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模式研究

2021-11-21 16:15王金伟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27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委托场馆

王金伟

(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广东广州 510640)

在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体育消费需求,使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增长极。体育场馆作为体育服务的供给载体,我国的体育场馆运营效益较差,对其运营管理模式进行研究,使其运营效益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国家发布了很多关于体育场馆的政策文件,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国办发〔2020〕36号)。在这些文件中提到对公共体育场馆进行改造功能和改革机制,深化场馆运营管理改革[1,2],这体现了国家对提高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效益非常重视,民营化经营管理模式是新方向[3],在场馆建设规划期要考虑商业配套[4]。通过在中国体育场馆协会及其他网站收集国内外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相关文件,分析我国和发达国家的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模式,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探索出符合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模式意义重大。

1 国外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体制与模式

1.1 国外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体制

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是国际性的难题[5],其体制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如国家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体育管理体制等。在国外体育场馆管理体制发展的初期,大多数体育场馆直接由政府进行经营管理或者实行谁建设谁经营的体制,社会专业的运营管理团队很难参与到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中。为了提高场馆的运营管理效益,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开始呈现出多元化。政府逐步扮演监管的角色,开始出现委托运营、服务外包、体育场馆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等经营管理制度。一些国家要求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权向社会实行强制招标,吸引专业运营管理团队加入,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场馆的使用效率。

1.2 国外体育场馆的主要运营管理模式

国外主要的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模式是委托经营、非核心服务外包、内部管理模式、委托管理、基金会管理模式、行政机关直辖经营、委托公营单位、委托体育协会等,这些经营管理模式受到各自国家的经济、社会大环境及国家管理体制的影响而各不相同。

委托经营表现为受托方根据委托合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承担员工聘任、场地保养、水电能源消耗、税费缴纳等运营成本。非核心服务外包运营模式是通过把非体育核心服务外包给专业的公司进行管理,如场地绿化、保洁、安保等,从而达到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专业化水平的目的。内部管理模式是通过强制竞标制度在政府内部的业务部门进行公开竞标,竞标成功的具有该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权。委托管理是政府通过招标的形式在社会上公开招标,竞标成功的组织或个人获得经营管理权,并且由政府支付一部分管理费,补贴场馆运营的亏损。基金会管理模式是通过成立基金会,运用基金会的慈善性质募集资金,通过资金输出组建专业团队或组织对场馆运营管理。委托公营单位、委托体育协会经营管理模式具有共同的特点,都是通过委托的形式,让有资源专业的团队对体育场馆进行运营管理。

由此可见,委托经营是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趋势,通过委托经营的模式实现体育场馆专业化运营管理,提高场馆的资源利用效益,创造出更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国外体育场馆的公共服务特点与收支结构

2.1 国外体育场馆的公共服务特点

体育场馆作为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载体,在满足社会对体育服务的需求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国外的体育场馆中,不同规模的体育场馆提供的公共服务具有很大的差异,大型体育场馆主要是通过举办高水平职业体育赛事和大型演艺活动为居民提供观赏性公共服务及其他配套服务,用以满足居民对高水平赛事、演艺活动的观赏需求。在没有赛事或演艺活动时,大型体育场馆只对外提供配套服务,如餐饮、住宿和休闲娱乐等服务,基本不对外提供全民健身服务。国外通过社区体育中心提供参与性的全民健身服务,是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民健身运动会的主要载体。各俱乐部通过社区体育中心为居民提供体育运动专业知识的咨询,注重社区体育服务的供给[9],提供有偿的各类体育运动培训指导服务,同时社区体育中心也是国民体质监测的基地。

在国外,许多非营利组织和慈善机构为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提供帮助,这些组织和机构在积极参与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同时,也经常捐赠资金保障社区体育的发展。在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中,志愿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大型体育场馆举行的各种赛事、演艺活动中的工作人员大部分由志愿者担任,志愿者渗透到基层、中层和高层工作人员中。在社区体育中心,志愿者在体育场馆管理、运动指导、咨询和运动康复等方面同样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运营管理过程中降低了人力成本的支出。

此外,国外很多大型体育场馆在运营管理中为了保证稳定的客源实行会员制,甚至有些场馆只对会员开放。在社区体育中心,会员制是最普遍的运营管理方式,针对会员的需求,为会员提供针对性高质量、内容丰富的专属服务。

2.2 国外体育场馆运营收入及支出研究

国外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灵活运用了财政手段[6],收入来源多样化,包括租赁、无形资产开发、票务、纪念品出售、举办大型活动等收入。其中,租赁收入是国外体育场馆运营中基本的收入来源,具体包括体育场地、商铺、设备等,除了收取租赁费用外,场馆运营管理者还对举办体育赛事或演艺活动方收取门票、收入分成。重视经济效益的开发[10],无形资产的开发是国外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重要收入来源,无形资产开发的具体内容有场馆广告牌的设置、体育场馆的冠名权[8]、特许经营权、专有技术、商誉等,在国外,无形资产的收入可以有效地减轻场馆日常维护、建设的资金压力。大型体育场馆的核心业务是举办各种级别的大型体育赛事、演艺活动或会议会展,提高场馆的利用效率,拓宽体育场馆的收入渠道。除了举办大型活动创收外,体育场馆通过完善配套设施为居民提供服务,在赛事活动期间或非赛事活动期间为居民提供酒店、餐饮、停车、购物等配套服务,扩大场馆的收入渠道,吸引更多人群。运用场馆连锁经营,降低运营成本,形成标准化运营品牌,提高品牌竞争力,实现运营管理团队输出,增强创收能力。

