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样本调查看企业汇率避险的亮点与痛点

2021-11-21 22:19邓静远贺涛陈春莲编辑章蔓菁
中国外汇 2021年15期
关键词:市场主体外汇办理

文/邓静远 贺涛 陈春莲 编辑/章蔓菁

近年来,随着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成为常态,做好汇率风险管理、善用外汇衍生产品,对涉外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越来越大。鉴此,重庆外汇管理部加强调查,深入剖析企业汇率避险的难点、痛点与堵点,采取切实措施,支持和引导企业树立风险中性意识,提升汇率避险能力。经过努力,重庆外汇衍生业务发展呈现主体扩容、结构优化等诸多亮点;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关注的情况。未来,仍需从转意识、降成本、扩渠道等方面进一步推进外汇衍生业务市场的发展。

推动汇率避险服务企业的主要做法

摸清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座谈调研等方式,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及汇率避险存在的实际困难,听取企业对金融外汇服务实体经济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系统收集衍生业务签约明细数据,重点对市场结构变化进行细分研究。

绘制路线图。制定《重庆涉外主体汇率避险专项行动方案》,部署汇率避险宣传、市场需求培育、市场主体新增、分/支局联动、事后评估推广等五大专项行动,按照以问题为导向、加强多方统筹、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构建长效机制等原则,深化汇率避险业务的推广、宣传和创新。

加强宣传引导。制作外汇衍生业务办理指南、宣传手册与线上视频,宣介推广各类衍生业务模式、币种,以及线上、线下办理渠道。指导重庆市银行外汇市场自律机制发布《引导企业树立汇率风险中性原则倡议书》,推动全辖各银行加强宣传引导,为涉外企业做好“管家式”贴身服务。

创新避险方式。积极与政府、银行加强合作,建立规避汇率风险信保资金池,联合银行设立中小企业库,对符合条件开展汇率避险的中小企业免收保证金,帮助中小企业降低避险成本、增强避险动机。

实施定制服务。针对国有企业汇率避险机制薄弱的问题,推动金融机构为重点企业从制度构建、业务流程设计、人员培训等方面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针对部分跨国公司境内子公司自主避险权限不足,为其量身定制汇率避险方案,并帮助其向母公司争取授权,提高汇率避险的自主性、有效性。

外汇衍生业务的办理情况

2021年上半年,被调查的35家银行共开展外汇衍生业务签约2673笔,较2020年全年增加476笔;金额合计79.9亿美元,达到2020年全年的74.9%: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进一步深化。分维度拆解来看,根据样本调查结果,重庆外汇衍生业务市场结构呈现以下亮点。

一是市场主体扩容,小微企业参与面扩大。从总量来看,衍生业务市场主体显著扩容。2021年上半年,35家被调查银行共受理了269家涉外企业的外汇衍生业务,较2020年增加117家,增幅达76.9%。从结构来看,小微企业参与面扩大,客户结构更加合理。按照年度涉外收支规模将办理外汇衍生业务的企业进行分类,特大型企业、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占比较2020年(下同)分别减少3.3、7.3和13.1个百分点,小微企业占比则提高23.7个百分点。

二是中小额避险增加,反映出市场主体避险意识增强。按单笔签约金额进行划分,2021年上半年,单笔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签约合计58.1亿美元,签约额占总签约额的72.7%,减少6.1个百分点;单笔100万—1000万美元、100万美元及以下的签约额,在总签约额中的占比分别提升2.7、3.4个百分点。

三是市场主体集中度下降,分布更加均衡。按单个企业合计签约额进行排序,2021年上半年,前10位企业、前20位企业签约金额在总签约额中的占比分别下降14.5、10.9个百分点,而20位以后企业签约金额在总签约额中的占比则提高10.9个百分点。市场主体集中度有所下降,市场份额开始从头部企业逐步向后转移,分布更趋均衡。

四是创新业务全面惠及涉汇企业,小微企业衍生业务实现零突破。银行持续推广模式灵活、成本较低的组合期权创新业务,为企业适应汇率波动常态提供了更多选择。2021年上半年,共办理组合期权签约1438笔,较2020年全年增长5倍;惠及企业174家,较2020年全年增长9.2倍。在所惠及的企业中,收支规模在100万美元以下的小微企业53家,而2020年同期为0。

五是避险运作模式更加多元。综合考虑衍生业务期限、价格、与跨境收支及融资联动等情况,可将衍生业务分为三类:其一,基础交易模式。其以对冲跨境收付汇、资产负债不匹配等基础业务风险敞口为目的,衍生业务签约发生在当期,基础交易发生在下期,体现为单一的签约数据。其二,自主运作模式。以对冲跨境融资等自主资金运作风险敞口为目的,体现为签约数据与跨境融资等数据联动。其三,改善价格模式。以改善即期结售汇价格为目的,主要体现为7天以内的短期限衍生业务,其报价通常较即期价格更优。

从调查情况看,2021年上半年,基础交易模式下签约36.7亿美元,同比增长81.2%,占比45.9%,提高7.9个百分点;自主运作模式下签约25.9亿美元,同比下降15.9%,占比32.4%,减少25.4个百分点;改善价格模式下签约17.3亿美元,同比增长6.7倍,占比21.7%,提高17.5个百分点。基础交易模式、改善价格模式签约金额、占比的同步提升,反映出市场主体避险意识增强;而自主运作模式下签约金额、占比均有所下降,主要原因可能是随着境内融资替代跨境融资,与之相关的衍生业务下降。整体看,市场主体避险运作模式更趋多元。

