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伟,刘建平,钟 泓,黄细嘉,蔡 红
王金伟:大家好!欢迎参加“新时代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专题学术对话活动。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目前,我国红色旅游正经历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在这样的一个关键节点,开展本次讨论活动意义重大。今天,我们主要围绕“红色旅游的时代内涵和使命担当”“‘十四五’红色旅游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新时代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新时代红色旅游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等4个问题展开讨论。首先,展开第一个话题“红色旅游的时代内涵和使命担当”的讨论,不知各位老师对此有什么想法与见解。
黄细嘉:各位同仁好!感谢王老师组织本次研讨活动。伴随着进入“十四五”发展阶段,在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中国红色旅游发展也有了与时俱进的丰富时代内涵。第一,红色旅游方向定位新内涵:传承红色基因。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是红色旅游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红色基因作为党和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优秀红色精神文化,是红色旅游的核心和灵魂。第二,红色旅游功能拓展新内涵:促进乡村振兴。红色旅游的政治、经济、文化三大功能,聚焦到新时代的工作重心,就是要促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从原先的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这也是红色旅游在功能上拓展的一个新的内容。第三,红色旅游范畴延伸新内涵:“四史”内容遗存。当前国家正积极倡导“四史”教育,扩展了红色旅游资源的范畴。红色旅游资源载体从中国革命斗争时期形成的历史遗迹拓展到世界范围内近500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史。第四,红色旅游产品建设新内涵:长征文化公园。以建设中国长征文化公园为契机而拓展的国家红色文化公园建设,使红色文化主题公园类的红色资源成为重要的旅游载体。所以,以长征文化公园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当中的线性资源的开发,未来也是红色旅游产品建设要关注的一个新内涵。
王金伟:非常同意黄老师的观点。在新的发展阶段,红色旅游不仅推动了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社会进步,同时实现了发展方式的转变,逐步走上了高质量发展之路。
黄细嘉:的确。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红色旅游的使命担当也有所拓展,即拥有新使命。第一,服务“两个大局”的担当。这两个大局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需要先进的革命文化指导,需要红色旅游来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文化软实力。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要我们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尤其是在国内循环中,要发挥红色旅游的带动功能。第二,强化意识形态的担当。红色旅游除了经济、文化功能外,还有较强的政治功能,承担起立德树人的使命,我们要把共产党的先进价值观、崇高理想信念、优质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第三,承接经济外部性的担当。红色旅游外部性经济价值就是在发展红色旅游,重在发展旅游产业,建设旅游经济形态,促进红色旅游所在地的经济发展。同时红色旅游对当地文物保护、社会发展、环境改善和生态协调等也会产生积极作用。第四,促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担当。要强化红色旅游与美丽乡村打造相融合。红色旅游在留住红色基因的同时,推动广大乡村地区的城镇设施建设和美丽乡村打造,发挥促进乡村振兴的作用。
刘建平:王老师好,各位教授好。我赞同黄老师的观点。我认为红色旅游在新的时代肯定有自己的时代内涵、使命担当。(1)时代内涵:一是政治内涵。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首先是政治领导,党是领导一切的。二是历史内涵。中国共产党从创立、发展到现在,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我们经历了100年。站在大历史观的角度来讲,红色旅游发展对我们未来的发展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三是文化内涵。包括思想方面、精神方面的内涵,要弘扬我们的革命精神。四是经济内涵。发展红色旅游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原先是脱贫攻坚,现在是乡村振兴。五是教育内涵。红色教育能够提供现场的实践教育,成为青少年游客学习教育的场所。(2)使命担当。第一,政治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的系列重要讲话中都说明了这些观点。第二,文化建设使命。一方面,通过红色旅游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强化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另一方面要强调对青少年的教育,通过知、情、意、行的引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促进文旅融合。文化和旅游的有机融合要满足人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需求。红色旅游的文化内涵丰富,需深入挖掘其内在的文化价值。第四,促进乡村振兴。红色旅游促进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是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重要载体。
钟泓:新时代红色旅游是从旅游者的视角出发,游客通过学习、理解和传承革命历史、精神,加深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不同时期形成的价值观的认识,进一步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从而实现思想认识的提高。此外,教育也是红色旅游的一个重要的功能。红色旅游的使命就是要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建党百年的丰功伟业,将这些资源转化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乐于参与、体验和学习领悟精神实质的产品,从而持续扩大红色文化影响力,不断提高红色旅游的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好地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去传承红色的基因,发展红色的事业,投身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因此,我认为发展红色旅游必须与红色教育相结合,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弘扬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核心,把爱国主义教育、党性教育、社会主义组织观的教育融入旅游活动中,引导党员干部和群众自觉发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坚定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
