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娜
(太原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对道路工程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路基工程作为道路工程建设的基础,其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多个方面。
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路基施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路基施工往往比较复杂,且质量要求较高,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加强质量管控,才能避免发生问题。加强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管理,一方面可以有效协调各个方面的因素,统筹调度路基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情况,从源头上保证施工基础扎实,施工环节有效衔接,加快施工进度;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或者隐患,从小处着手进行控制和防范,确保施工稳定性,保证路基施工有序开展,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市政道路路基施工的整体效益。
路基纵向裂缝是在路基上形成一道或是若干道沿中心线方向延伸的裂缝,所形成裂缝普遍具有扩展性,在严重时可能引发路基错台现象出现。这项问题的出现成因包括:①施工过程不规范,清表质量不达标,局部基底部位仍残留软弱地层或是各类杂物;②在旧路改造工程中,挖设台阶的宽度等参数不符合标准,对新旧路基的结合效果造成影响;③未及时对半填半挖路段重点台阶进行压实处理;④所使用混合料种类与路基填筑工艺的匹配度较差;⑤在交通频繁振动等特殊施工情况下,没有提前采取有效的防裂技术措施。
路基施工,质量方面需要保证强度和压实度。如果在进行填土作业等方面材料控制不严格,质量不达标,或者填土厚度等不规范,将会影响路基的稳定性,降低施工强度。还有可能在碾压工序施工中,没有严格控制好路基材料的干湿度,或者施工方法不科学,将会导致压实度下降,从而影响整体路基结构的稳定性或牢固性。
在道路路基施工中,为提供明确的施工参照,在施工现场设置中线,做好测量放样作业。施工人员沿中线铺筑路基即可。但在实际施工中,受到人为与环境因素影响,常出现中线偏移、导线点标记信号破坏等问题。中线偏位问题虽然不会直接对道路路基施工质量造成影响,但却会以此为诱因引发一系列质量问题的出现。针对于此,需要定期对道路路基中线进行测量校正,消除中线所产生的误差。同时,为减少人为因素对导线点与标记信号造成的影响,降低中线偏位问题出现率,做好路基中线保护工作,可选择沿路基中线设置若干数量的保护控制桩。
目前,在市政道路路基施工中常见发生的质量问题就是对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不严格,路基施工在覆土前没有及时进行相关的杂物、积水等清理,从而导致出现橡皮路,影响施工形象和稳定性。
路基沉陷问题表现形式为,局部或是大范围路基产生向下沉陷现象,往往保持为垂直形式。主要是由于配置填料种类不合理、路基压实效果较差、没有提前对下方软弱地层进行处理、路基厚度过小。为有效解决路基沉陷质量问题,首先,要认真进行施工现场地质勘查工作,并处理软弱土层等地质问题,采取换填法、排水固结法等技术措施。例如,在采取换填法时,挖除天然软弱土体,对填料开展分层填筑、夯实作业。其次,仔细检查填料质量,筛除其中混入的腐殖土、树根等杂物。第三,修建排水设施,控制地下水位。第四,对路基填筑质量进行检测,解决存在的施工问题。例如,在道路路基中分布大量空隙时,可选择使用石渣等材料对空隙进行填充。
1)清理路基施工区域地表的杂物,保证该区域无杂物堆积,保持区域整洁,同时挖掘排水沟和截水沟;2)充分考虑当地的地质环境条件,根据道路路基工程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防渗工程,避免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对周边区域造成污染。
在路基施工中,排水处理非常重要,如果排水处理不当,会导致径流渗入路基,影响路基的稳定性,甚至对车辆的正常行驶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道路排水系统的施工非常重要,要做到以下方面:需要选择具备良好水稳性的防水材料进行边坡防护施工,重视边坡的排水效果。施工时,应使用防渗土工布对地表水进行切断,进而可以防止地表水向下进行渗入,并根据坡地的实际地质条件以及地形,设置排水系统,例如,设置坡顶截水沟、平台排(截)水沟、急流以及坡面排水沟等完成地表水的排除,并保障路基排水设施的通畅性。