国外体育场馆的支出形式主要有2种,即运营支出和非运营支出。运营支出指工作人员薪酬、能源费用、差旅费等,运营方通过大量招募志愿者的形式减少人力成本的支出;非运营支出包括贷款利息等财务性支出。

3 国内体育场馆的基本运营管理模式

我国的体育场馆大多由政府投资兴建,属于社会公共体育服务设施,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服务功能供给不同[11]。很多大型体育场馆在建设之初是为了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在功能设置上没有考虑到赛后场馆的利用,场馆功能较为单一,加上事业单位的形式对场馆进行经营管理,缺乏专业的运营管理团队,场馆的营收能力较低,加上大型体育场馆设备的能耗和维护成本高,需要政府长期投入资金才能维持生存。

我国主要的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模式有事业单位管理模式、服务外包模式、合作经营、股份制经营、BOT或ROT经营管理模式、承包或委托运营管理等模式。我国最早采用的是事业单位自主经营模式,该模式分为全额拨款管理、差额拨款管理、自收自支3种,根据场馆所在地的不同实行不同的经营管理模式。为了保留体育场馆的事业单位性质,实行企事业并轨经营管理模式,既使得性质不变,又可以通过专业的经营管理团队提高场馆的运营效益。委托经营管理模式是政府投资建设场馆后不再组建事业单位,而是把场馆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经营权直接对社会招标,吸引专业运营管理团队,满足居民逐步提升的基本需求、拓展需求、引致需求[7]。

综上所述,我国体育场馆管理模式正在逐渐地从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向由社会专业团队运营管理模式跨越,大量政策文件鼓励社会专业团队加入到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中,“两改”工程的推进对高效利用我国场馆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4 我国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现存问题及改革方向

4.1 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国家体育管理体制和历史发展的因素,使得我国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存在许多问题。第一,公共体育场馆的产品性质和发展定位不清晰,我国体育场馆的主要性质是非经营性资产,不清楚体育场馆服务属于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过度注重社会效益的产出或经济效益的产出都是对体育场馆本质属性认识的偏差,只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协调,才能实现场馆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发展[12]。第二,体育场馆的财税政策落实不足,场馆赋税过重对体育场馆的运营资金压力过大;财政的资金补助不足,能源费用按商用标准收取,大大增加了场馆的支出。第三,大型体育场馆功能单一、场馆维修成本高。早期建设的大型体育场馆主要是为了满足赛事举办的需求,其注重外观的设计,功能比较单一,难以满足多功能供给需求,后期维护成本高。第四,传统的事业体制经营模式需要改革,传统的经营管理主要靠国家财政补助,运营上为避免责任,除完成体育行政部门下达的任务外,基本不对开放。

4.2 国内运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方向

近年来,国家发布了很多关于体育场馆“改造功能,改革机制”的政策文件,从中可以看出我国机制改革的方向。第一,在满足公益服务的前提下不排斥经营,建设体育场馆的主要目的是为居民提供公共体育服务,与此同时,适当开展经营性活动可以创造就业机会,拓宽场馆的收入结构,降低场馆运营维护的资金输出压力。第二,拓宽公共服务内涵,创新场馆经营管理模式。根据不同规模的场馆,提供不同形式的公共体育服务,如大型体育场馆提供赛事活动的观赏性服务及相关配套服务;全民健身中心、社区体育中心向居民提供参与型的全民健身服务。第三,提升场馆自身经营能力,减少运营管理成本。第四,创新运营管理模式,打造场馆价值链,综合场馆的资源,在开发体育核心功能的同时,拓展与其他产业如文化、娱乐、休闲、演艺等的合作,拓展产业链条。第五,鼓励社会专业力量参与管理,在保证场馆公益性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建立反馈机制了解居民需求[13]。

5 结语

国内外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模式均受到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体育管理制度的影响。在运营管理模式上,表现出由政府负责运营管理向委托社会力量专业化管理的逐步转变,运营收入结构趋向多元化,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降低运营成本的支出,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由管理者逐渐向监管者转变。在体育公共服务上,由最初单一的体育服务功能供给逐步转变为多元化服务功能供给,体育配套服务功能、体育延伸功能等不断实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体育场馆能够实现智慧服务功能的供给,如智慧停车、智慧观赛、智慧赛事互动、智慧管理、智慧导航等。

总而言之,纵观国内外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模式,委托社会专业团队进行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是未来的大方向,国内传统的事业单位型体育场馆管理模式将逐渐被取代。资源获取是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重要内容,未来更有可能实现体育场馆的智慧化管理或体育场馆作为资源实现平台,通过项目合作的形式进行运营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委托场馆
汽车委托外加工零件自动化配置管理
北京冬奥会场馆:科技“建”证可持续发展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神秘人约在几点碰面?
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个股盘中突然暴涨暴跌原因分析
国外体育场馆构建及融资模式
《UFI全球场馆地图》发布亚太区展馆总面积为全球第二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