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吕柯蓉
创业教育是随着时代发展的产物,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能培养大学生的能力,而且能帮助我国社会缓解巨大的就业压力,解决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当前阶段,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尚未普及,还处在发展的初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高校辅导员势必要认清形势,明确自身责任,严格地要求自身素质,完善自身的就业教育工作,帮助学生综合发展,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有效地进行。
当下高校毕业生逐渐增多,同比增长过快,202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是874万人,而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人数是834万人,同比增加了40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随之而来的就业形势越发严峻,许多大学生面临没有工作的境地。针对这个问题,国家提出了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创业逐渐被提上日程,所以要想有效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就用贯彻落实大学生创业,在高校课堂进行创业教育,从而带动就业发展,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基于这样的创业促就业的背景,政府、学校、辅导员和学生都应积极地配合自主创业,坚持政策引导和个人自主相结合、完善政策体系、培养创业精神,引导更多的大学生进行创业,把学习与工作都和创业进行结合[1]。在课外时组织创业教育,鼓励学生投身社会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完善创业教育团队。大学生应意识到创业促就业的重要性,积极地参与到创业教育中,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通过自主的思考,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尝试,例如在学校摆地摊、参加创业竞赛,完善自身的创业教育,使创业教育和实际生活结合,把纸面学习的东西转化为实际,同时辅导员应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身创业教育的知识,从而有效地帮助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
高校的创业教育目前还处于开始阶段,教育体制不完善,在高校创业教育中,更多的是以讲课的方式进行,只是把创业教育依附于主要学科进行简单的概述,没有通过实践进行教学,就算学校开展了创业竞赛活动,由于学校实践范围有限,对学生创业教育的帮助较为微小,限制了学生的理解。虽然个别高校开展了专用的体验中心,但是这样的资源无疑是有限的,不能帮助全体大学生共同进步,所以目前的高校创业教育机制还不够完善,不能实现创业教育的高效性[2]。
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就业的认知不足,对就业紧张感缺失,多数学生的竞争意识不强烈,觉得创业教育与我无关,以企业员工为小目标,对创业并不感兴趣。还有一些大学生自信心缺乏,对创业充满了抵触心理,常常否定自身的能力,所以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较为关键,为他们树立居安思危的思想是必须开展的工作。
创业教育的开展和辅导员息息相关,辅导员是不可或缺的存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创业教育属于实践类的课程,这就要求辅导员要有全面的综合素质,不仅理论知识充足,还需要有创业教育的实践经验,而目前高校辅导员符合这样条件的人较少,大部分辅导员的实践经验较少,也没有经过系统性的学习。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导致创业教育无法有效开展,所以在高校中打造强大师资队伍,对高校的创业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
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师资队伍建设息息相关,目前的创业教育还缺乏完善的教育体系,创业教育和传统的教育不同,创业教育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持,对实践经验要求也较大,所以辅导员对学生的启蒙和指导有着重要的作用。
创业想法很多都源于生活,和专业知识不同,创业的内容是繁杂而变化着,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日常接触最多,了解学生的性格和言行,在生活中容易发现学生的想法,从而引导学生建立创业的思想,帮助他们树立信念,引导走向。所以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启蒙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辅导员要多倾听大学生的内心,促进大学生的思想发展。
大学生在创业教育课上学习到的是理论知识,关于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需要辅导员的指导和帮助。由于目前的大学生竞争意识不足,对创业的理解还处于初步阶段,所以辅导员担任的是帮助学生形成创业思想,付诸实践行动的重要引导者,从大学生入学开始就担当着学生职业规划的角色。引导学生在大学生活中进行创业的实践,在大学生形成创业思想后,对大学生的实践行动给予帮助,改进模拟创业中的不足,为学生积累创业经验[3]。大学生对辅导员的依赖心理会不自觉地接受辅导员的指导,这和辅导员的日常角色魅力有着重要的关联,所以辅导员的作用是巨大的。
辅导员不仅要帮助学建立创业思想,而且要帮助学生组织创业活动。大学生的理论和实践都处在初步阶段,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辅导员在进行模拟创业活动的组织过程,是帮助学生协调能力、建立良好的团队意识和问题处理意识的过程,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活动平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基础架构。
要想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首先的要求就是辅导员的自身要有过硬的素质。辅导员的工作是管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现今的辅导员大都是刚毕业的年轻人,他们缺乏创业经验,没有对创业进行实践,创业对他们来说也是新鲜的事物。所以自身的素质教育是必要的,要努力树立创业教育意识,转变之前的思想观念,在管理学生的同时,要不断完善创业理论水平,只有提高了自身的创业理念,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进步。同时在增强创业实践经验方面,学校要给予一定的支持,帮助辅导员建立渠道,让辅导员利用假期去企业中学习,从而了解企业,深化自身的创业实践,积累自身的经验。
大多数辅导员和学生之间都有着很好的沟通,和学生之间有着亦师亦友的关系,利用辅导员进行指导教育的效果无疑是最佳的[4]。利用这一关系以朋友的方式开展创业教育,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提高创业教育的有效性。辅导员可以开设主题班会,从理论知识方面进行宣传,让大学生养成创业的意识,通过讲解社会上创业成功的例子,消除学生心中的紧张,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同时,要在校园里营造出良好的创业氛围,通过组织开展社团之间的创业竞赛,鼓励学生创业。
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邀请知名企业家来学校传达创业经验,通过对真实经历的感受,开拓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树立创业的意识,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让大学生了解创业带来的好处,也让大学生明白当前社会岗位的实际状况,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同时,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企业,了解更多的创业事迹,从实践的角度看待创业,体验创业的艰辛和创业的意识,让成功围绕在学生周围,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
创业的实践积累是必要的,理论知识只是为创业的开始提供支持,而经验是支持创业运转的重要支柱,因此辅导员要引导大学生进行实践,通过校园的模拟实践,帮助学生累积经验。为此,高校可以组织创业竞赛,在创业计划竞赛过程中,学生经过组队、选择创业项目、培训、市场调查、完成创业计划书等步骤,使学生在模拟的过程中走过创业的流程,为学生积累创业经验,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加强学生在模拟创业中的思考,同时利用竞赛的开展,舒缓学生对就业创业的恐惧,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就业创业教育中,促进就业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
由于就业形势越发严峻,辅导员必须将创业教育当成第一要务。辅导员的创业指导对大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创业意识,形成完善的教育理论。大学生对辅导员也存在一定的依赖心理,他们虽然已经是成年人,但是对未来的未知还存在一定的惶恐,大学生渴望辅导员的引领,所以辅导员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要给大学生创业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为大学生的创业初期提供经验支持,帮助学生开拓渠道,以朋友的方式进行辅导,真正成为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领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