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刚
(兰州交通大学体育部 甘肃兰州 730070)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不仅能够帮助大家强身健体,其中还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在高校中开展武术教学,对新时代大学生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既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品性和修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弘扬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但是,在高校武术教学的实际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严重影响着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对此,该文主要对高校武术教学的现状和策略展开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武术是古代军事战争中的一种技术。研究高校武术教学的优化路径,就要对武术相关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比如武术的特点和作用等。
1.1.1 具有一定的攻防性
武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各具风格,但无论是哪种形式,其共同的特点都是以打、击、踢、摔、刺等具有攻防性的动作为主要的构成内容。武术作为军事训练的一种重要方式,其攻击的特性是显而易见的。在现实的应用过程中,武术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制服、杀伤对方,迫使对方失去反抗的能力。
1.1.2 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运动特色
武术讲究形体的规范性,又强调内外合一的整体观念。所谓内外合一,内是指心、神、意等活动,外是指手、眼、身、步等其他肢体动作。内与外、形与神彼此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通过观察武术的技法,可以明显发现武术“内外合一、形神兼备”这一大特色。
1.1.3 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
武术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包括搏斗、推手、散手等各种拳法,不同种类的武术套路可以适应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等人们的锻炼需求,练习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运动能力、兴趣爱好等其他条件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武术套路进行锻炼。同时,武术对场地和器材的要求比较低,同时也不受时间、天气等条件的限制,练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练习地点的大小来选择自己练习的具体内容和恰当方式。因此,武术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相比较而言,具有更加广泛的适用范围。
1.2.1 强身健体,防身自卫
武术最大的特色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的,通过不断的系统性的练习,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人们的体质,改善人体的机能,强身健体,还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一些攻防格斗的技巧,掌握一些防身自卫的方法和知识,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们对外界事物的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
1.2.2 锻炼意志,培养品德
武术可以在运动的快与慢、动与静、攻与防等变换交替的过程中,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自身的修养和审美能力。而且,练习武术也十分考验人们的意志品质。武术练习需要人们克服枯燥、疼痛等困难长时间地练习,有利于培养大家刻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此外,在武术锻炼的过程中,非常强调尊师爱友、讲礼守信等品德,崇德尚武不仅可以锻炼意志、培养品德,还有助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1.2.3 竞技观赏,娱乐生活
武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不管是何种套路形式,都是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武术动作中各种踢、打、摔、拿等一系列的技巧体现出武术的节奏和技巧美,以及内外合一的和谐美,这些都增添了武术的观赏性。武术运动还便于人们进行武术切磋,交流技艺,交流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大家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
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使得西方文化不断渗透并冲击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东西方文化之间展开激烈的较量,对大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武术不仅能够强身健体,锻炼意志,还是我国文化智慧的结晶,它在历史文化长河中得到不断地沉淀和发展,有着浓厚的文化韵味。传承和弘扬传统武术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因此,在高校中开展武术教育教学,可以使大学生们在练习武术的同时,还可以接受武术文化的感染和熏陶,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从而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大学生们展开其他活动的基础和前提。然而,现阶段大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却呈现出持续下降趋势,肥胖、近视等常见病影响着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在高校中开展武术教育教学,可以通过长期的练习,帮助大学生们活动筋骨、强壮体魄,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新时代大学生多是95后、00后,他们其中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是整体家庭结构的核心,他们受到家长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因此,他们当中不乏一些怕苦怕累、性格软弱、独立性和心理素质较差的人。开展武术教育教学,既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武术文化,提高学生们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们自强不息、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品质,帮助大学生们增强自信心,养成独立自主的良好习惯。
