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道理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科教兴国战略更是我国发展的重中之重,我国教育一向秉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综合发展。面对社会经济的快速变化和新时代的教育事业改革,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发展也在不断迎接新的挑战,站在新时代教育的高点上对当代教育也有了新的要求。当代高校体育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在体育课中进行体育运动技能和体育运动健康知识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使其形成自我锻炼意识和自我锻炼的能力。使其掌握一定的运动项目、知识技能、竞赛规则以及对高校学生进行体育素质养成教育。加大对高校体育事业的管理力度加大对学校体育基础设施的完善,积极引导学生体育参与,使其保持养成对终身体育的习惯、态度、能力。
大一、大二、大三在校大学生,男女比例1:1。
通过知网、万方数据库搜索相关文献资料。
向老师和学生了解与研究相关的信息并收集整理。
通过逻辑思维的方式分析处理相关信息。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都在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间接的参与了课外体育锻炼,但是绝大部分参加活动的持续时间较低而且课外体育锻炼时间明显不足。课外体育锻炼学生主要以自身兴趣爱好为主;大学生体育课堂整体参与情况程度不高,表现为体育运动认知参与高于行为参与,行为参与高于情感参与,在不同生源地、年级、专业背景下不存在显著的特异性,但是在男女生差异下,女生在行为参与、认知参与的维度要好男生,男生在情感参与维度好于女生;影响大学生体育课堂参与的因素较多,没有兴趣和没有时间为主要主观因素,器材设备和场地设施为主要客观因素;大学生体育人口情况要高于我国平均水平,大学生课后锻炼动机主要为兴趣爱好和释放压力,以个人锻炼和多人组合锻炼方式为主。锻炼次数依次为:3-4次/周、1-次/周,锻炼持续时间依次为:1.5小时左右、1小时、半个小时,主要以中等强度为主。
经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但总体参与情况来看,课外体育活动情况表明频率较低,远远达不到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大部分学生控制在一周-3次,少数学生达到5-6次,极少数学生达到每天锻炼。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该校大学生对新课程改革认知情况知之甚少;大学生对高校体育教学本质认知处于空白状态;其中大学生目前还不能够全面的认识到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对于高校体育教学价值认知水平较低,在参与体育教学动机方面,其出发点主要集中在娱乐身心和结交朋友方面;大学生对于体育运动专业知识技能认知情况存在不平衡性,主要表现为:对于体育基础运动的基础知识缺乏或认识不够全面,存在局限性,缺乏连续性;大学生对于整个体育教学环境整体认识水平不足,其中物质环境认知水平不足。
学生在学校最喜欢的项目调查:男生比较倾向于有更强的身体对抗性高的运动项目,如: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以及游泳,女生往往喜欢身体对抗相对较低,身体协调,运动负荷小的运动项目,包括:健美操、羽毛球、乒乓球以及游泳。另外当代大学生对新时代性、潮流时尚性项目如拉丁舞、瑜伽、户外运动、攀岩、街舞、现代舞拳击、散打、跆拳道、传统武术、登山等运动表现出较高的热情,并对于近年来发展起来新型运动项目很多学生对其新颖的运动方式有浓烈兴趣。
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主要是以多人组合锻炼形式为主与其他同学一起组合锻炼。课外体育运动发展水平低下与我国现阶段教育发展水平中西部不平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形式多以两人以上的多人参与为主要方式。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多以团体运动项目为主要方式,比如,篮球运动、6人制足球、11人制足球、双人羽毛球还有团体类项目体操和健美操等,这也反映了大学课外体育活动的集体性和团体化。由于学生之间共同兴趣爱好他们经常在课外组织一些体育活动,这是形成派系的主要因素和固定课后一起锻炼体能训练的目的是建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为了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和人格的形成,为了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来维持,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使学生身体健康和身心健康协调发展。重视学生在大量的体育活动中,加深对体育原理和体育经验的了解,以提高体育活动的身心素质,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还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的形成和性格培养协调满足心理需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和谐发展在很多体育活动,深化体育理论的理解和经验,体育活动,增强身体素质健康。与此同时,要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的运动知识技能在实践运动活动中良好的运用。要使体育运动知识学习和运动技能的形成与心理素质发展相统一。
以相关运动训练方法原则来分析大学生体育锻炼强度有效控制前后,学生心率、体重等变化。以我国近年来全国大学生体质测试为依据,针对整理体育锻炼有效控制体重、年龄、性别、肺活量等资料,参与研究的学生心肺功能检查均正常,无其他疾病,开展有效控制前跑步成绩较差,安静心率很高,运动中心率变化幅度不高的学生体能较差。采用心率控制运动训练方法,结合有氧和无氧能力锻炼,提高心脏泵血功能。体质较差学生,每次跑步前,对学生开展力量训练,每组10RM,每周训练结束后开展下一周负荷量,每次三组,注意力量训练。提高有氧能力锻炼,以最大心率70%为训练靶心率,每两组为一次训练课程。提高无氧能力训练,以最大心率60-85%为目的,跑步以最大速度排布,心率恢复到130次/min后,重复锻炼,每天一次。
我国现代教育思想并没有摆脱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在教育上我国自封建社会起就重文教而轻体育的现象。然而,当代体育文化、先进教育观念的引入促进了我国大众群体体育锻炼的意识。不能只强调文化教育而牺牲了学生的身体健康,也不能只注重体育教育而影响到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文化教育与体育教育是一对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两者相互成就、相互促进。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地高速发展,我国高校数量不断增涨,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出现了学生人数增多与学校运动场地和器材供不应求的情况,用于体育建设方面的经费出现不平衡。体育师资人才相对缺乏并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高校,资金和人才分布的严重不平衡不能满足满足相对落后地区高校学生的需要,抑制了一部分学生的体育健康发展。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对大学生学业和就业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学生面对多重压力,不少学生在学校的课余时间有限,他们不得不课下时间钻研专业知识,从而影响了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参与率,从而也导致了大学生没有时间去掌握充足的运动技能以及体育健康知识,降低了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的兴趣。
1.学校应该加大专项资金投入,特别是学校基础体育设施的建设,同时解决学校运体育场地老化、运动器材不足等长期影响高校体育正常开展和教学普遍存在的基础性问题。
2.课外体育活动应以发展学生潜力使其掌握和运用基础的体育健康知识和体育技能知识、指导自己和他人为主要的体育活动。通过体育锻炼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促进学生个体化的形成。
3.学校相关部门有效管理和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内已与运动和课外体育活动,如:建立各种篮球、足球、田径、武术、羽毛球、网球等体育社团基地,丰富大学生课外活动生活方式。
4.加强建设体育活动的评价体系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对体育老师的评价、对体育课程的评价等,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并建立一个监督管理系统组成的领导老师和学生,实现活动的内容实施评价措施,提高整体效益的体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