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树彬
所谓个性化作文教学,指的是参考学生的差异制定教学方案,让学生长善救失、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能力优势。同时,个性化教学能让学生的写作内容有自己的特色和思考,避免千篇一律[1]。个性化教学的核心在于创新,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思维方式,在细枝末节处引导学生、锻炼学生[2]。
第一,学生的作文素材空泛,学生的写作内容千篇一律。学生的人生经历和阅读量有限,他们的写作素材往往来自经典范文和教材课本,这样的作文缺乏自己的思考,可能会出现标题撞车、事例撞车和名言撞车的状况。比如,如果作文的话题是“热心和善良”,许多学生就会写出去养老院、扶老人过马路的老套桥段[3]。许多学生并没有相关的经历,他们为了写作而写作,写出的都是套话和空话。
第二,学生的作文枯燥平淡,行文缺乏逻辑。在评改学生作业的过程中,会发现许多学生都是使用“首先、其次、然后”的词汇来连接作文,但是开头结尾和正文、段落之间、句子之间的联系并不强。为了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需要在个性化作文中帮助学生构建思维模式,让学生掌握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写作模式。许多学生的叙事方式缺乏吸引力,使用的夸张、排比、拟人和比喻等修辞方法多借鉴于阅读题和课文,缺少奇思、新思和巧思。
作文写得好的、有个性的学生,往往有一个相同点,就是他们都有广泛的阅读积累。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有量的积累才能触发质的变化。学生积累了较多语言材料之后,可以写出更好的作文。教师需要督促和鼓励学生,指导学生积累语言素材,通过阅读来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和写作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不能把眼光局限于作文书,还需要看一些科普类、传记类的书籍,可以是寓言童话,也可以是历史地理。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和书中的角色“共奋斗、同甘苦”,可以受到净化和陶冶。在平时要求学生摘录书籍中的古诗、言语、歇后语、名言警句,这些都是为学生的作文添彩的有效素材。在课外为学生介绍儿童诗歌、名言等等,鼓励学生在朗诵比赛、读书交流会中表现自己,提升自觉积累语言素材的积极性和兴趣,加深他们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经过长期的内化和积累,学生能丰富自己的资料库,减少自己的写作障碍,他们的作文也会生动起来,更有个性化特点。
个性化写作中,学生可以使用多种写作技巧。对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中专门讲解写作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丰富的表达手段。在课堂中,讲解侧面描写、正面描写、景色描写、人物描写等方法,让学生转变平铺直叙的习惯,可以创造有个性的作文。个性化作文的题目需要有一定创新,要符合新颖、简明和贴切的要求。拟题的时候可以使用并列组合法、逆向拟题法、故作玄虚法、借用法、修辞法。比如,“梅花魂”这个题目就是用了修辞的拟题方式,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新颖的题目能让人眼前一亮,新颖的表达方式能让人耳目一新。一些学生在写作中隐瞒自己的真实情绪,习惯于编造一些情感内容。对此,鼓励学生真实表达,引导他们宣泄自己的情绪。在个性化作文教学中,帮助学生正视自己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
在作文评价方面,给予学生中肯的建议。学生的作文篇幅并不长,教师的批改量并不大。对于学生写出的作文,教师可以多花时间进行批改,用合适的评语来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展示优秀作文之前,做好点评和筛选两个方面的工作。筛选的时候,尽可能选择写作能力进步比较大的学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变化。同时,选择有代表性的优秀文章,结构创新、条理清晰、词句优美都是优秀作文的特点。此外,还可以选择标题新奇、首尾呼应、字迹工整等特点的文章。利用这些优秀作文,能发挥示范作用,让其他学生能从中学到方法。教师的评语有重要意义,例如,对于写作虎头蛇尾的学生,用“行百里者半九十”来提醒学生。采用评语和提供正向引导,避免学生止步不前、不思进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有重要地位。教师应该充分领会和解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个性化指导。在个性化作文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让学生自由自在写出发自肺腑、心里所想的语言,切不可千篇一律、众口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