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云霞
相比较于其他国家而言,我国有着独特的文化优势,是四大“文明古国”当中唯一一个没有文化断层的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文明向心力,但是在经济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在社会上的存在感日渐薄弱。要想切实提高传统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就必须将目光转移到教育事业中,不仅可以让祖国的下一代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本质,更可以通过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进而影响社会整体对传统文化的看法。而在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处于教育初始阶段,也是学生思想逐渐形成的重要时期;而语文则是诸多学科中和传统文化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故而,应当加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渗透。
在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重心集中于教材课文上,并且对于教材课文的解读不够深刻,只是触及考试层面,并且更加注重阅读技巧的传授,使得主观性较强的语文教学工作,逐渐向着客观规律总结的方向发展,教学活动极为紧密,没有太多可供传统文化插入的空间。故而,必须对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进行系统化改革,以适应新的教育需求,“群文阅读”是近年来新兴起的阅读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对教材课文的多角度深刻感悟,通过多篇文章与教材课文进行对比,可以让学生从更多的角度看待问题,对于教材课文的理解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并且,这也给传统文化留下了足够的渗透空间,教师可以在选择类比课文的时候,有针对性地挑选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文章,同时在讲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产生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工作的又一核心内容,在此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主要可以分为两大方面。首先,是在素材积累方面。写作往往需要大量的写作素材,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思想不成熟,对于事物的认知水平不足,更加需要素材为写作添光加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收集有关于传统文化的写作素材,如“孔融让梨”这篇文章,表现了兄友弟恭的和谐场面,表达了儒家的孝悌思想,“抱柱信”体现了诚实守信的基本原则。其次,是在写作方面。写作是思想的文字表达方式,是学生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但写作的过程也会对学生的思想形成反作用力,通过设立“正能量”的写作题目,可以让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进行哲理辩论,认识到“正能量”存在的重要性,由于我国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不仅形成了健全的思想体系,更是囊括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教师可以很容易想到适当的写作题目,引导学生产生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如,在《感恩父母》的写作题目中,感恩是“孝”的基本表现形式,而“孝”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儒家思想又在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根据科学研究结果显示,相比较于纯粹的理论表达方式,人们对于“故事”更加敏感,记忆效果更好。对于小学生而言,故事的表达方式,更加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能够有效激发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故而,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适当添加一些传统文化小故事,利用故事里人物的言行来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地影响,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
由于传统文化淡出人们视线的时间过长,尽管广大人民群众还在延续着某些传统习俗,但是对其代表意义却了解不深。故而,为了带给学生良好的教学体验,让学生学习到最为准确的传统文化知识,就必须要求教师做好备课工作,搜集更多的传统文化资料,而互联网作为知识宝库,正是获取传统文化信息的首要渠道,并且搜索引擎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也使得人们能够在互联网上更加精准地搜索到想要的信息。同时,利用多媒体设备,教师也可以将传统文化以视频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学生“亲眼”目睹各地传统习俗,让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传统文化的本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深度和广度,并且,视频表达具有更加强烈的感染力,能够对学生的内心造成更强的触动。
在教育改革的大时代背景下,素质教育理念方兴未艾,更加注重学生根本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高,迫切希望在教学活动中注入更多的教育价值。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渗透,不仅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需求,能够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大的助力,还可以有效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有助于增强国民的“大国自信”和“文化自信”,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长久的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势必会受到种种现实因素的制约,需要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打磨教育模式,需要教育机构提供制度保障,完善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