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珊
(喀什大学 新疆喀什 844000)
1959年9月,第一届全运会在北京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举办的第一次全国性运动赛事,也是对国内竞技体育的“检阅”。时至今日,全运会已举办13届,而西安也接棒天津获得第14届全运会的举办权。在60年的历程中,虽然经历磕绊,但是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难以忽视的巨大功劳,特别是竞技体育事业。在新时代下,面对一众艰巨使命,全运会作为国内有着重要影响力的大型赛事,举办全运会不仅能够实现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以及推动城市发展空间的拓宽、城市品牌的传播,而且能够让市民对城市有更深的认同与归属感,更关键是能够传播健康生活模式。作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反映,城市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而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体育运动是吸引资本、人才、信息与技术更多地向城市聚集的要素。自国家出台《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起,西安市在全民健身战略的指引下,围绕全民健身的目标,积极作为,譬如打造“幸福林带”体育步道、在社区内举行一系列体育活动及举办西安国际马拉松赛等,不仅本地群众参与者众多,而且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众多体育爱好者,在带动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展现了西安城市的风貌。
全民健身活动,具体特征更多表现为随机性、自发性,全民建设组织化程度较低,反映在以下两点[1]:第一,政府体育机构职责划分模糊,运转效率低下;第二,基层体育组织较少,且大部分是民间自发组织的,在专业方面存在一定不足,且管理体系不统一。
相比群众的使用需求,现有及在建设的体育场地数量仍有着显著不足,主要反映在两方面:第一,供群众使用的新建体育场地较少,对配套体育设施与小区同步“设计、建设、使用”的政策,在新建小区的落实不够,不管是在面积,或者是在数量上,全民健身场馆在新建体育场馆中的占比均较小,用途也更多地偏向竞训、比赛,仅有较少用作群众健身[2]。第二,全民健身场地总体较简陋,部分社区的健身场所就是不存在任何设施的空场地,部分甚至是连空场地都没有,全民健身更多地聚集在小区周边空地、公园等,在社会开发程度上,学校体育场地及公共体育场馆均存在不足,由全省范围内看,开放率未超过45%。
在全民健身管理方面,西安市更多是采取以政府为主导,自下而上分别由体育活动网点、街道、社区及政府组成的四级管理体系。在此体系下,社区与政府为主要行动力量,因人本理念及专业知识不足的影响,对全民健身的内在缺乏深度认识,导致管理者大都较随意,管理不具有规范性。由此可见,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尚未形成“大社会、小政府”的格局[3]。
全民健身没有产生良好实效,政府的资金支持不足是重要原因。全民健身的资金,需要过多的依靠政府投入,虽然政府逐年加大相关投入,但相比较不断扩大的总体需求,仍有着显著的供需矛盾。此外,国家在体育事业方面的投入,更多地偏向体育训练、竞赛等细分领域,对发展群众体育的重要性,并未能够给予充分重视。
社会体育指导员,也就是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承担具体工作的人员。研究数据表明,由西安市范围内看,在各社区全年举办的体育活动中,有社会体育指导员参与的占比仅31.8%[4]。此外,社会体育指导员以兼职居多,自身热情与喜好是工作的最大动力,加之队伍年龄结构偏大,以及学历较低的影响,导致指导水平有限,而且效率也较低下。
在与体育事业相关的宣传中,极少涉及全民健身,百姓仅能够通过报纸了解信息,存在着仅报道专业体育赛事及信息,而对群众体育宣传不重视的现象。
在筹办第十四届全运会的过程中,一直坚定落实以人为本的宗旨,在开展各项体育运动时,始终以群众满意为重要评判标准,依托借助举办全运会的有力契机,推动城市管理服务水平的发展,让全体市民能够有更高的综合素质,以及改善民众的精神生活,并把西安打造为宜居城市[5]。
在举办第十四届全运会的过程中,一直以精品意识为根本原则,在筹备环节,强调需充分遵循工匠精神;在规划建设环节,需要做到全面、周密的考量,以体育赛事为助推,对城市建设进行更科学地规划,并以此为契机进行调整,让城市建设更加科学、合理,实现城市品质的提升,助力城市向国家级中心城市的目标靠拢。
举办全运会,需要具有全球视野,以及坚持国际大都市的高标准,不管是在建设方面,或者是管理方面,均需要制定统一制度,加速推进“一带一路”的落地,让西安在国际上能够发出更强声音。
作为十三朝古都,西安的文化底蕴是非常深厚的。所以,在发展实践中,需要对现代与历史的结合做到准确把脉,实现文化传承、创新的同步推进,利用举办全运会的有力契机,以及抓住建设国家级中心城市的风口,更多地向外界展现西安的城市魅力[6]。
转变政府职能,变管理为服务,适当下放一定的权限,譬如审批体育赛事、管理与控制体育资源等,结合社会各方力量,共同构建政府为主导的组织体系[7]。另外,政府方面应为社会体育提供所需的指导,积极建设指导员队伍,将指导员在全民健身体系中所起到的抓手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社区应设置专门负责管理群众体育的机构,派专人对群众的实际健身需求进行了解,然后围绕着群众体育进行对应的信息库构建。另外,加强文化教育与宣传,让群众对健身形成正确的认识,并了解如何进行科学健身,同时最大化地调动社区所具有的内引外联的作用,切实解决群众体育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譬如科学指导问题、资金问题、赛事组织问题等,为社会组织和社区之间的合作开创一种全新的模式。
政府购买服务,从定义方面来讲指的是政府借助市场机制效用的发挥,以一定的方式、方法通过购买的形式将一些原本由其负责的公共服务职能交给与条件相符的事业单位或是社会力量负责[8]。由政府负责供给的公共服务中包括全民健身服务,而该服务的提供不仅要求财政方面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还要求调动社会力量,共同构建多方供给体系,为妥善处理体育资金不足的问题提供更多路径。
群众体育场地有限的问题若想得以解决,向社会开放学校体育场地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一些学校可以在校内教学活动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分场馆类型、分时段地向社会开放,采取错峰使用的形式,有效提升学校体育场地的使用率;另外,为防止出现安全问题,政府部门应积极联合社区力量,给予学校一定的维修管理费用,以免由于开放力度的加大而使学校维修管理成本增加,进而影响其利益。
在组织全民健身的过程中要结合时代要求,参照为群众提供方便的宗旨,在全民健身中充分运用各类现代技术,围绕着全民健身搭建对应的信息化平台,通过在线方式开创社会体育的全新服务模式,以信息化平台对群众体育进行科学监管,并对参与健身的社区人员的身体状况进行实时监测,然后及时反馈至服务团队或是监护人[9]。除此之外,借助信息服务平台还能够有效监督社区体育的服务质量,并作出合理评价,这对于社区及时作出优化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众体育健康需求不断增多及建设健康中国的多重作用下,对全民健身在新时期的内涵变化,需要有更准确的解读与把脉,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把全民建设打造为城市标签,甚至是国家名片。
全运会具有的文化效应,对城市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举办全运会,不能把目光过多地放在由此实现的经济效益上,而是需要对此赛事具有的文化效应给予更多关注,由不同方面为城市建设与发展提供助力,让城市有更加广泛的影响力,以及更积极的形象,向建设国家级中心城市的目标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