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萍姗
今年3月,全国两会顺利召开,期间许多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纷纷为民建言献策,将大众最关注的权益保障话题摆上了台面。这些声音背后的现实正是当今社会发展需要重视的问题,也是我国未来可能的改革方向。
全国人大代表梁兵:适当延长婚丧假,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如何对待职工的红白喜事,反映出企业的人性化程度。因人因事而异多批几天假期,短期可能影响劳动效率,但从长期看,这种有温度的做法可以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最终也有助于企业效益提升。“因奔丧被辞退”案例的出现,表明我国实施多年的婚丧假制度已到了需要调整的时候。应尽快针对所有性质的企业制定新规,适当延长婚丧假时间,并将其纳入相关法律规定。当然,企业利益也应该得到尊重,可考虑将延长部分定为无薪假,或根据企业实际安排补班等。
全国政协委员贺盛瑜:以家庭为单位发放生育补贴,推动女性公平就业
近年来,中国出现生育率低迷、女性就业率难以升高的“双困”局面,其根本原因在于女性难以很好地处理生育和就业的矛盾,生育的社会价值没有得到适当的尊重与保障。为缓解生育与女性就业冲突,建议以家庭为单位发放生育津贴,通过减税或财政补贴降低企业雇佣女性的成本。推动女性公平就业,维护妇女权益,打造集“普法宣传、信访代理、法律服务、纠纷调解、关爱帮扶”五位一体的女性维权服务模式。切实维护女职工在劳动中因怀孕、生育、哺乳造成特殊困难时的劳动权益保护,在推动女性平等就业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金李:用法律制度作为“强制”手段,推动男性陪产假
如今,女性和男性同样接受教育,有事业心和宝贵的人力资本。把照顾孩子的责任全放在女性身上,让她们难以接受,甚至有的夫妻因为这件事而放弃生育,这势必会带来日渐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问题。建议将陪产假制度纳入国家立法文件,提升社会群体对陪产假的认知,主动保护自身权益;在处理不执行陪产假的企业时,地方部门要有法可依;国家应该从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定上,规范福利待遇的范围,对于权利保障型假期给予一定补助,为企业分担一定的经济压力。
全国政协委员吕国泉:遏制加班现象,依法限制加班时间
目前,加班现象在某些行业甚至普遍制度化和严重超时化,涉及人群广泛,对劳动者身心健康不利,应当引起足够关注。超时加班与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不相符,与国家提倡的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也脱节。希望像重视治理欠薪一样,重视解决超时加班问题。高质量发展是一场耐力赛。劳动者的身心健康不仅是这场比赛的推动力,也应是衡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注和维护劳动者的身心健康,才是创造价值和利润的正确路径。
全国政协委员李国华:“996”既违反《劳动法》,更背离奋斗精神
当前我国“996”问题处于企业失控、监管失序、工会失灵的状态。虽然“996”显然违法,却鲜见这些企业得到处罚,劳动监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劳动者维权困难;一些企业明目张胆地在规章制度中规定:执行“996”、大小周工时,工会面对企业的不敢谈、不愿谈,集体合同内容形同虚设,导致本应发挥作用的环节失灵;作为高科技企业没有通过技术创新创造价值,而是通过压榨员工降低成本谋求利益。要从讲政治的高度重视对“996”、大小周问题的监管,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健康权,保障职工合理的工作时间。
全国政协委员李惠森:将年轻一代企业家纳入国家人才培养规划
对年轻一代的教育培养不是家族企业的家事、私事,而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要事。年轻一代更需要社会责任、企业家精神方面的引导与培养。建议将年轻一代企业家培养纳入国家人才培训总体规划,创建家族企业年轻一代培养基地,打造实践教育平台;扶持和规范现有家族企业沟通平台,政府支援创办的、年轻一代自发成立的社会组织及各类专业机构,应合作促进、有效协同,形成良性生态体系。政府要帮助家族企业年轻一代树立“我们大于我”的价值观,引导他们继承并发扬老一辈企业家的优良作风,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奉献社会。
全国政协委员梅国平:尽快出台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
全国各地掀起建设幼儿园的热潮,“入园难”得到明显缓解。然而,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新建公办幼儿园由于缺乏教师无法开园、不少公办幼儿园2/3以上教师为无编制的聘用制教师,待遇不高教师离职等现象。尤其在一些中西部地区,幼儿园教师缺编与招聘留人难等问题交织,师资匮乏情况更为凸显。首先,国家应尽快制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出台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和管理办法,指导各地从实际出发,将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单列核定,确保幼儿园教职工编制落实,满足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其次,创新人员管理和培养考核方式,合理保障经费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举办教育事业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刘贵芳:完善人才引进机制,落实大学生村医制度
现在乡村医生出现新老交替断层现象,几乎没有大学生愿意做乡村医生。乡村医生总体数量减少,技术能力下降,建议完善人才引进机制,落实大学生村医制度,实现一村一医(大学生村医),让医学专业的大学生到了农村,能享受与大学生村官一样的待遇。建议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有效落实大学生村医制度,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持续加强乡村医生队伍素质培训教育提升力度,提高他(她)们的综合医疗素养和服务水平;加强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学习培训,以达到分级诊疗要求,确保小病不出村。
全国人大代表程梦醒:加大农村各方面的保障,吸引人才,推进乡村振兴
人才的匮乏,成为很多乡村中小微企业的痛点。疫情后,我的同学中也有人来咨询创业问题,他们希望返乡,更多地陪伴在家人身边。原来我让他们回乡创业,得到的回复都是“免谈”,现在他们会让我帮忙出出主意。一定要有实体产业才能吸引人才,企业做大了才能留住人才。人才对于返乡的顾虑主要集中在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方面保障配套不足的问题上,应该尽快出台政策去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吸引更多人才返乡。
全国人大代表汤亮:要解决患者一窝蜂前往大城市求医问题
患者看病与其说是选择医院,不如说是选择医生,如果这个问题不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就无法解决各地患者一窝蜂前往大城市求医的问题。建议采取“先易后难”的思路,首先从大城市医疗体系结构性改革入手,进一步理顺并有序落实优秀临床医生合理安排时间进行“多点执业”政策。主管部门出台更多的政策细则和管理措施,允许并鼓励大城市三甲医院的优秀医生和医生团队合理安排时间进行“多点执业”,以弥补周边一些城市优秀医疗资源的不足。超大型城市相关部门要依托本埠医疗资源优势,积极鼓励三甲医院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医院和社区医疗点辐射”的功能,让优质的诊疗走向基层第一线。出台指导性政策,明确要求各个城市更好地建设互联网的“导医”平台。
全国人大代表齐玫:修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目前中国保姆管理是市场化运作,缺乏规范制约。大部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实际只能满足失能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在护理上达不到专业要求,一个月大约几千元,费用负担也很重。城市家庭还可以勉强支撑,而对于农村的有些失能老人,结局就比较难堪,没钱请保姆,就没有人照顾。对于住院的失能老人,需要请护工照顾,而护工每天的费用高达200元~300元。建议修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增加“国家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保障老年人的护理需求”的内容,为失能老人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