蔡红:非常赞同几位老师的观点。我想分别从红色旅游的时代内涵和使命担当两个方面谈一下个人的感受。首先,关于红色旅游的时代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红色旅游还应该拓展出新的理论阐释。十八大以来,以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以及体现我国在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重大国土空间布局建设工程领域取得的社会主义发展重大成就及其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的大国重器,将有效承载和拓展新时代红色旅游的更多的内容。可见,红色旅游的时代内涵在不断延伸和拓展。同时,关于使命担当,有以下两方面值得注意:第一,从教育功能层面看,红色旅游有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第二,从经济功能层面看,革命老区的乡村振兴非常重要,红色旅游对于促进乡村振兴和建设美丽乡村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如何运用红色旅游去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如何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这都是需要我们重点研究的内容。红色旅游的发展对于爱国主义教育、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已经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各地的实践也丰富了红色文化和红色旅游的理论体系。
王金伟:感谢老师们的分享。红色旅游的发展已从“历史”视野进入到“现实”生活之中,并且会对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随着红色旅游的不断发展,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所承担的使命和所发挥的作用也在不断变化。因此,立足于历史,着眼于当前,展望未来,去探究红色旅游的使命担当是一个重要课题。同时,对于红色旅游在新时代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并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尤其强调“发展红色旅游要把准方向,核心是进行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让干部群众来到这里能接受红色精神洗礼”“可以通过传统教育带动旅游业,但不能失去红色旅游的底色”。因此,发展红色旅游必须把握正确方向、守住红色底线,从红色旅游从业人员及游客两方面入手,加强红色文化相关思想建设,确保红色旅游在“红色轨道”内运行。同时,以弘扬革命精神、培育爱国主义精神为首要目标,依托社会发展实践为红色基因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红色基因传承与社会生产实践紧密联结,充分发挥红色基因的动力引擎作用,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传承红色基因。
黄细嘉:红色旅游首先是实践和市场的产物。红色旅游作为一个概念的提出,有党和政府的倡导;作为一个产业的发展,有政府的鼓励和政策的扶持,这是一个特殊的有价值的文化主题产业。由于它来源于实践,得到政策支持,发展过程中需要去跟进、去探索、去规范,尤其需要去总结规律,进行理论指导,所以需要研究的地方很多。我觉得中国的学者也必须面对这么一个客观的现实,就是这么一个伟大的、特殊的、有价值和有中国特色的实践,需要有人对它进行政治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发展规律的解读,这是我们学界的义务和责任,我们不能光为了一个实践活动而来,应该有更高的使命担当,即在理论上进行构建,在学理上进行研究,在概念上进行探讨,在规律上进行总结,在实践上进行指导。
王金伟:当前红色旅游学术研究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可谓“百花齐放”,但是真正达到穷理尽微的研究却凤毛麟角。幸运的是,我们赶上了好的时代,在国家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开展科学而深入的红色旅游学术研究,能够为国家红色事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尽管“红色旅游”(red tourism)是在中国情境中提出的本土化概念,但是“红色旅游”现象并非中国独有。目前,很多学者都提出,红色旅游是中国独有的概念。我觉得现在十分有必要打破这种刻板认知。因为,一味地强调“红色旅游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将不利于推动红色旅游走向世界,所以需要纠正这种认知偏差。事实上,国外有很多类似的红色旅游景点,例如德国的马克思故居、俄罗斯的列宁墓、法国的中国旅法勤工俭学纪念馆。除此之外,欧美国家也有许多凸显爱国主义和革命教育的景区(点),以及反对战争、纪念和平的场所。只不过他们可能不叫“红色旅游(地)”而已。当然,需要强调的是,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发展旅游也有自己的独特路径,但是如果从人类和平事业和共有历史角度来考虑的话,我们需要更多地考虑“普适性”的规律。红色旅游的“普适性”,可能就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这可能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一个体现。要做到以上目标,我觉得一定要做好学理上的梳理,为红色旅游的实践发展做好学理铺垫,更好地推广。
蔡红:我非常赞成三位老师的观点。当前部分学者在开展红色旅游研究的过程中,还提出这样一种质疑,即:红色旅游客源群体主要应该是面向国内市场的,在开展国际传播的时候是不是我们一定要用红色旅游的概念?我们还是应该要有一定的文化自信,同时也需要用一些外国人能够认同的观点去进行红色文化和红色旅游的国际传播。很多外籍人士对于中国的革命史、建设史、改革开放史和现代发展状况是非常感兴趣的。如果运用科技的手段,采取生动的方式,红色旅游极大可能会受到外国游客和受众的认同。
