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生涯教育视角的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模式探究

2021-11-21 16:30邢珺刘彤
大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生涯专业课协同

邢珺,刘彤

(哈尔滨学院 地理与旅游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86)

生涯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和终身发展等起着关键性作用。2018年5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新形势下高校开展“三全育人”的基本要求,为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近几年,高校大学生生涯规划面临就业形势严峻和就业能力不足的双重困境,在此背景下积极探索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生涯教育协同育人新模式,对促进生涯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积极引导大学生服务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新时期高校生涯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高校生涯教育的时代价值

(一)高校生涯教育的内涵

教育部在2007年发布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后,生涯教育正式纳入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生涯教育开始逐渐被大多数高校重视并明确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生涯教育通过有效地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对自身、专业和职业进行合理的认知探索、决策规划及行动,从而促使大学生在思想认知、价值探索和综合能力上不断提升。

(二)高校生涯教育的作用

高校生涯教育是在大学生四年的学习生活规划和职业发展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充分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发挥着积极作用[1]。生涯教育能够结合大学生个人兴趣、爱好、性格、特长等多种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职业发展是其人生发展的主线和中心环节,帮助大学生对自己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和定位,合理制定职业目标和规划人生发展方向[2];生涯教育能够让大学生获得最新的行业趋势、职场动态、岗位信息,培育大学生超前的职业意识,以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

二、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现实情况

(一)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重要意义

在新时代“三全育人”和“00 后”大学生个性化教育需求日益凸显的大背景下,高校育人育才工作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更高的标准,高校辅导员或专业课教师无法凭借单方面力量在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过程中持续提高大学生思想水平、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促进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证[3]。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应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思考不同学生适用的不同教育方法和内容,实现育人方法、教学内容的互补,最大效能地发挥育人优势,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

(二)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现存问题

目前,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在协同育人意识上已经有较为明确的共识,但是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在协同育人力量方面尚未形成有效合力。一是协同育人缺乏有效的先行试验田,专业课教师虽不再固守于第一课堂的授课、侧重专业知识的讲解,并且逐渐融入学生主题班会、经验交流等实践育人环节,辅导员也主动加强对第一课堂的关注和参与,但没有建立起适合、稳定的协同育人活动和载体,导致协同育人方向感和针对性不强; 二是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之间未搭建起有效的交流平台,两者针对协同育人方面的沟通较少,缺乏协同育人的良性互动,教育资源共享和融合不够,不能及时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共同商量并寻找解决方案。

三、基于生涯教育视角的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模式构建

结合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协同育人的实际情况和大学生生涯发展的特点,高校应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生涯教育为协同育人载体,充分发挥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作用,将专业思想教育、学生自律能力培养、生涯规划指导等内容系统化、体系化,将生涯教育贯穿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引导大学生成为有正确理想信念、有丰富科学知识、有强烈使命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一)做好生涯教育协同育人顶层设计和职责分工

高校教务、学工和就业等部门应按照“三全育人”总体要求,做好生涯教育协同育人规划,明确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在生涯教育中的角色分工,帮助学生设立科学的生涯目标和实现路径。辅导员负责监督和检查学生生涯规划的开展,督促和检查生涯教育阶段性目标和任务的达成,使用生涯规划工具对大学生生涯规划进行有效指导;专业课教师应对专业相关的职业前景以及从业者具备的职业能力和技能素养等有充分了解,并为学生开展生涯规划提供学科专业上的指导。

(二)设立生涯教育协同育人分阶段目标和内容

根据大学生四年的阶段性需求,高校应将生涯教育同专业学习、第二课堂活动、学科竞赛等相结合,按学期设立生涯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分级、分阶段精准开展生涯教育。高校一是要做好新生的生涯教育启蒙,利用“开学第一课”等生涯教育启蒙活动,从入学起就让大学生树立对生涯教育、生涯规划的正确认识;二是做好低年级学生的生涯目标引导教育,唤醒学生自我探索的意识,结合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生涯世界,认识专业、行业和职业,有效制定大学四年的生涯规划阶段性目标、行动计划与措施;三是做好高年级学生的生涯实践探索教育,以实习实践活动为载体,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工作世界,提升职业能力与素养;四是做好毕业年级学生的就业择业教育,加强就业指导和帮扶,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择业观。

(三)加强生涯教育协同育人信息共享和交流

通过建立协同育人线上和线下信息沟通渠道,辅导员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在第一课堂的学习情况,专业课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日常思想动态,实现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情况等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互通,帮助双方及时、深入地了解学生,提升协同育人工作效率。线上信息沟通可以在学生电子档案中增设生涯教育协同育人模块,并为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开通相应权限,使其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共享彼此掌握的学生性格特点、学习状态、思想动态和生涯规划等信息;线下信息沟通可以定期组织召开协同育人座谈会,及时掌握了解学生在生涯规划中出现的新问题,并妥善提出对策,从而有计划地调整下一阶段各自的工作内容和重点。

(四)以课程教育为生涯教育协同育人的关键基础

高校通过课程教育帮助学生获取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生涯发展观念。第一,高校应发挥“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等生涯教育课程的基础作用,建立生涯教育课程辅导员负责制,辅导员所带学生的生涯规划必修课程必须由辅导员亲自负责,应尽早唤醒大学生的生涯意识,为生涯规划和发展打好理论基础;第二,发挥专业课的课程思政作用,专业课教师要结合本专业发展趋势和学生需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在专业课程内容中融入就业观和职业观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第三,通过加强学风建设,保障生涯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良好学习习惯,不断激发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探索、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

(五)以生涯活动为生涯教育协同育人的重要形式

高校应积极探索、创新生涯教育实践活动形式,不断适应学生生涯发展需求,实现生涯教育的高质量全覆盖。一是要拓展专业课教师的学业导师职责范围,使其完成从学业导师到生涯导师的转变,专业课教师应定期组织自己指导的学生开展生涯分享沙龙活动等,引导学生合理规划学习时间、认知专业职业、明确奋斗目标,提高学生自我成长的自觉性;二是结合学生需求设计生涯体验、优秀校友交流、企业导师讲座等活动,拓展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的人脉资源,形成协同育人教育补充资源,帮助学生获取直接和间接的经验知识,使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专业的魅力、员工的敬业、行业的发展、社会的繁荣和国家的强大。

四、结语

高校生涯教育对大学生四年学习的全程、全覆盖指导和帮助,可以充分发挥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的协同育人合力,通过建立合理的顶层设计、沟通交流平台,分阶段细化生涯教育任务,发挥协同育人的最大效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国家培养一批更能满足当今社会用人需求的新型人才[5]。高校应发挥课程教育和生涯实践活动作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涯观念,掌握生涯规划的正确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信息探索能力和专业素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生涯专业课协同
创造力的“阴暗面”与“创新—保新”的协同论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我的教书生涯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16 Years in the Mines
手残党的厨艺生涯
英语笔记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
《艺术家生涯》开启莫华伦导演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