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微
(河北省三河市高楼第二小学 河北 三河 065200)
目前我国小学朗读教学存在朗读目标性不强、朗读读取面窄、朗读时间有限以及教师指导单一的问题,需要引起人们的注意。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效果的发挥需要教育者针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化的创新和调整。
1.1 朗读时间有限。朗读教学的开展需要给小学生预留充足的朗读时间。但是,目前我国语文课堂一般控制在45分钟,难以保障学生有充足的朗读时间,且很多教师将朗读任务安排在预习环节或是课堂教学之间,即对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难以充分发挥朗读教学的实际作用。
1.2 朗读的目的性不强。很多教师一般采取让学生个人朗读、分组朗读或全班朗读的形式,学生对于朗读的目的并不清晰。同时,很多老师在朗读前没有提出明确的任务或要求,朗读时缺乏指导,且朗读后没有科学的评估和反馈。很多学生朗读属于驱动型,缺乏目标,难以真正掌握知识点[1]。
1.3 读取面太窄。现阶段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主要侧重于少数优等生的朗读,而绝大多数的学生没有机会进行朗读,且朗读的内容有限,降低了朗读教学的效果。有效的朗读教学应当给每一位学生朗读的机会,利用丰富多样的朗读形式交替进行,不断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学习欲望。
1.4 老师朗读指导单一。教师难以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评价。很多教师的朗读指导方式较为生硬,在学生朗读完成后,教师并没有在语调、读音以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分析,难以让学生真正做到理解和感悟的融合。
2.1 准确制定朗读目标。由于小学生发展存在个体差异性,因此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应该在分析学生的层次性和规律性的基础上进行,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制定朗读目标。首先,朗读教学的基础是确保学生准确识字认读,做到流利朗读。其次,还需要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朗读出来,即要有感情的朗读。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标注生字生词,并带领学生进行重复朗读,精读细读。通过反复朗读,大量朗读,学生的知识面会被不断拓展,知识储备越来越多,学生的朗读技能也会因为朗读量的增加而明显提高,实现质变[2]。
2.2 指导学生朗读与其它语文基本训练相结合。朗读教学应该与语文基本训练相结合,例如,将阅读与指导朗读相结合。语文阅读和教师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可以将朗读教学与其他语文的基础训练相结合。朗读与句、篇、词、字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朗读还与复述、默读、背诵、说话等基础语文训练密切相关。这些基础语文训练的有效结合,能够实现朗读效果和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2.3 拓展朗读的读取面。朗读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可以尝试分组朗读。范读教学法可以有效提升语文朗读教学的质量,由于小学生具有的较强的模仿能力,范读教学法适应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首先,教师应该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将丰富的情感渗透到文章朗读的过程中,并进行全面讲解,让小学生与老师产生情感上的互鸣,加深印象,掌握文章的主题。其次,教师范读完课文之后,可以将小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综合考虑学生的朗读水平和性格特点,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不断提升学生的朗读技能。
2.4 讲授朗读技巧。不同类型的文章其语序、情感表达形式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在进行语文朗读教学时应该重视朗读技巧的讲授,为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文《圆明园的毁灭》的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标注建筑物损害的语句,体会其中的惋惜之情、愤怒之情,引导学生有情感的进行朗读。
2.5 积极利用多媒体。学校为了创新教学形式,在多媒体设备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来创设生动的朗读情景,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进行《秋天的雨》这一课文的朗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秋天的纪录片或音乐,让学生感受秋天的雨的魅力,仿佛置身于与作者相同的环境中,让学生愿意朗读,不断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3]。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能够帮助小学生把我文章的情感和文章主题。教师在具体的朗读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朗读目标的制定、朗读技巧的讲授、朗读读取面的拓展、朗读与其他语文基本训练的结合以及多媒体的合理应用,从而有效指导学生朗读,提升学生的朗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