教师的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效果,但是目前高校武术教师的能力却不能满足高校武术教学发展的需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示范的能力。武术是一门技术性非常强的教学项目,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规范示范来给学生留下最深刻、最直接的第一印象。然而,现实情况是部分高校武术教师的动作示范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很多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或者长时间不学习导致武术技能水平降低;或者有些武术教师由于懒惰,对武术动作进行简化,不能够规范、准确地进行示范。第二,缺乏讲解的能力。部分高校武术教师虽然自身的技能水平和理论水平较高,但是却缺乏讲解的能力,不能够将自己对武术的理解清晰、透彻地表达出来,让学生接受。第三,缺乏处理师生关系的能力。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着一种亲密的互动关系[1]。但是现实情况往往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沟通,教师教学还只是停留在传道授业方面,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精神关怀。
现阶段,仍然存在一些高校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来开展武术教学,先由老师进行动作示范,认真讲解每一个动作的基础要领,最后由学生们进行集中的模仿和重复练习,在教学方法和形式上比较单一,这一固定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学生会慢慢产生厌学的情绪,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不能够充分地达到预期的目标[2]。与此同时,单一、僵硬化的武术教学模式不能够充分展现武术的内涵和魅力,不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来展开教学活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够有效地发挥出来,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阻碍了学生内在潜力的激发[3]。
高校武术教学所采用的教材内容应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而更新、变化。但就目前高校武术教学的教材使用情况来看,部分教材内容比较落后、陈旧,不能够与时俱进,进行及时地更新,也不能够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现实需要,让学生逐渐失去对武术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这也不利于高校武术教学内容的顺利开展和高校武术教学内容的改革[4]。陈旧单一的教学内容并不能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武术技能运用到现实的生活中。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武术课程教学训练需要基于一定的课程基础设施,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和相关技能的传授。当前高校武术课程教学训练中,依然存在课程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相关学校武术课程教学的场地与器材难以满足学生日常的学习需求,并且有的学校在武术课程教学方面,缺乏必要的体育场和武术馆[5]。
影响高校武术教学原因主要可以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方面内容来分析。主观原因是教师的思想观念、业务水平等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部分高校的武术教学主要是由体育教师来开展完成的,他们自身由于对武术的专业知识缺乏详细的了解和熟练的把握,这在无形中就会降低武术教学的质量。再加上,部分高校武术教师受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对高校开展武术教学重要意义的认识不够到位,导致高校武术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武术课程的动作比较复杂,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考核成绩就不太理想。一些学生由于自身的学习能力有限,慢慢就对武术训练失去兴趣,学习态度也会不端正、偏离正确的方向,甚至出现逃课等现象。客观原因主要是相关的政策、师资力量及基础设施条件。师资力量的不足严重影响着高校武术教学活动的开展,甚至有的学校没有专门的场地来进行武术动作锻炼。
在高校武术教学过程中,师资力量的配备必不可少,必须提升高校武术教师的教学能力。因此,要注重对武术教师的选择和培养,从而提升教学活动的效率。一方面,学校要招聘专业的武术教师,构建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学校要不断对武术教师进行培养,通过观看比赛或者经验交流的方式,提高教师的武术知识积累和教学能力,加深对武术的了解和认识。
在高校武术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武术教学的特点来增添和改革教材的教学内容。比如,可以在高校武术教学内容中增添不同种类的太极拳法,让学生在锻炼过程中比较不同拳法之间的异同点,从中可以相互学习,促进学生对太极拳法的理解。与此同时,在设计武术教学内容时可拆开武术套路详细讲解,体现出中国武术的对抗性,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对训练内容的兴趣[6],转变以往学生只知道盲目模仿的不良现象,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武术训练的价值和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高校武术教学的课堂效率。
武术教学必须通过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应全面地推进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具体而言,就是要将学生的兴趣点融合到武术教学中,如可以用流行的短视频形式或者是多媒体教学的形式来展现武术教学内容,给学生以全新的学习体验,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综上所述,虽然高校武术课程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但是其中仍然有一些问题值得重视。针对高校武术教师教学能力欠缺、高校武术教学方法缺少创新、高校武术教学内容落后陈旧、高校武术教学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应探究高校武术教学的优化路径,提升高校武术教师的教学能力、改革高校武术教学的教材内容、创新高校武术教学的方式方法,最终来实现高校武术教学课堂效率的提升,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