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品品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第一实验幼儿园 山东 东营 257500)
在新时代,社会所需求的是多元化人才,能够在减少资源损耗的基础上作出最优方案,促使社会可持续发展。幼儿园教育需要契合时代发展特点,提前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出资源融合与开放包容的氛围,从而提升幼儿的发展水平,为以后的生活打下基础。因此,教学工作者必须要结合幼儿的发展特点,在劳动教育中构建出与之相关的行为体系,引导幼儿自我成长,更快的促进幼儿和社会的联系。本文对此系统阐述。
在当前幼儿园的劳动教育中,很多教学工作者不具备统筹规划的意识,没有站在幼儿的思维特性这一角度想问题,主要是给幼儿创设一个劳动素质强化的目标,带着幼儿一起学习。幼儿本身是欠缺自主意识的,且因为身体机能的差异,对于劳动教育的内容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需要幼儿教育的工作者能够及时观察并解决[1]。这些幼儿教育的工作者并不能真正理解幼儿需要达成的劳动素质目标,没有进行系统的分析,浅显地认为劳动教育就是让幼儿学习大量的劳动课程,并没有根本上从幼儿生活实践出发,更没有立足幼儿的生理机能和行为素质两方面的维度进行规划,常常随意的让幼儿识读劳动方面的教材,搜寻劳动教育方面的音乐、舞蹈,准备劳动课程相关的道具,虽然教学内容较为丰富,但是并没有激发出幼儿的参与热情和生活化体验,难以保证幼儿将其作为生活习惯,从而缺乏科学性。虽然部分幼儿工作者理解了开放和包容环境的含义,但是只做到了皮毛,单纯的嚷幼儿在不同的区域观赏和实践,但是并没有尊重幼儿的兴趣来设计内容,在教学方法上也没有合理引导幼儿整合资源,只是停留在观看阶段,幼儿不愿意实践,教学效率较低。
2.1 整合资源,丰富幼儿劳动形式。幼儿园的老师必须要明确,对幼儿开展劳动教育,必须要尊重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因而,在构建开放而包容的劳动教育课程环境时,不单单是将课程内容丰富和区域层次提升,更重要的是发挥引导作用,能够组织调配教学资源,帮助不同特点的学生感悟。因此,幼儿教师应全面利用劳动教育的“教育网”资源,整合多方教育资源,包括家庭教育中的劳动资源和自然及社区资源。发挥家长资源有助于教育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也有助于教师教学效果的提升;社区资源是幼儿教师常常忽视的重要教育资源,丰富多样的劳动形式和劳动资源是蕴含在大社会中的。社会是劳动教育的最大平台,社会公益活动、社会实践活动都是兼具趣味性和意义性的劳动教育的重要实施载体[2]。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使之通过与社会上不同分工的劳动人员的接触,丰富自身的认知和理解水平,通过自身的服务感受到意义和价值,使劳动教育落地生根;“大自然中的劳动教育资源也不容忽视,陈鹤琴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极好的活教材。”学者赵荣辉在《劳动教育及其合理性研究》一文中归结关于“儿童劳动”的第一条特殊性即“儿童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以及在此基础上认识周围世界的体力活动”。因此,儿童的劳动离不开自然资源的支持,充分利用大自然作为活教材,让幼儿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进行劳动教育的熏陶。幼儿教师只有真正的渲染实践开放的氛围,才能让幼儿在耳濡目染中形成习惯。如果仅仅是在幼儿园内铺设大量深奥的内容,一定是空洞的,幼儿难以理解其中的内涵。幼儿园的教师应该将幼儿们更加紧密联系的生活搬到幼儿园中,生成社会劳动的幼儿阶段区域,例如将公园清扫作为劳动课程,将公园的风景通过沙画方式让幼儿观看,然后引导幼儿通过立体图形搭建公园的模型,寻找擦拭模型的抹布和洗洁精等,让幼儿们喜欢上生活。
2.2 善用游戏,注重劳动教育的本质。幼儿园的教师必须清楚的懂得,生活化的教学能让幼儿形成习惯,但这只是无意识的,只有这种教学内容相对难度低时,幼儿才能实践出来,进而无意识的模仿。而有些知识难度较高,但是对幼儿的发展很有必要。教学工作者就必须挖掘出其中的趣味性,从而让幼儿能努力克服困难[3]。游戏教学是教师应该要融入的关键方法,针对劳动教育所应培育幼儿身体机能和心灵感悟两个维度,在生活化教学中应该以心灵感悟为主,准备抽象的艺术道具如图纸、拼盘、摸具等让幼儿们获取感悟;而在培育幼儿生理机能这一块应借助游戏教学,帮助幼儿克服生理困难。通过运动游戏,让幼儿通过舞蹈、健美操和其他方式养成习惯。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提升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水平。
综上所述,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各领域发展格外迅速,也加强了资源融合的力度。培育社会实用人才,是教学的关键性目标。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学工作者也应该注重多元素质的目标导向,对学生进行多元教学方法的尝试,构建包容开放的形态,从而进行榜样示范。本文以劳动教育为例,对如何提升劳动教育的科学水平进行了策略探索,望予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