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野
(西南民族大学 外国语学院,四川 成都610041)
现阶段,在信息网络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大数据时代应运而生,其对于社会经济等领域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当前网络信息量处于不断增长的趋势,有效拓展了数据种类和数量,明确提出了对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与高校学生受教水平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而且在高校自身发展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和优势。所以要促进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应与社会发展新形势密切联系在一起,加强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实现教学档案管理模式的有效创新与变革,不断提高档案资源利用效率,在整体上为高校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首先,周期性和专业性。在高校教学档案方面,其档案的周期性特点显著,要以学期或学年进行分析。通常来说,学科的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要合理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满足科学性与可行性等要求,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内容形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特点也极为突出。
其次,通过分析高校档案工作内容,其复杂性、繁琐性等特征得到了充分体现,比如教师个人教学档案、专业设置等方面。在教学档案资料的形式中,图表、电子等形式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复杂性不应忽视。
基于大数据视角,计算机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中,对高校档案工作的开展产生了极大影响。大数据技术可以有效创新档案管理手段,发挥出计算机一系列优势,如高存储量、处理迅速等优势,不断提高档案信息服务水平[1]。同时,借助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教学档案网络管理软件系统的顺利构建,为网上移交档案、网上查阅下载等提供便利性。总之,大数据技术在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档案信息服务模式创新性目标的实现。
在高校内涵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要想提升教学档案信息利用水平,对于公开的教学档案资料,要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利用者充分掌握教学档案信息提供了便利性,以此来不断提高档案资源的共享性[2]。同时,在大数据技术的推动下,可以有效提高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使其更加便于辅助网络教学等工作。
基于宏观视角,我国档案管理法律制度得到了陆续推行,基于微观视角,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特殊性显著,各院系教学档案收集、整理的执行标准并不统一,既而影响着教学辅助档案信息化建设。
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虽然计算机网络等硬件设施在高校内部得到了配置,最大限度地符合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需求,但是硬件设施闲置状态严重,而软件设施尚未得到有效更新,进而无法发挥出教学档案的信息化优势。与此同时,一些高校在教学档案资料库建设方面,仍然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案卷级目录系统尚未得到有效构建,而诸多高校对于构建全文数据系统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再加上不同系统之间数据缺少有效的兼容性[3],信息存储介质和存储形式的差异性显著,不利于教学档案信息的网络查询和利用,无法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
在大数据时代,明确提出了对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要求,尤其在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等方面,应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架构,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但实际上,一些高校档案室人员存在着兼职现象,专职档案管理人员严重缺失,无法有效跟进工作,从而不利于提高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工作水平。由此可以看出,必须要加强专业型人才建设,不断提高队伍建设水平,实现档案管理人员复合型人才培养与转型目标。
在高校教学管理中,教学档案是重要的构成内容之一,所以要从高校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完善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对教学档案建设目标、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权责范围等予以高度明确,引导教学档案管理人员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与此同时,应加强各院系教学档案管理责任制的构建、完善,教师在教学档案收集、整理后,应及时上交给上级部门[4],为档案统一汇总和存档创造有利条件。
此外,学校相关负责人要不定期开展教学档案检查工作,进一步完善其奖惩机制,实现全方位、多角度领域的抽查,从而有效推进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在奖惩机制中应做到奖罚分明。对于工作表现良好的教师,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反之,则采取相应的处罚,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师在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参与度。
对于高校而言,要想实现教学档案与大数据的顺利整合,要将教学档案原始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原则体现出来,应大力建设教学档案数据库,促进教学档案大数据分析、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基于此,高校应对国内外数据库建设成功经验进行参考分析,从本校现有资源基础条件出发,长远细致的规划数据库建设,基于通用性、标准化要求,实现文件条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的顺利构建,确保教学档案数据资源与兼容性、安全性、功能性等需求相一致,顺利归档高校教学档案资源信息,实现共享性、实时性目标,从而有力扶持高校教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不断提高教学档案资源共享水平。
1.对于高校来说,应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相关规定要求贯彻落实到位,践行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原则,灵活运用集中、分级管理方式,加大二级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加强专业化档案管理领导小组的设置。在各个教研室内,应加强对分管档案工作负责人员的合理设置,争取对学校一级档案归档范围予以明确。各系在整理教学档案后,二级档案归档范围应及时确定下来,并第一时间上交,确保学校档案室及时了解情况,从而给予档案利用效率的有效扶持。
2.基于互联网技术视角,网络技术在师生获取信息方面发挥着明显优势,对于教学档案管理人员来说,应提高对校园网建设的高度重视,积极落实办公自动化,进一步拓展教学档案服务的范围和渠道,与全校师生保持紧密距离[5],旨在将网络传播的一系列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如便捷化、迅速化等,促进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借助信息化交流平台,可以明确档案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再加上先进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技术,对于开展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在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中,人才的作用不容忽视,所以高校应提高对建设教学档案管理队伍的重视程度,提升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储备能力,不定期开展培训活动,确保档案人员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同时档案管理人员应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灵活运用,大力整合好相关信息数据,深入分析教案中涉及的内容。
在培训现有人员技术能力的同时,高校应面向全社会,加强专业型人才的吸引和引进,将从业人员兼职现状转变过来[6],基于全职形式,有效落实相关管理工作。在具体培训过程中,应重点涉及网络信息管理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不断规范从业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思想,确保工作顺利完成。借助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将管理档案信息资源予以综合,将有价值的数据信息提取、挖掘出来,确保全面档案管理模式的顺利构建。
总之,在大数据时代,加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势在必行,高校要积极融入创新元素,不断创新教学档案管理模式,避免流失不必要的教学档案信息资源,构建共享、安全、高效的教学档案管理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