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虹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更多地尝试构建大单元教学,基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有针对性地进行单元知识的整合,让课程教学的实效得到提升。大单元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实施方案,透过将单元知识进行融合,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了让教学过程的推进更加顺畅,教师需要做充裕的教学准备,结合每个单元涵盖的知识内容,以及具体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整个教学过程,从而让学生充分吸收单元知识要点。这样的教学模式才会更加有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并且能够让大单元教学的训练目标得到很好的达成
不同的知识内容适合的单元整合教学思路不一样,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的整体构建时,要从单元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知识内容的特点,以及单元内涵盖的重难点部分,展开有针对性的单元教学设计。一般情况下,就单元知识点采取层递式教学是一种常规思路,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给学生解析单元内的各个知识点,可以让学生理论知识得到积累,让学生对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有较好的掌握。这样的教学思路适合于那些单元知识相对基础的内容,比如关于单位的学习,或者是关于基本概念学习的单元主题。结合这类知识进行大单元教学时,教师要明确本单元的核心知识,在整合教学时做到重点突出,方向明确。这样才会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单元的重要学习内容,能够让知识教学预设的目标得到有效达成。
以《千克与克》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按照常规层递式教学思路,教师可以将本单元的内容设计为三个课时,每个课时教学的要点分别为认识千克、认识克以及完成相应的习练。为了让大单元教学有更好的实施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周末回家后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带着数学的眼光走进超市、菜场,寻找“千克和克”的身影;并且在这个单元开启之时,教师就告知学生学习完这一单元后将开展“1千克”挑战赛:比一比谁能够徒手拎出约1千克物体,学生在空余时间会主动练习这一项技能。对于这类相对基础的单元学习内容,教师要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学生理论知识的构建上,在利用层递式教学构建学生理论根基的同时,也设计一些课外实践探索的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对于知识点建立更深刻的学习印象。
结合单元主题设计专题探究活动,这也是大单元教学一种很好的思路。小学时期课本中涵盖的数学知识普遍有着很强的实用性,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解时除了要从理论层面展开剖析,建立学生的学习认知,也要多设计各种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应用的基础上对知识有更牢固的掌握。不仅如此,设计有一定综合性的实践探究活动,还可以为大单元整体教学带来推动效果。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单元整体教学的预设目标会得到更好的达成,同时,学生的学科素养也能够得到不断强化,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实践方案。
以《元、角、分》这个单元的教学为例。结合本单元知识的特点,教师可以尝试渗透货币文化,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具体可以进行如下几个课时的设计:第一课时的“货币的初步认识”基于学生的好奇疑问,主要介绍货币的发展史、货币的用途,简单了解目前世界的通用货币,然后聚焦人民币认识特征。第二课时是整合原本的第一、二课时内容,重点探究进率,学习简单购物。第三课时先开展实践体验课,学生拿着仿真钱币模拟购物,在付钱、找钱的过程中学会计算,是进行知识应用与实践以及丰富学生财商知识积累的训练过程。教师可以遵循这些基本的教学思路,将这几个课时的设计进行相应整合,还可以将各种实践探究活动穿插到各个课时中。这可以发展学生知识的应用实践能力,这能够更好地促进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针对高年级数学知识展开大单元教学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体现知识之间的体系联通。高年级知识的学习中通常会不同程度涵盖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不少新知识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体系上的延伸和扩展。结合知识点这些潜在的特点,教师在构建大单元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知识点间的关联进行体系联通式教学。这种学习方法还能够逐渐建构学生的知识架构。这才是素养导向下优化大单元整体教学更值得采用的方法,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学生会获得更为丰富的学习收获。
以《圆》这个单元的教学为例。在学习圆的各种特点时,为了让学生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将圆置于平面图形中进行思考。鉴于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并且已经探究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及面积,学会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有的学生甚至通过平时的数学小实验探究过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因此,透过利用这些已有的知识结构,可以很快过渡到圆形特征的探究,以及圆形周长、面积计算的学习中。透过这种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不仅很好地实现了知识点之间的体系联通,这也化解了学生新知识学习可能存在的潜在障碍,让大单元教学可以更顺利地推进。
总之,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大单元教学时要善于运用常规层递式单元整体教学,专题探究式单元整体教学和体系联通式单元整体教学,从而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