王金伟:的确。红色旅游的发展不能简单地立足于中国的发展来看,而是要站在更为广阔的世界视野来看,找到共同的对话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红色旅游的发展也应站在这个高度上去看待它的产生和发展。其实,从红色旅游的发展历程来看就可以发现,它不仅包括近代(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进行的不懈探索和奋斗,同时还包括中国人民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进行的共同奋斗。发展红色旅游,不仅对于我国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一种和平的教育,顺应了当今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从这个角度来看,从世界视野去看待和阐释红色旅游,可能更容易与世界各国达成共识,这将有助于推动红色旅游的国际化,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红色旅游的时代内涵和使命担当,是开展红色旅游研究的基础。在把握这个内容的基础上,我们接下来针对“十四五”红色旅游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这个主题进行讨论和延伸。
黄细嘉:我十分赞同王老师的观点,也就着讲第二个话题,谈谈“十四五”时期红色旅游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在进入新时代后,国际国内在发展的格局上、发展的理念上都有一些变化,对我们每一项事业都是一种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机遇。红色旅游在新时代背景下,也有重要的发展机遇,这个机遇可以从各个方面去理解:第一,红色旅游是红色基因传承的主要载体。红色基因的传承,是“四个自信”的基石,是将优良革命传统、伟大革命精神、先进革命文化继承和发扬下去的必由之路。红色旅游恰恰就是红色基因传承的主要载体和重要路径。在重视红色基因传承的时代,很显然就给红色旅游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第二,红色旅游景区是开展“四史”教育的基地。“四史”是中国革命历史与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红色旅游展现的红色遗址景观中,蕴含有深厚的革命情感、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红色文化,是“四史”学习教育最真实、最生动、最自然、最具有活力的场所。第三,红色旅游是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最初,红色旅游具备扶贫造血、脱贫致富的功能,成为革命老区乡村实施精准扶贫的一种成功且有效的途径。而当前,乡村振兴是新时代的新使命。红色旅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老区带来了资金流、人员流、信息流,推动了革命老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三农振兴。作为老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旅游迎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第四,红色旅游是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重要切入点。要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在国内循环当中,红色旅游起到了发动机和催化剂的作用。尤其是革命老区,其发展程度和中心城市是有很大差别的,正是因为这种差别,在实现“共同富裕”理念追求下,就会有一种态势出现,即城市反哺农村,城市反哺老区,发达地区支援革命老区等等,再加上红色旅游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导向性产业、政策促进型产业。这个过程为构建良好的国内循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当然,在新时代,红色旅游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第一,红色旅游发展需要多维方式创新,以解决发展动力不足问题。红色旅游资源富集地区要主动从市场的需求出发,以多维方式创新,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当然还有投融资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等。第二,红色旅游发展需要多种关系协调,以解决区际、代际、产际间发展不平衡问题。即面对地区之间、产品之间、旅游地代际之间以及产业之间和品牌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怎么去协调?第三,红色旅游发展需要解决生态与环境退化问题。红色旅游资源作为人文资源,如何协调好跟当地的生态、环境、氛围、社区的发展关系,这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第四,红色旅游发展需要体制机制开放,以解决发展的内外联动问题。红色旅游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探索到现在,有一些创新,也形成一些模式,但是怎样实现其资源价值最大化,怎样让其价值有所重构,怎么让其原生价值与当代功能有机结合起来,确实要有一些机制创新。第五,红色旅游发展需要利益主体共享,以解决红色旅游社区公平正义问题。红色旅游的开发与建设全过程中不仅有政府和社区,还有规划者、投资商、管理者、社区、旅游者、媒体,还有一些与意识形态、与中国政治有关联的群体、团体,这些都应该要有所顾及,核心问题就是要解决红色旅游社区公平正义问题。
刘建平:刚才黄教授谈了很重要的观点,我都很赞同。我先谈谈红色旅游的发展机遇:首先是政策方面的机遇。红色旅游已经纳入到国家的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了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振兴,并将两者有机地衔接起来。第二是时代的机遇。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开启了走向未来100年的新的征程,展现了中国良好的形象,为红色旅游发展提供了时代发展机遇。第三是市场的机遇。目前,红色旅游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财政投入不断加大、服务能力不断加强、消费主体呈现新的变化。第四是国际的机遇。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我国在党的正确领导、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将疫情防控工作做到极致,彰显了国家政策和制度的优势。第五是科技机遇。现代科技助力红色旅游,红色旅游加科技体现了当前的时代感。
那么,又有什么挑战?第一,思想认识要不断提高。第二,人才素养不断增强。第三,景区要有文化内涵。第四,要克服同质现象。第五,国际化挑战。红色旅游要讲好中国故事,让国际友人正面理解中国文化,讲好我们的故事。第六,疫情的不断变化。旅游作为一个敏感型产业受疫情影响十分严重,因此,疫情要常态化防控来保障旅游的安全性。总的来说,红色旅游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都有,但是我认为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只要坚决听从党的领导,丰富业态,红色旅游就会有更好的发展。
王金伟:谢谢黄老师和刘老师,谈得非常深入。2021年是特殊的一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红色旅游再次迎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这也对红色旅游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新时代红色旅游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除了黄老师和刘老师提到的这些方面,咱们还可以从哪些角度切入,使我们更深刻地了解这些变化?
