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峰红
(太原市和谐水务设计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对于城市供水系统而言,在总体规划与设计中,给水管网的设计与施工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城市供水系统中管道、阀门以及附属设施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些部分占据项目总投入资金的70%以上。因此,在日常的工程实践中,应该充分了解工程的实际情况,掌握资金的应用状态,然后确定最为经济合理的给水管网设计方案,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用水需求,达到工程综合应用效果的提升。下文将具体分析市政给排水设计中输水方式及管网分区问题,并提出相关切实可行的工程措施。
市政给排水工程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一般会选择多种输水方式,常规的有压力流输水方式、重力流输水方式、重力与压力联合输水方式。
压力流输水方式适用于水源水位低于水厂水池水位的情况,该方式主要通过加压泵加压进行输水。对于水源水位过低,与水厂地形高差较大的情况,若一次加压,不仅加压泵所需扬程较高,且管道长期在较高压力下运行,安全性较低。此时,可以选择分级加压输水方式,不仅能减小加压泵所需扬程,还能减小管道运行压力,但加压级数的增加势必造成加压泵站一次性投资费用的增加。为此,在实际工程设计中,需根据具体情况,对加压输水的分级数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选用[1]。
重力流输水方式主要应用于水源水位较高的供水系统,这种输水方式的前提是水源与水厂水池的水位高差,足以克服输水管线的沿线和局部水头损失,实现自流输水。重力流输水方式中若水源地形较高,与水厂地形高差过大时,还需在管线压力较高点设置减压阀,以确保管道运行安全。此外,还可通过减小输水管线管径,在同等输水流量下加大管线输水损耗,减小输水管线压力。
重力与压力相结合的输水方式,适用于水源水位较水厂清水池水位高,但二者高差不足以克服输水管线损失,还需在输水管线中途设置加压泵加压的情况。另外也有压力与重力相结合的输水方式,这种情况是在输水管线沿线中途有地形高点,此时,先通过加压泵加压输水至管线高点,再自流输水至水厂水池。
输水方式的确定,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来分析,综合考虑水源条件、地形高差、供水水量、水压等因素,并确保所选输水方式符合当地的输水管理要求,这是最为基础,也是确保输水效果的主要因素[2]。
在输水方式的确定中,可以根据设计要求使用I、Q、Z1、Z2分别表示供水距离、流量、水源水位、水厂水池水位,当Z1<Z2时,选择使用水泵加压输水方式,并根据工程规模、管线损失等,经过水力计算确定水泵的流量、扬程参数以及所需的加压分级数。当Z1>Z2且足以克服输水管路的输水损耗时,应选择使用重力流输水方式,以达到节能输水的目的,但是必须要综合分析管线水力坡度、地形坡度等方面的因素,确保输水方式达到最佳效果。如果经过综合分析发现可以选择使用重力输水方式,还需结合具体的情况来确定最佳的输水管道直径参数,以能够达到重力输水的标准和要求。但是如果地形高差过大,此时应该在管道的合理位置上布置减压阀,以调节管道内部的压力。
实际工程中输水方式的选择,需结合具体的工程情况,综合考虑输水管线沿线地质条件、地形变化、管线长度、管路损失等多种因素,通过水力计算,并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选择,确保所选输水方式经济、合理。
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对于一些供水面积较大的城市,合理确定管网分区,可消除因供水区域过大造成的供水水量水压不均衡、供水管网承压能力较高、供水不节能等问题。在进行管网分区设计时,首先应该考虑到阶层数方面的要求,也就是说在进行分区系统设计中,第一层主要是设定为配水层,第二、三层主要是控压减漏层、改压体制层等,但在具体的设计方案确定中,需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布置系统阶层数。一旦明确了阶层数,就要进行合理的分区规模设定,此时应该将水压平衡的参数作为基础数据,综合考虑各分区所需的供水水量、控制水压、地形高差等因素,初步划分供水管网分区[3]。
对确定好的管网分区方案应结合相关水力计算不断优化,以确保各分区位置和进水点能够满足各区域的用水需求,必要时还应进行相关的水力模拟运行实验,以检验管网分区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当前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中,节能发展与环保问题得到了人们的重视,所以,在市政给排水设计的过程中,对于管网分区方案的确定,也需对节水节能技术充分考虑。
首先,在设计过程中,为了达到节能供水的目的,对于分区管网充分考虑采用叠压供水方式,即做到对上游管网余压的充分利用,通过设置无负压加压设备,并采用变频调速,根据用水情况,实施调整加压泵运行工况,确保水泵始终在高效段运行,达到节能供水效果。
其次,在管网分区方案确定阶段,为了将用水效率提升,在设计环节,针对设备与材料的选型,需积极采用环保理念,确保节水性能得到提升。在材料与设备的选型上,尽量选择节水性能好的材料和设备,从而将给排水系统的节水效果提高。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管网分区方案确定环节,采用科学的节能供水技术,可大大减小供水能耗,减低供水运行成本。
管网分区方案的设计中,还需要从经济性的角度出发来进行分析,结合总体造价确定合适的工程方案,这是提升管网分区效果的主要措施。管网的分区与规划中,应确定合适最佳造价方案,能够考虑到泵站的总体造价以及维护费用等方面,能够实施全面的经济性的评价与分析,还要综合分析给水管网的一次性投资及日常运行中的电能损耗问题,了解管网在运行中的年平均动力费用,从而可以了解市政给排水系统的造价参数,选择最为合适的造价方案,保证管网分区规划的效果符合要求,提升管网分区总体应用效果[4]。
综上所述,在市政给排水系统在设计中,传统输水方式和不合理的管网分区,导致供水系统运行效果较差,供水保障率较低,给人们的正常生活用水带来不便。因此,对于市政给排水设计,应该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合理选择输水管线输水方式,并对城市管网合理分区,在确保供水系统良好运行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提升节水节能效果,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节能供水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