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静 成都体育学院外国语学院
第一,体育的来源和开端。“体育”是一个外来词汇,其来源于“教育”。18世纪,法国卢梭的《爱弥儿》成为那个时期的第一部小说体教育著作,也因此“体育”一词开始在西欧等资产阶级国家出现使用、流行;19世纪,“体育”一词开始普遍应用于教育发达国家,“体育是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这一新理念逐步被提倡;20世纪初,“体育”被定义为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手段的教育。
在众多关于体育起源的学说里,最早出现的是“模仿起源说”,其受到了众多学者的支持,例如为了获取食物,人类捕猎充饥;为了躲避危险,人类学会了爬树;人类在生存中进行了体育的锻炼,强健了体魄,可视为由劳动产生的“体育”活动;此外,“体育”与原始社会的宗教、祭祀关系密切,比如基督教学校在宗教改革之后,注重培养基督徒健康、强壮的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因此一些体育项目如冰球、马术、欧洲足球等体育项目成为学校开设的基本体育课程,并由此不断演变和发展。
第二,体育指的是什么。“体育”最早指的就是人的身体活动,是人通过四肢进行的实践活动,简单地指为“身体的活动”。在20世纪中期,《体育名词术语》中“体育”的概念为:体育是文化的组成部分;1960年前后,“欧洲体育用语统一国际研究”定义“体育”还包括身体休闲、消遣、娱乐、竞技等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的内涵不断丰富,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体育活动都被囊括为体育的概念。在我国,许多学者将“体育”分为狭义的体育和广义的体育,其包括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和狭义体育。
第三,体育的社会价值。体育有两种价值:第一,强健身体,愉悦身心;第二,“体育”具有衍生功能。体育的发展有利于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进而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例如在2022年张家口冬奥会筹办之际,如何通过冬奥会这一国际体育赛事平台拉动张家口自身的经济发展、提升崇礼滑雪旅游的知名度、将奥林匹克精神与张家口城市文化相结合,凸显地区特色,以冬奥会为契机增强中国的综合实力;此外,体育还促进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耐克、阿迪达斯、彪马等运动服饰品牌的发展,健身房、瑜伽馆、武术馆等实体产业的发展,体育电影等不同领域的发展;同时,学校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体育培养水平,开设众多体育课程,一方面增强学生的体质,另一方面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此外,高校中的关于体育的二级学科丰富了我国人才培养的学科体系,凸显了体育院校的专业性,实现了“体育+”的学科特色建设,为国家培养了综合性的体育相关人才,比如体育赛事翻译、体育新闻、运动医学与康复、体育管理专业的开设等。
“身体教育”是指以人的物质身体与精神身体全面协调发展为最终目的的教育[1]。学者长洪潭指出,“身体教育”是蹩脚的汉语表达,不符合汉语的表达逻辑[2]。身体教育侧重于人的两方面的教育:一,身体。比如在学习武术、击剑、长跑、滑雪、跳高、游泳等体育项目时候,要经历过一定的身体训练,通过不断的练习达到身体的协调平衡,开发身体的潜能,达到身体的训练;二,心理。比如在进行滑雪体育项目训练的时候,训练对象要克服对滑雪环境、滑雪配具等不适应的心理状态,培养自身坚强的意志力、克服困难的决心、永不放弃等优秀品质,实现心理的强大。通过身体和心理上的教育,实现“身体教育”。以第一代滑雪医生为例,滑雪医生在掌握医疗救治技能的同时,要熟练运用滑雪技能,以最快的速度到达运动员身边进行救助,所以,滑雪医生在上岗之前要经历滑雪技能的培训,笔者认为此为对滑雪医生的身体教育。首先,滑雪医生要克服身体上的不适。在滑雪道上救助运动员对滑雪医生有两大挑战:一是滑雪医生的滑雪技术,二是滑雪医生在滑雪道上的医疗技术。因此,滑雪医生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掌握身体的平衡,熟练运用滑雪技术,以最快速度稳稳到运动员身边,快速准确地为运动员进行插管等医疗救治。其次,滑雪医生要克服心理上的不适。滑雪医生不是职业滑雪运动员出身,对滑雪的环境、设备、社会评价或将产生不适,学习的过程或 将产生困阻,在训练过程中同样培养了滑雪医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体育教育”的“体”指的是“身体”,“育”指的是“体育”,所以就是“身体的教育”,这是一个有语病的表达词汇,但是因其使用长久而普遍,现在被人们所接受。体育教育以身体活动为主,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我国的体育院校开设了体育教育的专业,旨在培养学生的专项技能的同时,把学生培养成复合型体育人才。
“体育”“身体教育”和“体育教育”关系,笔者认为,“体育”主要包括“体育教育”,而“身体教育”可视为基础的“体育”的概念。“体育”的概念由于来源的复杂性、思维认知的差异性等原因造成其泛化,根据“体育”的来源、发展及功能,“体育”不仅仅指的是“体育教育”,而应是包括体育教育在内的一种人类文化活动。比如,国家倡导的全民健身,由此衍生出的众多的体育项目比赛,以中老年柔力球比赛为例,参与柔力球团队比赛的人群大多是退休后的中老年人,其通过参与柔力球比赛,增强了自身的体质,使得“身体”受到了“教育”,满足了身体上和精神上的需求;此外,中老年柔力球比赛具有“娱乐”性,其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应、文化效应、社会效应,这与“体育教育”所表达的内涵不同,但却应属于“体育”的概念。再例如,体育院校所开设的体育教育这一专业,如学校在培养游泳专业的学生时,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专项游泳技能,在此过程中可视为对学生的“身体教育”,既锻炼了学生的专项技能,使学生的身体得以健康发展,又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了教育意义;除此之外,为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综合性体育人才,学校会培养游泳专业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开设英语、体育史、体育基本理论等文化课程,全面培养学生发展。
“体育教育”与“身体教育”是两个相近的概念但是却并不相同,“体育教育”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其目的是为了培养有关专业的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教体育的教师;“身体教育”关注于“人的体”,包括“人的身体”和“人的心理”的培养。目前学术界关于这一问题百花齐放,没有统一的定论,“体育”的概念随着动态的时代变化而不断发展,其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丰富。
“体育教育”和“身体教育”存在着目的性、本质性的差别,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二者的概念在中西文化的不同中展现着差异,同时在我国历史文化中二者概念的界定也经历了争议、重合、发展。在当今社会条件下,更需理清“体育教育”与“身体教育”的概念,把握二者的发展历史、目标内容等相关方面,明确教育学具体领域学科的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