钟泓:谢谢王老师。“十四五”期间红色旅游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几个方面需要我们注意到。第一是政策叠加的机遇。今年,国务院批准了《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并强调要弘扬传承红色文化。此外,中央财政会加大红色旅游的专项资金的投入。由此,我们可以相信,红色旅游将成为引领革命老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全国各地各级各类政策会进一步叠加,今后在“十四五”期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红色旅游都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第二是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所带来的机遇。中国共产党在建党百年之际,经受住了非常严峻的国内国际形势的考验和挑战,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党中央的英明决策确实让中国人民、让世界都瞩目,交出了一份非常漂亮的答卷。这样的情况下,既增强中国人乃至中华民族对自己文化、民族的认同,又增强了坚定理论、道路、制度、文化的自信。这为当前发展红色旅游、传承红色文化提供了非常好的机遇。从游客的需求层面上看这个变化比较明显,红色旅游得到游客的喜爱。近期,马蜂窝旅游、携程和同程旅行的大数据报告都反映了红色旅游的消费比例呈现出年轻化的态势。在这样的背景下,红色旅游成为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的传播媒介。在挑战方面,第一是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还不够,尤其对红色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还不够。在红色文化的挖掘和开发的过程中,各类资本的投入在不断加大。在个别红色旅游地出现过度消费红色文化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对红色文化深层次基因的挖掘做得还不够。这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红色文化资源的过度开发、扭曲包装,导致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教育功能不能得到充分体现。第二个是对红色旅游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联动重视不足。在红色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上,近几年,各地政府部门都给予了较多的重视,但是对红色旅游潜力的挖掘还没有足够的重视,红色旅游收入来源也比较单一,衍生品和二销产品没有得到创新性的开发设计,红色旅游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带动力不够。产业链和创新链没有形成有机衔接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人才链的问题。
蔡红:红色旅游在发展过程之中存在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红色旅游的发展环境日益优化。国家不断颁布相关政策来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二是红色旅游的供给体系日渐完善、健全,特别是以红色旅游景区为代表的供给体系。三是市场需求增长强劲,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群体进入了红色旅游景区中去感受红色文化的滋养。四是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当然,红色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还面临着众多的挑战。第一,游客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不够,在一些重要的红色旅游景区参观游览缺少礼仪规范的督导,现场教学形式大于内容,规范性、严肃性和教育性等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第二,红色旅游发展体制机制不畅,革命文物的保护、管理和运用还存在提升的空间。第三,红色旅游融合发展不足,目前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已经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中就聚集了不少这方面的典范,也集中体现了从产业、资源、技术、功能、要素等方面实现了融合发展。但“红色旅游+”或“+红色旅游”还没有发展成熟。
王金伟:谢谢钟老师和蔡老师。非常同意老师们的观点。关于“十四五”红色旅游发展,我觉得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对关系:(1)国内和国外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因此,发展红色旅游,不仅需要考虑国内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同时也需要考虑国际大环境,把红色旅游放到国际大环境中去考虑。(2)国家和人民之间的关系。“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发展红色旅游,是最能体现“人民性”的国家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富民工程和民心工程。“十四五”期间,红色旅游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应该立足于“人民性”,建构更为综合的红色旅游发展系统。(3)历史和现实的关系。红色旅游不仅涉及历史问题,同时还涉及现当代的相关内容,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所展现出的时代精神。