俎 浩
(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长寿的生活方式逐渐成为人们的迫切需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仅是生活质量的提升,还有精神上的慰藉。身体健康是人们生存和生活的最基本物质条件,只有先满足了最基本的物质保证,才有精神上的升华,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我国老年人口快速增长,老龄化社会显然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需要解决的难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常务会议中,强调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并提出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创新监管的方式;建设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而体育运动作为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老年人既有悠闲自由支配时间,又有健康的紧迫感和需求,他们既是锻炼的先行者和踊跃者,又是锻炼的参与者和需求者;因此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引导老年人参与体育运动、体育消费、体育保健,是我们应对老领化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们认为公共服务作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内容,是政府的一项职能;政府是为社会民众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主体;目的是满足社会民众公共需要。总之,对于公共体育服务而言,笔者认为公共体育服务就是指从事公共体育组织的政府或非政府职能部门,为社会民众提供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来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这个日常的体育需求,包括生理上的需求和精神的需求,生理上的体育需求主要是指活动场地、场所;精神上的体育需求主要是指体育文化需求。
老年公共体育服务虽然与公共体育服务相差不多,都是由公共体育组织职能部门,为社会民众提供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来满足老年人的日常需求。但是老年人群体的锻炼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主动性、无约束性、就近性、身体力行性。
老年人是目前我国非常特殊的一部分群体,截止2019年末,我国60岁以上人口25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已达到人口老龄化程度。老年人群体在自我主观意识上越来越认识到身体的重要性,能主动参加体育锻炼,以更好地享受生活。
老年群体是60岁以上人群,基本上每天都会有很多空闲时间,锻炼时间有随机性,任何时间段都可以运动。因此,无约束性也是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特点。但是出于身体健康的角度考虑的话,下午四点左右,是空气中氧气最充足的时间,是最适合进行体育锻炼的。
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通常选择就地锻炼,例如:广场舞、散步等。大多数人不太可能开车到很远的地方进行体育锻炼,而且到过远的地方锻炼对经济收入的要求较高。
老年人们的锻炼主要以身健康为目的。每天保持一定的运动,增加身体的活力和肺活量,促进血液循环,要选择身体力行的运动,如太极拳、健步走等。对于对抗性较强、危险性较大、较激烈的体育运动,老年人还是非常不适合的。
老年人体育锻炼的选择一般都是就地就进原则,以及身体力行原则,但是目前就社区而言,并没有专门适合老年群体的公共体育服务,基本上在社区里都是一些简单的锻炼器材,这些器材也都是相对于大众群体来建设的,并没有针对老年群体的健身器材;在社区群附近也没有专门体育锻炼的场地。因此,在就老年公共体育服务的产品多元化不足,场地器材设施相对较少。
老年人的体育锻炼,也要有详细的指导、计划和科学性,但就目前而言,我国老年群体大多数都是自己盲目的选择锻炼,一般以健身走、太极、广场舞等为主。这些锻炼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锻炼的效果,但是由于每个老年人的个体不同,选择体育锻炼的方式都千篇一律的话,每个人的身体机能是否符合这项体育锻炼?对于老年人自己也不清楚。大多数老年人都是遵从医生的嘱咐来坚持锻炼的,也没有具体详细的锻炼方法。所以,对于老年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就显现出了非常的重要。目前我国社区体育指导员数量一直不足。虽然我国目前在体育专业类别上有社会体育这个专业,但是很多毕业的学生没有到社区来进行服务,这很大的原因就在于目前社区的服务功能还不完善,也没有建立相应的服务体系。也正是由于缺乏社会体育指导员,对老年人的体育锻炼没有科学的指导;从老年人本身来说,他们自身对体育的需求非常大,但是他们并没有一个正确渠道和方式去表达自身的需求。