路基结构是市政道路建设工程的基础和关键组成部分。绝大部分的道路载荷都是由路基来承受的。道路载荷从路面传递到路基结构,路基结构再将 载荷传导到下方和周围土层中,道路工程得到保护,具备安全性。但是进行路基施工建造时,遇到土层的土质疏松的情况,路基稳定性就会受到影响。要在设计规划和后续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工艺措施,让路基周围土层更加坚实,土层强度得到改善,则路基的稳定性可以达到要求
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应严格根据工程需要和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原材料的采购。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需要按照工程质量检验标准实施严格的质量检验,并且在施工现场进行分类存放,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材料发生变质,从而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造成施工质量隐患。
为减少人为因素对道路路基质量造成的影响,施工技术人员必须明确掌握各项路基施工技术要点。例如,在基底处理环节,综合分析施工现场天然地基状态、土壤性质、路堤填筑高度等因素,选择恰当的处理方式,清除基底表面分布的各类杂物。在路基填筑环节,明确划定卸料区、检测区、碾压区的具体范围,根据工程情况科学制定碾压方案,明确路基摊铺厚度、平整度、碾压遍数等参数内容。依次开展推土机摊铺、人工找平、路基碾压、处理边角与漏压部位。在路基整修环节,清除路基两侧区域中超填土、对路基边坡坡面进行加固处理。在必要情况下,在路基边坡区域挖设台阶。
施工测量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设计要求,开展中线、导线、水准点测试和复测工作,探索不同施工方案的差异,并总结优劣势,从而更好地保证施工进度有序开展。土方施工阶段,需要对土方材料进行严格控制和监督,对路基施工方面可能存在边坡滑塌、凹陷、压实度不够等问题,以及在开挖、回填等方面存在基础工作不扎实等问题,加强精细化管理,做好基础填筑、边坡防线和压实度测试等,确保施工到位后方可进行下一阶段施工。此外,还要积极探索压实技术,严格控制路基施工的厚度、路堤宽度等,做好材料试验和参数测试等。在机械作业方面,要注意根据不同的施工情况选择匹配的机械作业工具进行施工,加强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加强维修检测等。
当前在部分道路工程中,路基质量管控力度有待强化,路基质量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处理。现行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主要由企业组织开展道路路基质量自检工作,缺乏有力的外部监管,质量管理形式单一。因此,应对道路路基质量保证体系进行优化完善,企业既要对道路路基质量管理条例内容加以完善补充,充分发挥质量自检工作的优势与作用,建立长效质量管理机制。同时,政府主管部门与第三方监理机构也应积极发挥自身监管职能,与施工方共同组建三级质量保证体系,逐级对道路路基施工成果质量进行检测,标记所存在问题,监督施工班组限期进行返工处理。
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是决定市政道路整体施工质量的最主要因素,因此施工单位务必要重视对施工人员素质的培养。首先,施工单位需要严格制定人才选拔制度,采用树立榜样的形式,找出优秀的员工,并提倡大家向其学习。其次,施工人员也应当自觉更新自身已经具备的知识与技能,不断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并积极学习与融入现代化的施工理念,将理论知识不断融入实际施工中,从而巩固已有的专业技能。最后,施工单位也应当为员工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定期对企业员工进行业务考核,从而提高施工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以及工作热情。
市政道路路基施工工序复杂,影响因素多,涉及很多的环节。所以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加强项目质量管理,借助信息平台加强施工过程要素的全面跟踪和监督,进行信息的有效整合,确保施工各项资源的有效调度和利用,发现问题及时追踪,最大限度地降低隐患的影响,减轻工作人员的负荷,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综合素养,更好地为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必须对常见质量问题加以充分重视,深入了解问题产生原因、表现形式,针对性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治处理措施,做到对路基施工质量控制力度的全面提升。这样才能有效防范风险,提升路基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