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鹏飞
思维导图以图形的方式展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点与图像、线条和颜色之间的记忆链接,在复习和记忆等学习环节中被广泛采用。小学数学教师在复习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应用思维导图,这样有可能帮助学生快速梳理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升数学复习的教学效率。
在思维导图中合理标记节点,利用节点掌握基本概念,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数学知识点记忆和复习的环节中,帮助学生建构系统的知识体系。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和节点的标记,可以准确把握关键概念或核心知识点,每一个节点就是一个知识点的概括。
节点的标记使得知识点更具有可视化的特点,通过举例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在讲授“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思维导图的节点上列出各种运算定律的定义,并进行举例。学生在复习“加法交换律”知识时,应该在思维导图的某个节点上写下加法交换律的内容“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然后以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举例“甲数+乙数=乙数+甲数”“a+b=b+a”,又或者是具体的运算案例“32+23=23+32”等等。学生在复习乘法分配律等运算定律时,都可以采用节点标记的方法,将知识点进行罗列,并辅以举例,兼顾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绘制思维导图,建构知识体系,加深理解。
核心知识通过思维导图节点标记的方式得以直接而清晰地呈现,学生通过对知识点的概念解释和举例,具体地理解了知识点,“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进行例题的选择补充,强化了他们对实际数学问题的解答能力,不仅会做题而且知道题目以哪个知识点作为出题依据。
数学学科极其讲究知识点之间的各种逻辑关系,只有厘清了知识点间的逻辑,学生才能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以多种思路有条理的从容应对。学生通过对分支的组合,较为清楚地发现隐藏在知识点之间的层级关系。
在讲授“圆柱与圆锥”的时候,圆柱与圆锥是主干关键词,下面分出两个大分支,一个是圆柱,另一个是圆锥。分支之间也是存在层级关系的,大分支是体现主干中一级主题的重要形式,圆柱和圆锥在教学中自然是并列的分支关系,学生可以使用不同颜色标注各分支,这样方可保证思维导图的脉络更加清晰和简洁。在圆柱这个分支中又分出来很多知识点节点,比如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的定义,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以及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和公式表达等知识点,这就需要联系知识点节点的整理方法进行梳理。在整理圆锥这一分支的相关思维导图时,应该是和圆柱分支相似的,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建立圆柱知识点的相关思维导图,然后引导学生效仿制作圆锥思维导图。学生需要在思维导图中以主干分支的形式整理,并在分支中标记节点,梳理不同知识点的层级关系。
学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对思维导图中的核心知识点和典型例子进行强调,如可以在其下方以下划线或者颜色标注的方式突出强调,也可以绘制图形,在图形中加以强调知识点和案例,运用多种方式呈现知识点中的层级关系。
教师在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时,要注意对知识点的延伸拓展,不能仅仅是对知识点的简单罗列,复习是知识的二次升华。通过提问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在问题中深化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
在复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与特征”时,可以应用思维导图辅助复习,并穿插相应练习进行实际问题训练。学生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引发新的思考,并适当地总结。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主干与分支之间以线条相连接,运用不同形状的箭头指示各知识点的层级或者递进关系。比如在复习三角形三边关系特征时,学生在思维导图中写下疑问“三角形三边有什么关系”,然后以箭头直接指出“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甚至可以在导图中以图形的方式呈现答案。教师可以在此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列举例题充实导图,例题是对知识点是很好的延伸与拓展。学生复习这些知识点时,可以清晰地理顺这些问题和答案的逻辑,自然就能够对这些知识点熟练运用。在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借助不同形状的箭头连接各分支,借此将节点的层次性与分支的延伸加以体现。思维导图兼顾文字、线条和颜色的运用,便于形象直观展示出各知识点间的层级联系。
学生通过分析思维导图,能对其所展现的知识层次予以理解,主动参与知识整理活动,本身就是一轮复习,然后再以知识内在联系为依据,绘制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网络图,对知识点的应用,就是第二轮复习。通过这样图文并茂的方式,既能丰富复习的形式,又能对知识要点进行提炼总结,还可以提高复习课的趣味性及有效性,可以说是“一箭三雕”,何乐而不为。
学生通过对思维导图节点的完善,理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和层级关系,并能够以例题的方式延伸拓展,加强对学生们的逻辑思维培养。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引入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提升数学复习教学效率,从小培养学生们的梳理知识点的能力,这对学生们提升数学素养是有很大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