老年人体育竞赛活动缺乏主要表现在政府行为的力度不够大,对于老年人体育竞赛,很多体育局、老干部局等相关政府对老年人体育比赛的重视程度不够,举行的比较少。其次是,随着政府的“放管服”政策的实施,构建规范开放的市场;但是体育协会、社会团体等社会群团组织对于老年人体育竞赛组织的力度也不高,老年人的体育竞赛要非常注意安全、健康、友谊、风格这四个方面。其实老年人体育竞赛的需求也是非常的大,他们无非是想通过体育竞赛的娱乐性、趣味性、健身性的这些功能,来丰富自身的生活质量,真正体会到老有所乐的目的。老年人的体育竞赛正好能够充分发挥老年人生活的追求,从而丰富业余生活。但是目前老年人的体育竞赛组织力度不够,竞赛项目单一。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城市,从地域区域的角度来讲,部分地区并没有一个全民品牌体育项目,这就造成了公共体育服务的品牌文化缺失,比如:焦作的太极拳文化、安阳的航空运动文化、济源的篮球文化、信阳的自行车赛事、以及郑开马拉松赛事等,各个地域都有自己的品牌文化体育赛事,而正因此有这些赛事,为本地区的城市不仅仅是提升了城市的品牌形象、城市的知名度,参与的人们也多了起来,同时也无形中增添了城市的体育服务,比如在焦作大街小巷的广场上都能随处看到不同群体的人们在练习太极拳,尤其太极拳的锻炼是非常适合对老年人的运动项目。但是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并没有一个属于城市自身的公共体育服务的品牌文化,这样的话对于大多数老年群体来讲,没有一个自身的公共体育服务的品牌文化,老年群体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所选择的项目就比较杂乱,形不成自己的城市体育品牌文化,有时也就不能形成长期的体育锻炼。
老年人的体育服务信息得到的不够及时和准确。老年人的信息传递大多是通过邻居、亲戚朋友、社区口耳相传的。很少从网络途径来获取信息,这就造成了信息获得渠道的局限性,因此,在信息宣传是要注意信息的时效和质量。同时也正由于城市公共体育服务的品牌文化缺失,就没有城市的体育文化底蕴。如果一个城市有品牌体育文化,尤其是对老年群体,他们就会对品牌体育文化的关注度极高,从而无形中也会提升体育活动的宣传。
201 8年,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发布的《中国群众体育发展报告(2018)》显示:截止2017年底,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才达到1.66平方米。美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6平方米。由此可见,我国老年人的体育设施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应该以社区为重点,大力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共体育设施规划建设布局,持续扩大体育设施服务供给。对新建居住区要按标准同步配套相应的健身设施,老旧小区要通过改造、补建等方式因地制宜建设非标准体育场地设施。
我国其实每年对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人才培养有很多,但是每年毕业体育院校的专业的学生几乎没有人从事社会指导员,这导致目前社会指导员的不足,可以引入相应的体育院校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到社区参加工作,来发挥体育学科的专业性,或者引入志愿者到社区参加指导工作,同时也要配对跟上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
可以根据“一区一品牌一特色”为主体来发展老年人体育运动,多让老年人参与进来,举行一些特色的活动,人人参与其中,真正是老年人感受到老有所乐。其实老年人的体育活动主要是以娱乐性、趣味性、健身性为主的,把老年人的业余生活丰富起来,充分调动老年人的积极性,来丰富自身的生活质量。
一个良好的品牌体育运动与本地区的地域文化相结合,能充分体现出该地区的文化特色、传统习俗以及人文精神。而体育的品牌文化融入地域文化也可以使这项运动更具吸引力、影响力,同时也体现出当地的民族风俗。当一个城市的品牌体育文化得以确定,就会一直源远流长,这不仅仅是对品牌体育文化传承与推广,而且也增加人们认可度以及满足感和幸福感。公共体育服务的品牌文化是对所有人群而言的,并不局限于老年群体,一个城市地区公共体育服务的品牌文化构建,才能使人们更多的参与进来,才能更好的塑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
由于老年人的消息来源比较匮乏,社区要充分利用LED大屏幕、宣传板、平面媒体等,定期开办体育知识专栏,举办体育健康讲座,或者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理,播放体育赛事以及播放一些简单易学的健身锻炼视频。甚至在社区广场同步或重播奥运会、亚运会等重大赛事的现况,不仅仅可以深入人心,还可以提高我国体育文化的宣传,同时也有利于增强老年人锻炼的意识。
随着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各级各地政府也相应的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优化资源配置,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目前对社区老年人的公共体育服务还是存在着的差距,因此,加强完善社区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要利用社区或其他社会群体来多方位开展体育组织服务、提高体育指导员的指导率,来推动老年体育事业的发展,让老年人体会到老有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