防止金融科技平台公司的市场垄断。新兴金融科技平台公司的发展,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大时代,受惠于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得益于金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和审慎包容的监管环境。
2021年,我们在科技创新或制度创新方面,又该怎样做呢?近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大新型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这方面,雄安新区为全国做出了榜样。雄安新区成立以来,把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渗透到新区规划建设管理和生产生活的全过程,大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创新技术在资金管理、金融监管、非税收入等方面的应用;同时,成立了多个金融科技研发机构,为雄安新区、京津冀地区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提供支持。这是金融科技赋能经济发展的优秀案例。金融科技大有可为,未来必将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机遇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