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韵真
(福建师范大学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福建 福州350117)
高校实验室是科研创新的重要场所,近年来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也为各高校敲响了安全警钟,在追求科研成果的同时,要确保实验室师生的健康与安全。然而,原有的“放养式”“一刀切式”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更高标准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要求,创新一种科学、有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迫在眉睫。
高校实验室数量众多,实验室内开展的研究项目多种多样,安全管理难度较大。高校实验室主要分为本科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创新实验室两大类,又分别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光电、机械、电气等学科方向。因此,对实验室采用统一的管理标准不符合实际,亦有管理标准太过宽泛或管理标准过于死板,不适用于实际管理的情况出现。为了实现差异化、专业化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应首先摸排实验室危险源特点,根据危险源的类别和风险级别,确定实验室安全类别和风险等级,再根据实验室安全类别和风险等级这两个维度,制定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和管理要求。
北京化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贵州大学等高校制定了实验室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办法。北京化工大学建立了基于危险源辨识的实验室分类、基于风险评价实验室级别划分、根据管理措施及成效进行实验室安全达标验收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1]。浙江师范大学根据实验室试剂耗材、实验设备、实验过程和实验废弃物等因素,将实验室安全风险分为一般危险、较危险、危险、高度危险四个等级,实行分级管理机制[2]。张军提出了13类危险源辨识和4 类评价指标,将高校实验室划分为6 类,构建安全风险精准评价与分级管理体系[3]。
部分高校通过组织各实验室开展危险源辨识,采用定量、定性或综合评价的方式对危险源可能造成的风险程度进行评价,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实验室安全分类和风险分级,实现对不同安全类别和风险等级的实验室差异化管理。
实验室危险源是指实验室内可能导致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空间区域、设备及其位置等。危险源辨识指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风险评价指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事件带来的影响或损失进行评价,及对现有管控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准确辨识实验室危险源,摸排编制危险源分布清单是高校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价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科学合理地开展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价的基础[4]。
实验室安全分类分级是根据危险源的特征和引发危险的严重度开展安全风险评价,并实行专业化安全管理。实验室房间为进行安全分类和风险等级的认定的单位。
根据危险源的特性,将危险源类别分为化学类、生物类、物理类、机电类、电子类、其他类,根据风险程度给每类中不同的危险源划分风险等级,由一级至四级,风险程度依次降低。
实验室安全分类依据实验室所涉及的危险源特性进行划分,包括化学类、生物类、物理类、机电类、电子类、其他类。实验室安全类别与该实验室存在的最高风险等级的危险源类别一致,若同时存在两个及以上最高风险等级的危险源,则实验室类别为两类或多类复合。不属于上述五类危险源的实验室为其他类,主要包括社科类实验室、艺术类实验室等仅涉及水、电安全风险的实验室。实验室安全分级依据实验室使用或存放的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将实验室安全风险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相应的安全风险程度依次降低。实验室安全风险等级与该实验室存在危险源的最高风险等级一致。其他类实验室为四级安全风险实验室。
实验室安全分类分级实行动态管理,新建或改建实验室应开展危险源排查,列出危险源分布清单,并交由所在学院认定实验室类别和风险等级。实验室的危险源使用和存放情况发生改变,应当重新认定实验室类别和风险等级。由于高校实验室实验项目的复杂性和实验条件的多变性,为确保实验室类别的等级符合实际,实验室分类分级应实行年检制度,每年末对于使用方向改变的实验室及时调整分类分级结果,以便准确实施安全监管。
四级安全风险实验室不涉及危险源管控,管理要求主要为落实各实验房间的实验室安全负责人负责本实验房间的安全管理工作;制定相应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并张挂上墙;实行实验室安全准入管理,完成学校实验室安全培训考试系统在线学习,考核合格并签订实验室安全承诺书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及时做好实验室的卫生,确保实验室环境整洁、有序;对在实验室开展工作的人员进行用水用电安全指导;规范实验室日常使用,保持实验室卫生整洁,执行值日制度;需配齐备用钥匙,专人保管;安全巡查频率为每月一次。
三级安全风险实验室涉及的危险源包括24 小时不断电设备、较多弱电设备和机房等,因此,在四级安全风险实验室的管理要求基础上,还需做到加强用电安全、用水安全管理,重视不断电设备安全管理;实行实验室安全准入管理,完成学校实验室安全培训考试系统在线学习,考核合格,通过各实验室准入培训和准入资格认定,并签订实验室安全承诺书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加强安全教育,应对在实验室开展工作的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实验室安全知识、安全规范及安全操作技能等安全教育培训[5];安全巡查频率为每月一次。
二级安全风险实验室涉及的危险源包括化学品、实验气体、病原微生物、激光、强磁、加热设备和特种设备等,因此,在三级、四级安全风险实验室的管理要求基础上,还需加强化学安全管理、气体钢瓶管理、生物安全管理和对有风险的设备的运行管理,要制定并张贴安全操作规程;明确实验室安全负责人负责本实验房间的安全管理工作,明确实验室药品采购经办人和危险废物管理经办人;实行实验室安全准入管理,完成学校实验室安全培训考试系统在线学习,考核合格,通过各实验室准入培训和准入资格认定,从事生物类、辐射类、特种设备类及其他国家有特殊要求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参加专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证,并签订实验室安全承诺书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加强安全教育,对在实验室开展工作的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实验室安全知识、安全规范及安全操作技能等安全教育培训,组织实验室人员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学院或学校开展的消防应急演练和实验室安全应急演练;存放病原微生物和特种设备等危险源的重点场所需安装门禁和监控设施;安全巡查频率为每两周一次[6]。
一级安全风险实验室涉及的危险源包括管制类化学品、较危险实验气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放射源、大功率设备等,因此,在二级、三级、四级安全风险实验室的管理要求基础上,还需加强管制类化学品采购、存放、使用、处置管理;P1、P2、P3 实验室需报学校备案,严格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和国家及本省有关规定管理;涉源单位须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加强危险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做好设备操作的个人防护和应急措施;实行实验室安全准入管理,完成学校实验室安全培训考试系统在线学习,考核合格,通过各实验室准入培训和准入资格认定,从事生物类、辐射类、特种设备类及其他国家有特殊要求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参加专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证,并签订实验室安全承诺书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加强安全教育,对在实验室开展工作的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实验室安全知识、安全规范及安全操作技能等安全教育培训,组织实验室人员每年至少参加一次消防应急演练和实验室安全应急演练;存放剧毒品、病原微生物和放射源等危险源的重点场所需安装门禁和监控设施;安全巡查频率为每周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