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鑫
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不管是认识水平还是接受能力都比较有限,科学实验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可以促使小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科学知识,并且还可以让小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科学知识的乐趣,给学生充足的学习动力。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提升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以此充分发挥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要价值。
低年级小学生的思想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大多数小学生家长都是在督促小学生数学、语文、英语等这些主课课程的学习,很少会有家长督促小学生认真的学习科学学科知识。这就致使小学生在心里形成了主科课和副科课的概念,并片面地认为副科课学好、学坏都不重要,因此,很多学生对科学实验教学不够重视,在教学课堂上存在敷衍了事的情况,严重影响着小学低年级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有些低年级小学生非常喜欢上科学实验课,这些学生在科学实验教学课堂上的表现一般都十分地积极,并且很想自己亲自动手操作整个实验。但是一些科学实验的操作比较繁琐,具有一定的难度,很容易致使动手能力还不是很强的学生产生畏难心理,不相信自己可以动手操作好。还有一些小学生则是存在学习惰性,不愿意自己去操作,导致小学生在科学实验中的操作参差不齐,最终对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造成严重影响。
现如今,多数小学生都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其中很多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都喜欢各自为战,合作意识非常的薄弱。在小学低年级科学实验教学中,这些学生也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操作科学实验,不愿意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虽然科学教师做出了指导,但是很多小学生还是一意孤行。这样不仅不利于小学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同时还影响小学生团结合作能力的发展,阻碍了小学低年级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对于小学科学学科来说,所有的科学理论知识都需要由科学实验来支撑和验证。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可以促使小学生积极、自主地去探究和学习未知的科学理论知识,在实验中认识和验证真理。同时,科学实验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还可以促使小学生对科学理论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对于低年级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更加有助于小学科学理论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习的过程不单单是积累知识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传统的小学低年级科学理论教学中,教师通常是简单地将科学理论基础知识直接灌输给小学生,忽视了对小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也将影响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小学低年级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小学生通过实验,便能够发现问题,这时小学生出于好奇便会自主地展开探索,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小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小学低年级科学教师在实际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若想提升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将小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转变以往以自身为主导的科学实验教学模式[1]。小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再加之,科学实验教学通常需要使用到各种实验器材,教学的内容也十分的丰富有趣,很容易便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十分有助于小学生科学知识学习兴趣的激发。
小学低年级科学实验教学有效开展,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十分有利。因此,小学低年级科学教师在具体开展实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加强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若想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小学科学教师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科学实验教学活动[2]。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小学生在思考问题时通常都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小学生思考问题时便会逐渐地由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但是,由于年龄的局限,即便小学生可以用抽象思维思考问题,但是依然和形象思维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很多小学生通常都是一时兴起的学习和探究科学知识,很难准确地掌握事物的实质特征。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必须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科学实验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各个学习感官,促使小学生懂得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事物。例如:学习《磁铁能吸引什么》一课,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活动时,可以为小学生准备一些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实验材料,其中既要包括可以被磁铁吸引的材料,像曲别针、螺丝钉、钥匙等,还要包括不能够被磁铁吸引的材料,像塑料吸管、塑料杯、报纸等。随后让小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操作,将这些材料按照磁铁是否可以吸引进行分类。最后引导小学生总结这些材料的特点,并得出结论:什么样的东西可以被磁铁吸引。显然这是一个有效的科学实验,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小学低年级科学教师在具体开展实验教学活动时,可以合理地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既可以按照小学生自己的意愿自由地组成不同的小组,也可以遵循互补性的基本原则进行小组划分[3]。并精心地设计小组合作科学实验探究任务,促使小学生明确科学实验的主题和目标。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低年级科学实验,除了可以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外,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例如:小学低年级科学教师在讲《观察我们的身体》这一科学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各个学习小组,通过民主投票的方式选出小组长,并由小组长根据组员的不同优势为其安排不同的角色,像汇报员、记录员等,让每一个组员都能感受到自身在学习小组内的存在价值,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小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科学实验教学活动中,同时还可以促使小学生更加的肯定自我,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在完成学习小组划分和组员任务分配后,小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彼此和解剖人体模型,更加深入的了解我们的身体构造。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生不仅可以深刻的理解科学理论知识,同时还可以认识到在小组合作在科学实验中的重要性。
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小学学校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已经十分的齐全和完善[4]。小学低年级科学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活动时,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价值,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科学实验教学的开展,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同时还可以帮助低年级小学生更好的完成科学实验。例如:小学科学教师在讲《发现生长》这一科学实验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设计教学视频,将生物的生长过程,制作成一个加速版的视频,从一颗种子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小学生便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另外,教师还可以将一个人的生长过程制作成视频,从呱呱落地的婴儿到坐立、爬行、行走,再到逐渐的长高,成人,最后年迈。在这一过程中,除了可以进一步加深小学生对生长的印象外,同时还可以促使小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短暂,从而更加的珍爱生命。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有效地降低科学实验的难度,帮助小学生更加轻松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并且还可以发展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活动中,之所以教学的有效性较低,就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单向的知识传授,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的位置,教师主导着整个课堂教学[5]。这对于低年级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很难促使其对科学实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学生的参与性较低,实验的有效性自然就有待提高。因此,小学低年级科学教师在具体开展科学实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科学实验中来,以此切实地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小学科学教师在讲《身体的“时间胶囊”》一课时,可以提出问题:该实验都需要使用到哪些工具?需要记录哪些数据呢?通过问题的设置,趋势小学生积极、自主的展开思考,并对这一科学实验产生探究的欲望,以此达到更好的科学实验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低年级科学教师在具体开展实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若想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重要价值,就必须注重提高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科学实验教学活动;其次,通过小学合作的方式提升小学低年级科学实验的有效性;再次,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科学实验教学,丰富科学实验教学的形式与内容;最后,加强与小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小学生的参与度,进而达到更加理想的科学实验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