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美术欣赏课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2021-11-22 00:13:19刘晓华
小学生 2021年10期
关键词:衣服美术情境

⦿刘晓华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认识到的自然、社会、事物只是一星半点。他们还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当他们欣赏一幅栩栩如生的画时,通常只能用“美”“很漂亮”或者是“我很喜欢” 等词来形容,这就体现了他们在欣赏画时,在表达能力上很欠缺,知识储备不足。他们的艺术感太弱,很难表达自己的感受。所以,老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使学生表达自己时用词恰当,语言丰富,带有艺术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老师一定要找到适合的方法,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热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大胆发言,大胆地表达自己。

一、合理选择角度,唤起学生灵感

美术作品本身带有一定的抽象性,不同的人对一幅画可能有不同的见解。100个欣赏者,可能就有100个不同角度的蒙娜丽莎。这就需要老师有一个直观性的判断,找到适合学生、适合课堂的,并且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的。

例如小学美术《走进大自然》,这一课就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唤起学生的灵感。老师在进行这一课的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描述一下他们眼中的四季的样子,田园的样子,大海的样子,山川湖泊的样子,这就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能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老师还可以给学生播放大自然风光或者纪录片,让学生看到优美的、性感的、斑斓的大自然。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谈一谈那绚丽的日出,那风花雪月,那秋红的颜色,那霞光的天空。

选择最贴近生活,最真实的作品,就能唤起学生的灵感,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二、创造情境,让学生与艺术握手

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情境化理念开始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利用。情境化教学是与传统教学相比存在的一大亮点。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力,使课堂有活力,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教学情境存在的意义就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的氛围,它是为课堂服务的,而不是课堂服务于它。情境来源于书中,生于书中,它应该与特定的内容结合。

例如,小学美术课《新花布,新衣裳》,老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让学生走进艺术的中心。其一,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不同民族的服饰,让他们了解到不同民族的风格。组织学生讨论不同民族服饰拥有的特色,让他们观察服饰上的花纹、绣法有什么不同,这就提高了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其二,老师可以展示不同朝代的衣服给学生欣赏,让他们了解不同时代的文化,这也扩宽了学生的视野。其三,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一些废弃的材料,如易拉罐,塑料袋,家里的废床单、废衣服等,自己亲自动手设计、裁剪、缝补、上色。然后老师再举行一个展览会,让学生做自己所设计的衣服的小模特,进行评比观摩。让学生选出最出众的作品,然后让学生总结衣服哪里引人注目。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让学生爱上了这样的课堂。其四,学生也可以通过绘画,然后上色,呈现给大家一件新衣服,这就培养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其五,老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学生身上穿的衣服的设计。

情境的创造,能活跃课堂的气氛,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三、设计核心问题,让问题融入欣赏环节

美术课堂中,似乎存在着一种现象,老师和学生都沉浸在安静的环境中,谁都不开口。这就会给学生带来一个弊端,学生被养成了哑巴式的美术素养。他们很难对一幅作品提出疑问或者使用恰当的方式去表达对某幅作品的观感。这就需要老师,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如提问式的教学,让问题融入欣赏环节。

例如,在学习小学美术课《圆圆的世界》时,老师就可以问学生,你们见过哪些圆状的物体?你们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圆的?椭圆的?方的?你们认识到的世界是什么颜色?蓝色?红色?紫色?还是五彩斑斓的?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课堂中,了解这个神秘大星球的样子。这种提问式的教学就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美术课堂中,设计核心问题,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四、结语

老师应该都知道,欣赏能力要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老师有规划有目的地去训练学生。就像牛顿所说的:“胜利者往往是从坚持最后五分钟的时间中得来成功。”老师一定要将新理念教学与传统的教学相结合,利用现有的网络技术,优化课堂,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中,真正做到,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真切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体,给予学生更多能在课堂上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一个积极、活跃、有氛围的环境中学习,使学生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

猜你喜欢
衣服美术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早起的衣服有舞跳
小衣服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放生衣服
少年科学(2015年11期)2015-12-08 04: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