调查结果的深度挖掘

一是企业套保比例仍有提升空间。将汇总计算的各企业2021年上半年衍生业务签约额与其全年涉外收支额进行对比,269家企业整体套保比例为24.1%。其中,签约额前10位企业的套保比例为26.5%,前20位企业的套保比例为25.7%,前50位企业的套保比例为25.1%,50位以后企业的套保比例仅为14.5%。整体看,市场主体套保率仍然偏低,且套保率随企业规模的下降而递减。

二是专业能力不足、考核机制不合理、银行业务办理门槛高,是影响企业开展汇率避险的前三位因素。从对银行问卷调查的情况看,影响其客户开展汇率避险的主要因素,按照重要性排序如下:第一大因素,企业缺乏对套期保值的正确认识和操作套期保值的专业能力。84.4%的被调查银行认为,客户缺乏对衍生业务的正确认识;75%的被调查银行认为,客户缺乏开展套期保值的人员或能力。第二大因素,企业针对套期保值的内部考核激励不完善。56.3%的被调查银行认为,客户的财务管理制度制约了套期保值;25%的被调查银行认为,客户的绩效考核机制制约了套期保值,主要体现为内部审批流程繁冗、对套期保值账面损益的考核不科学等。第三大因素,企业达不到办理衍生业务的门槛。21.9%的被调查银行认为,难以满足保证金要求影响了客户办理衍生业务;9.4%的银行认为,难以承担套保费用/点差,也影响了客户办理衍生业务。

三是从实际价格看,部分企业“盈利”意识仍较强。远端约定汇率与即期汇率相比形成的账面“盈亏”情况,是不少企业在决定是否办理衍生业务签约时的重要考量。基于此,可将逐笔数据中的远端约定价格与签约当日的即期汇率进行对比,并结合结汇、购汇的不同方向,计算该笔签约在签约当日的账面“损益”,以此判断企业办理衍生业务的动机:若签约当日为“账面损失”,则可认为企业签订该笔衍生合约的主要目的是避险,而非获取盈利;若签约当日为“账面盈利”,则可认为企业签订该笔衍生合约可能不只有“避险”的动机,还存在“盈利”动机。以远期结售汇业务为例,在近年来掉期点长期为正的情况下,远期售汇端价格基本为“亏损”,凸显企业主要是基于避险目的而开展远期售汇业务;但在远期结汇端,2021年上半年“盈利”业务笔数为659笔,占总签约笔数的89%,占比较2020年同期提升5.6个百分点。虽然这其中有掉期点走阔的影响,但整体看,部分企业在结汇端的“盈利”意识仍较强。后续如果出现反向变化,企业“盈利”的空间会收窄,可能对外汇衍生业务的办理造成一定影响。

四是银行办理衍生业务的流程、服务还需优化。其一,业务准入门槛偏高。从调查情况看,银行普遍为外汇衍生业务客户准入设立了财务状况良好、信用评价良好、通过风险评估、通过授信审核等前置条件,造成部分确有需求但达不到前置条件的客户,尤其是中小企业避险难。其二,业务办理流程冗长。从调查情况看,不同银行业务流程所需时长存在较大差异,部分银行流程冗长、效率偏低,影响到外汇衍生业务的拓展。其三,避险费用差异大。在保证金比例方面,不同银行、不同币种、不同期限所需保证金比例差异较大。部分银行保证金比例较高,加大了企业的避险成本。其四,业务流程不合理。部分银行在因汇率波动要求企业追加保证金后,即使后续汇率又反向回调,追加的保证金也不会及时退还企业,加大了避险成本。其五,服务渠道需优化。部分银行尚未实现网上银行等“互联网+”渠道办理汇率避险业务,不适应日益增长的客户创新需求。

相关政策建议

一是多渠道推动企业风险中性意识的培育。其一,加强汇率预期引导,推动企业正确认识汇率双向波动,加快培育风险中性意识,降低汇率投机动机,增强“避险”意识、淡化“盈利”意识。其二,多渠道加大汇率避险培训与产品宣传,帮助企业正确理解衍生业务避险机制,熟悉常用的衍生产品类型,增强汇率避险专业能力。其三,加强与财政等部门联动,在企业会计准则修订、宣传等工作中嵌入汇率避险相关内容,推动企业管理层正确认识汇率避险,帮助企业完善内部考核激励机制,为汇率避险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

二是进一步优化银行服务、降低避险成本。其一,发挥银行自律机制作用,宣传推广汇率避险最佳实践,推动银行提高业务审核效率、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全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其二,找准银行风险管控和客户成本之间的平衡点,引导银行既要认识保证金、授信额度等风险缓释手段的必要性,也要兼顾市场主体的避险成本,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同时,在保证金比例设定、多余保证金缓释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流程、优化服务、降低成本。其三,加强本外币监管部门协作,共同做好对中小企业等弱势群体金融服务的指导,推动银行完善考核正向激励,在授信额度审批、衍生业务让利等方面提供更大支持。

三是进一步拓展渠道、增强衍生产品的可获得性。其一,加强外汇管理部门与政府相关部门、银行的协作,针对风险缓释要求过高等痛点、堵点、难点问题,采取设立风险补偿基金、政府指定平台代办避险等创新方案,进一步丰富外汇衍生业务的拓展渠道,降低办理衍生业务的实际门槛。其二,加强对银行的指导,推动更多银行加快开发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在线办理衍生业务的渠道,并实现与其他金融服务在“互联网+”平台上的联动,进一步提高避险服务的可获得性。

猜你喜欢
市场主体外汇办理
小微市场主体快速增长折射发展信心
男方拒不配合,婴儿出生证明能办理吗?
不断提升工作质量 切实增强办理实效
我国市场主体总量超1亿户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深圳降低居住证办理门槛
▲什么是外汇外币和外汇额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