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红霞
定西市安定区内官营镇人民政府,甘肃定西 74301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赋予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与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1]。在此背景下,乡村旅游、乡村文化进入公众视野,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下面结合实际,首先就乡村旅游发展与群众文化体系建设之间的关系做简要分析。
乡村旅游与群众文化体系建设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旅游因人们的休闲需求与兴趣爱好而兴起,乡村旅游之所以能在近几年得到较好的发展,就是因为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因此在时间、资金等条件满足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选择去乡村旅游,希望能从乡村的风景以及人群中获得身心的放松与精神的成长。从这一角度来说,正是因群众文化观念与思想观点的转变才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兴起。这意味着,乡村旅游要想获得更为长远且健康的发展,就必须再次充分发挥自身在文化、自然景观等方面的独特性来推进群众文化体系建设,让群众的思想精神与文化观念中有乡村文化的存在,从而使乡村旅游事业得以持续发展。并且从内生驱动力来看,旅游者的审美能力在不断提升,许多的旅游者已经不再单纯满足于简单的观光游览活动,他们对于乡村的文化以及带有文化内涵的产品都有了极大的兴趣。因而在当前背景下,乡村不仅要向公众输出自己的自然资源,更要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文化资源来满足群众心理、精神方面的需求[2]。
乡村地区有着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如乡村不同于城市的生活习惯、生产活动以及日常的礼仪习俗等,这些对于城市居民来说都是宝贵的文化学习资源。
城市居民走近乡村旅游,在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让自己的知识储备得到丰富,知识视野得到拓宽,精神内涵得到丰富。
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群众文化体系建设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农村地区的优秀戏曲曲艺、建筑技术、村落文化、文物古迹及农业遗迹等珍贵文化资源重新被挖掘出来,游客在进入乡村的同时便浸染在这些古老且独特的文化中,这使游客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使他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除了乡村自身的文化资源带有文化教育功能外,近几年来乡村地区采取的一系列推进群众文化体系建设的措施也发挥了一定作用[3]。
受主客观因素制约,我国群众文化体系建设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群众文化体系建设水平不一。当前我国的群众文化体系建设未能均衡开展,文化体系建设受到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而参差不齐。由于各地区在自然资源、传统文化资源等方面存有差异,这使得乡村的旅游速度发展不一,各地区群众文化体系建设速度也存在较大差异。总体来说,经济基础较为雄厚,交通条件相对便利且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农村,旅游业发展得较好,群众文化体系建设效果也相对理想,群众的文化意识、思想观念发生了较大改观。但是在信息相对闭塞、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业发展得比较缓慢,进入乡村旅游的人较少,再加之政府及有关部门未能大力引导,导致群众文化体系建设速度缓慢。
二是乡村公共设施不健全。群众文化体系的建设需要有一定的外部条件来保障。如图书馆、乡镇文化站、综合性的文化服务中心等。只有根据群众现实的文化学习需求为其创造出良好的学习与发展条件,群众文化体系才能快速并高质量地建设起来。经调查研究可知,当前许多乡村地区还未能建立起图书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也基本属于一个空架子,乡镇文化站的功能作用也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些问题导致群众文化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群众文化体系建设速度缓慢。
三是群众文化体系建设途径单一。当前农村地区群众性文化活动不多,有关部门在引导群众进行文化学习时方式方法单一,如多是利用村里大喇叭进行宣传,或这是让村委组织开展会议,为将当前群众普遍喜欢使用的快手、抖音等媒体平台充分利用起来。城市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已经实现常态化,但乡村地区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还远远未达到这一水平。
农村有属于自身的独特景观,将这些景观与相应的活动有机结合,就可以让群众在休闲娱乐的同时也接受文化的熏陶与教育。如将农村的河流景观、果园景观等与钓鱼、采摘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构成多元的生态旅游方案,建立更适合城市或国外游客的旅游文化。在乡村旅游这一大背景下,要能充分发挥乡村原有景观的空间想象性,将乡村本来就拥有的文化资源、自然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与充分利用,让乡村质朴深厚的文化带动群众文化体系建设[4]。
乡村旅游与群众文化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群众文化建设不能脱离乡村旅游进行,乡村旅游也不能没有文化做保障。在乡村旅游这一背景下,应当通过多种措施促进群众文化体系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有机融合,以此加快群众文化体系建设。调查发现,当前许多城市游客进入乡村后,不仅对乡村的自然风景有很大兴趣,而且还对乡村举办社戏、舞狮等传统文化活动以及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物品有很大兴趣。基于此,乡村地区就可充分发挥自身这方面的优势来打造更有文化内涵的乡村文化活动,同时借助乡村文化对游客的吸引力来引导群众文化体系建设,可根据游客的需求与喜好,融合乡村旅游与群众文化,创设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活动。在乡村开展地方戏曲曲艺学习活动、建筑遗迹展览活动、农家乐活动,利用各种各样的文化旅游活动进入群众的视野,并成为其精神思想的一个部分。
村民既是群众文化体系中的主体,也是乡村旅游活动中的主体,大力发展自身文化建设,让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方能让乡村旅游事业以及群众文化体系建设均取得理想效果。因此,在推动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当地政府或是有关部门可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大乡村特色文化宣传,通过强有力的宣传让乡村特色文化进入群众的视野,进入群众的思想精神世界。经调查发现,当前许多国人对抖音、快手、微信、微博等媒体软件有很高的兴趣,绝大部分人会在闲暇时间刷刷抖音、看看快手或逛逛微博,通过这些媒体平台观察世界、观察他人。鉴于此,相关部门也就可充分抓住群众的这一习惯与喜好,大力开展乡村旅游文化宣传活动[5]
乡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不健全、服务水平的低下,是导致群众文化体系建设速度缓慢的原因之一。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的新背景下,应重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并根据乡村实际情况以及群众文化体系建设要求,对乡村文化设施进行完善。基于群众文化体系建设目标与需求,构建乡村文化学习反馈机制,使游客在进入乡村后能根据自身的喜好下“文化订单”,获得更具个性化的文化服务[6]。
综上所述,乡村旅游与群众文化体系建设密切相关,加快推进群众文化体系建设是推动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为此,在当前背景下要能基于乡村特色创建开展多元多元的乡村旅游项目,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大对乡村特色文化的宣传,依据群众文化体系建设健全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群众文化体系建设速度,提高群众文化体系建设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