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化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

2021-11-21 01:59:15陈春山
就业与保障 2021年7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院校

文/陈春山

微文化的发展得益于互联网技术以及通讯媒介的发展,可以将社会当中的多种文化进行整合,并且通过相关的渠道进行快速传播。这种微文化可以对人们的思想以及行为方式进行整合,并且通过特定的渠道进行传播,并以此形成新型的文化形态,这种形态更有助于人们接受,只要有网络就能接收到相关的消息,这也促使微文化更加具有影响力。

一、微文化在当前发展中的表现形式

微文化的主要标志就是微博、微信、QQ的兴起。随着全民微博时代的到来,信息交流又出现了新的方式,微博的出现使得信息交流的门槛降低,每个人在平台当中也可以抒发自身观点以及意见。而当前的众多内容都被冠上了“微”这个字眼,如微出版、微营销等等,在许多领域都可以用这一形式进行,从宏观的角度来讲,这种行为都属于微文化领域当中。在虚拟和现实中需要进一步协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不仅要促使其发展更加符合当前的社会发展规律,也要懂得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谨慎地发表自身的言论,积极弘扬社会当中的优秀文化。高职院校作为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场所,需要教师以更加客观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促使其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今后自身的发展以及完善提供有利的发展方向。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背景之下,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无法缺少的设施,在网络当中,每一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想法以及意见的权利,也能在网络当中满足自己的需求。这也为微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有利基础,每一位网络参与者都可以成为微文化的传播者,这也使得微文化也被赋予了浓郁的平民文化内涵。在微文化当中,内容更加的简洁,从内容角度来讲,其表现形式也不同于传统文化那样,更具有较强的整体性以及严肃性,而是将信息利用更加生活化的形式进行展现,语言表达也从难懂转变为口语化,这也使得微文化更加符合人们日常的表达方式,促使微文化更加易于人们的接受以及传播[1]。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的传递速度也在逐渐提升,与此同时,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施的普及,促使网络通信与微文化进行了有效整合,人们在移动终端可以及时接收到相关讯息,随着传播范围的不断扩大,微文化的影响力也在逐渐扩大。

二、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观念意识薄弱问题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当中,人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也在逐渐提升,这也使得微文化的传播速度得到极大程度地提升。对高职学院而言,微文化的广泛传播以及信息传播的便捷性,也为高校学生的思想发展以及观点交流提供了一定的交流平台,在这一环境当中,学生的价值观念受到碰撞甚至是冲突。西方文化在我国网络发展的背景之下也在悄然传播,大量的微文化涌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学生通过对其的评论等形式,促使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产生交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产生较大的影响[2]。微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传播方式,有着独特的评判标准以及内容。但是都可以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引导学生利用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角度去审视生活,学生在这一过程当中会进行全面的自我反省或自我肯定。随着微文化的不断发展,势必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作出相应的指导,当学生在进行详细选择时要从正确的角度进行思考,促使其在后续发展当中处于优势。

(二)内容过于碎片化,不利于学生消化理解

每一位高职院校的学生都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要想具体实践其中的内涵却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其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反映了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以及相关的实践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提炼并进一步细致表达。微文化的表现形式过于碎片化,从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现形式,这也导致当前的高职院校学生对于这一内容的理解存在片面化。从其他方面来看,学生在当前的发展当中,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这对于高职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带来不利影响。教育工作者要基于微文化的传播形式进行具体分析,并且要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观念发展进行深层思考,这也是未来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亟待面对的问题。

(三)传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受到挑战

从当前的发展角度来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传统的教学途径进行展开的,虽然授课形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或者弊端,但是这类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可以促使高职学生对于相关内容进行更加全面的了解,并且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地形成良好的社会价值观念[3]。但是在微文化的影响之下,高职学生获取多元文化的渠道也在逐渐增多,在内容的选取上也存在更大的主观性,从而给学生的价值判断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严重冲击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并且将教育实效等方面进行弱化,对于后续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不利影响。

三、微文化视域下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索

(一)做好正向的价值引导

微文化的发展对于舆论导向以及发展都会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基于这一发展观念,高职院校更要根据当前的时代发展方向以及规律,占据微文化的主要话语权,积极提升相关的内容覆盖面积。在网络发展的背景之下,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可以进行更加系统地了解,在高职校园当中建立更加健康的舆论环境,促使高职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更加规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推动高职院校学生要时刻践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以此作为个人引导方向,在不断扩大的微文化当中不断提升其自身的正向影响,并且在发展当中要有目的地规避不良影响[4]。

(二)建立良好的微文化平台

随着网络以及自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媒体逐渐成为当前的重要变现形式,如微博、公众号等方式都是微文化传播内容的主要形式,而这种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形式更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接受。在高职教育当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不可忽视的内容,教师应该积极抓住微文化的传播方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作用,建设更具有代表性的微文化传播方式,提升相关宣传平台的影响力,逐步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力度以及相关的覆盖程度。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在搭建微文化传播平台的同时,也要从学生的生活、思想实际角度出发,充分关注高职学生的网络社交习惯,促使高职学生在微文化当中构建积极的思想感情,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要定期向学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促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当中掌握相关的教育教学内容,避免将思想政治教育停留在表面上,而没有从深层角度进行开展。微文化的高速发展之下,需要做好社会以及校园的共同配合,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带来多种方式。

(三)强化教育中的领导地位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传统教学观念与新兴教育模式的冲突也在日益严重。在这一过程当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也受到了不同程度地减弱。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只注重知识的传授结果,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以及主动性,使得学生在被动当中接受知识。因此,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逐步转变传统教学观点以及方式,积极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当前的微课、慕课等教学形式受到了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喜爱,并且适用范围也在逐渐扩大,思想政治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一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核心内容以及思想,为今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以及培养奠定良好基础。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引导学生在网络当中积累自己感兴趣的多元文化信息,并以此作为课外积累,丰富学生的知识范围以及相应的教育视野。在微文化的发展背景当中,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既面临着挑战,也存在众多机遇,高职院校要基于网络发展基础,鼓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新技术,促使微文化能够在更加完善的环境当中进行发展,从单纯的理论教育转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从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下强化教育教学的领导地位。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微文化在当前的高职院校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及影响。与此同时,学生在进行微文化发展中要注重相关的操作规范,防止信息不实等情况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以及发展。在微文化的发展背景之下,高职学生应该提升文化自觉性,逐步打开自身的文化视野,这些对于高职学生融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院校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40
近观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22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 03:12:18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学习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44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