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娟
在小学阶段,学生必须掌握语文学习基础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自身学科发展,提升综合学习成绩。语文内容中蕴含着大量思想感情,需要学生体会才能够明白其中所表达的深意。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的老师应渗透情感教育。
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好语文基础的关键时期,因此小学语文老师需要让学生掌握足够的知识,增加语文知识储备,提高语文素养。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运用情感教育为学生授课,提升学生捕捉情感的能力。
二年级语文在《大禹治水》教学中,此篇文章为古代经典故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抓住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教学。故事讲述语言大多朴实无华,但是却蕴含有深刻的意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让学生感受当时的状况。之后我提出问题:“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当时洪水来袭,需要治理。只有整治水利,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本国发展。”我又提出问题:“通过学习此篇故事,大禹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学生答道:“爱国家,把国家放在首位,具有坚毅品质的人。”我又提出问题:“同学们能够对大禹治水这一篇文章进行内容延伸吗?”在问题的铺设中,让学生走入情景问题教学中,在其中渗透情感教育。除此之外,在情景教学中,以大禹治水教学为例,与之前教学内容《坐井观天》寓言故事相联系,为体现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可让学生设置相应问题,将两篇内容连接,深刻体会其中蕴含的深意,体会每一篇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语文学习,提高对情感的领悟能力,进而促使老师教学质量得到实质性提高。
由于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考虑到每位学生,从全面角度开展教学,保证教学目标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与此同时,在其中渗透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紧跟老师教育步伐,在学习过程中感受语文独特魅力,提升语言学习经验。为此,为保证情感教育能够顺利实行,老师应创新现有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目光。
以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为例,为避免灌输式教学方式,我让学生提出问题:“大青树下的小学中有许多的生词,这些生词是怎样读的,同时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什么样子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原因是什么?”接着我回答问题,指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教授学生不会的生词和生字,让学生熟读课文,之后为学生剖析文章内容,讲授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什么样子的?又有学生提出:“我们可不可以以此种形式对我们的校园进行描写呢?”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文章结构进行划分,让学生根据划分的结构进行知识填充。之后说:“其实我们也感受到了大青树下的小学到底是什么样的,通过对我们学校的描述,我们感受到了二者之间的不同,而此时也能够更加了解我们的学校,增加对我们校园美景的认同感。”最后,打破课堂教学的限制,根据大青树下的小学内容,我带领学生逛校园,在这样直观的引导中提升学生对校园美景的认知,而后与文章教学内容联系,渗透情感教育,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老师教学的必要步骤,让学生提出问题、带学生走进校园是对教学形式的创新,把学生放在课堂中心是顺应教育改革的局面,彰显教学方式的科学性。我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亦是学习语文的重要能力。我在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时,对学生进行分组,给予学生感情宣泄的窗口,这样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利于我开展情感渗透。
在五年级第一单元《落花生》的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对文章段落进行划分,让学生分组讨论《落花生》总体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讲述的内容是什么,题目中的“落”有什么含义,花生有哪些好处,文章中的中心句是什么,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如文章中花生与其他事物相对比,表现出花生的品格。这些问题贯穿文章始终,教学前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花生表明做人的道理和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我在教学中对学生所回答的内容进行汇总,指出学生讨论中的不足之处。我提出问题:“文章中最后可分为一个段落,用其他地方的花生与本家乡花生做对比,作者主要想表达什么”。学生:“外边的世界纵然有多么美好,可是却仍旧无法忘记故乡情,仍旧怀念当时的生活场景”。我又提出问题:“学习这篇文章后,学生们的感受是什么?”学生:“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像花生一样无私奉献。”
分组合作是当下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不仅可以减轻我的教学压力,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也能够更好的交流与配合,互相分享学习心得,汲取小组组员优秀学习品质,提高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语文是一门具有丰富情感的学科,每一单元体现出不同的情感。教学中运用不同方式让学生感受文章中所体会的不同思想感情,不单单只能丰富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也能够使得语文学习步入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