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珊
大连枫叶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大连 116030
旅游产业作为我国基础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提升经济总体实力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当下我国旅游产业的开发与发展,一定程度上还是建立在损坏生态环境以及过度开发的前提下,不利于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许多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景区收费不规范、欺诈消费等也严重阻碍了我国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旅游的目的是通过旅游舒缓心情,降低生活与工作中的压力与疲劳感,并体验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感悟生活,但是,许多旅游景点违规操作,引发了严重的信任危机。既是由于新经济与市场开放造成的,也是因为旅游管理不健全、分工不明确等原因造成的,使得新经济环境下旅游产业发展不健康、不稳定,不能够为游客带来贴心的服务。为此,应加强新经济环境下旅游管理力度,构建科学合理的旅游管理体制,为推动旅游产业不断发展提供保障。
从本质上来看,旅游产业就是依托于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构建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并以此为基础产生经济效益[1]。然而,在进行生态资源开发与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损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这就要求政府主管部门利用公共的权利给予一定的限制与管控,同时要求旅游公司不断完善和健全自身的商业行为管理体制,逐步强化旅游景区的服务水平,尽可能的避免对生态资源产生不可逆的破坏,科学合理利用旅游资源,确保各个区域旅游产业链的平稳、健康发展。
为了保证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安全性,为游客带来更好的旅游体验,各个旅游景区的内部基础公共设施构建应当要满足景区的最大游客接待需求以及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标准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完善的知识服务机制[2]。在开展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时,需要有充足的资金以及资源作支撑,确保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能够顺利开展。为此,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应当要基于公共权力开展相应的管理与引导工作,确保景区各项服务工作的有序开展,始终将游客在景区中的安全性放在第一位。
近几年,我国非常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旅游产业,在推动社会经济增长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许多区域政府将旅游产业视为当地经济的基础[3]。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还相对落后,旅游产业链不健全问题尤其突出,再加上当下各种新思想、新文化的汇入,对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更好的改善旅游产业服务水平,政府部门应当要加强旅游景点的管理,提高经济结构的整合速度,促使我国旅游产业更快更好发展。
从当下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来看,旅游管理仅仅是部门管理工作中的一个,但是并不是简单的上下级关系,是围绕特定的结构布局,将相关的旅游产业进行细化与整合,从而达到部门分管的效果[4]。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帮助,国家也逐渐开始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加大对旅游产业的奖励扶持力度。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许多旅游公司、酒店等都积极向旅游交通产业发展,但是这部分公司的人事权与产权并不统一。现阶段,除了中国青年旅行社、中国旅行社以及国际旅行社,其它旅行社都是以某个系统机构为主导,对旅游产业系统进行细化,不同部门也有了独立的作用。受阶段性的市场经济发展不景气的影响,宏观下的旅游产业链朝向恶性竞争方向发展,增加了市场矛盾。而旅游部门受到自身结构的限制,公司登记管理系统尚未健全,宏观调控力度不足,难以实现各部门协调发展。
在我国旅游产业不断发展过程中,各种行业问题不断出现,比如说,在旅游黄金周,许多旅游景点出现强买强卖的现象,旅游部门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打击,但是实际效果不理想,在互联网时代,这种不良行为经过网络的传播与扩散,会对景区的信用以及服务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5]。此外,伴随着全域旅游、大众旅游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在旅游产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传统的旅游管理体制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旅游发展的需求。
现阶段,已有的旅游管理体制普遍面临管理分散、职能发挥不显著等问题,在实际开展旅游管理过程中,往往产生边缘化以及形式化的管理现象。这种问题产生的后果是管理机制无法在规定的范围内开展管理工作,降低了实际管理的效果,导致政府部门无法达到宏观发展的管理标准。为此,政府部门必须要科学规划好分权与集权的关系,将旅游产业链的发展要素进行集中整合,同时统一由国家行使管理权与监督权。针对与各个地方经济发展有密切联系的部分,国家可以分权给地方相关部门,让这些部门开展旅游管理工作[6]。
在经济新常态推动下,我国许多区域的经济结构都在开展转型升级工作,然而我国公共服务体系的侧供给相对薄弱,迫使管理体制不断地调整与发展,并且也加强了不同部门的相互协作,呈现出协同化发展趋势。尤其是在政府变革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旅游管理体制以及管理水平与现代化技术手段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社会大众、旅游公司、旅游人员等对旅游管理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国家以及社会必须要加强交流合作,形成相互配合、共同前进的发展方式。从20世纪末期开始,合作治理理论被提出来以后,就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广泛应用到许多领域。该理论是将涵盖政府的所有利益关联方集合到统一的公共舆论空间中,个体以及公共部门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淡化,在双方共同协商的情况下产生共识并完成决策制定。因此,政府、旅行社等单位应当要寻求合作治理,治理主体包含有利益个体、公共部门等,在开展目标治理工作时,必须要依托于协同发展体系确定总体工作方式,之后再完善相应的决策。
对旅游产业长期开展本位管理,会阻碍到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推进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会产生不利影响,这种阻碍在旅游新兴产业中尤为明显,所以应当要逐渐舍弃本位管理,加强旅游管理体制的创新与发展。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对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资源分配方式也由传统的“积累、集中”向现代的“扩散、辐射”方向转变。为此,政府、旅游公司以及旅行社等领导要严格落实旅游管理体制,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在确保旅游资源合理分配中发挥重要作用,确定各个主体的管理职能,实现综合协调管理。
旅游产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应当要致力于打破传统发展的束缚,在已有的旅游管理体制上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创新,保证新构建的旅游管理体制能够满足现代社会主体的发展需求,努力处理好分权与集权的关系,实现协同管理与综合协调,为促进我国旅游产业不断发展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