例如,我国在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重大国土空间布局建设工程领域取得的社会主义发展重大成就及其所承载的时代内涵。(4)社区和景区之间的关系。红色旅游是革命老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发展红色旅游是推动当地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有力抓手。但是目前在一些地方,红色旅游发展仅仅集中在“景区”内,外溢效应不甚显著。因此,“十四五”期间,我们需要处理好景区与社区的关系、人与地域的关系,更好地实现红色旅游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带动,使红色旅游真正成为国家的富民工程和民心工程。(5)红色旅游与非红色旅游(产业类型)的关系。大家在研究红色旅游时,可能会更多地从“红色旅游”自身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其实,在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涉及非常多“非红色旅游”的产业形态,例如生态旅游、主题公园、沉浸式旅游等。未来我们既需要考虑红色旅游的独特内容,同时也需要考虑与其他产业形态的差异和融合问题。“十四五”红色旅游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方面就讨论到这里。现在进入下一个话题——新时代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刚才各位老师都提到了,红色旅游现在面临一些机遇,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针对这些机遇和挑战以及现存的问题,我们未来红色旅游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发展?请各位老师谈谈各自的高见。
黄细嘉:谢谢王老师,王老师补充得很好。那我就先围绕这个问题说几点。第一,红色旅游产品供给侧多样性要与市场拓展时尚化相结合。当前红色旅游市场所面对的是年轻一代的群体。他们具有新思维、新的时尚生活方式,所以市场定位一定要注重时尚化和科技化的群体。也就是说,红色旅游市场是时尚化、科技化、智能化的市场。第二,红色培训研学教程规范性和红色景区文化休闲性要相得益彰。我们经常把红色基因教育、红色干部培训等与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这是立德树人的教育事业。因此,我们要注重严肃性和规范化。但是,红色文化又是丰富多彩的,红色革命实践是壮怀激烈的,红色资源来源于火热而又充满激情的生活,因此红色文化展现确实要具备生活态、休闲型、轻松感。第三,要强化线性红色旅游资源保护、规划、开发、建设和推广。现在国家主导建设的四个文化公园,都是线性的。中国革命的实践是一个大场景,是全国范围内联动的,所以线性既能照顾到各个不同地区协调发展,还能兼顾到东、中、西部,南、北部的区域协调发展。第四,要重视红色旅游产品的动态化、场景化和体验化方式。
王金伟:的确。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引入,是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需要聚焦新形势下高精尖技术发展,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通过科技手段赋能红色旅游,实现红色旅游产品的数字化运营和管理。
黄细嘉:在具体实践操作过程中,可以倡导开发、建立三种具有情景式的旅游产品、项目、景区。第一,建立“超市型”红色旅游景点——在非门票经济下,游客进入遗址群景区后,除了观赏文物、浏览展品,体验红色年代革命工作和生活环境外,还可以自主选购一些文创产品。第二,创建历史感的旅游活动场所。通过旅游者在历史空间内的感知与想象,实现与历史交汇,做出历史模拟场景这样的景区来。第三,创立沉浸式红色旅游场景。建立活态的红色旅游景区,让游客体验真实的红色文化、生动的革命生活场景,这些是非常重要的。第四,经营好红色旅游环境空间和活动时间。环境空间和活动时间对于我们来讲是最重要的。要依靠周边资源扩展红色旅游发展的环境空间,营造“处处都是景,无处不是景”的环境状态,其逻辑就是空间大起来、游程慢下来、体验深起来、时间长起来、游客住下来、消费多起来、效益丰起来。第五,旅游推广要连起来、活起来和真起来。“连起来”就是要以革命历史为背景实现资源的串联,与此同时也要实现“红色”和其他色彩的连接。刚才我讲的“超市型”景点,动态化、场景化和体验化的项目实现方式,就是动态演绎文化的魅力,是活起来的内容。“真起来”,就是让游客真正体验真实的生活,走进红色乡村、红色街区、红色生活,走进革命战士活跃生动的充满激情的战斗生活,这些都是可以大做文章的。
王金伟:谢谢黄老师,黄老师讲得非常有高度,也非常落地。既从战略或者说政策层面梳理了,同时也很适合实际的运用。那么刘老师有什么看法?
刘建平:黄老师的观点我很赞同。我们可以从多角度解读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战略,我认为:第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红色旅游,“十四五”期间也大力倡导红色旅游的发展。所以在更高的层面上,我们要把红色旅游作为一个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富民工程和民心工程。第二,要注重顶层设计。景区景点要做出各自的特色和亮点,顶层设计非常重要。第三,要深挖文化内涵。要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重视,摸清底数,调查研究,形成数据库。第四,要注重融合发展。一方面是区域的融合发展,另一方面是红色和绿色的结合,红色和古色的结合等。第五,要开发特色产品。产品特色是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的旅游发展需要特别注重个性化、差异化,注重参与性、体验性、文化性、沉浸式的教育,将动态和静态结合起来。第六,要注重宣传营销。要完善宣传系统和营销系统。前面王教授讲到,注重联合活态真实,我认为很有道理。现在的营销大多是微信营销、电视营销、形象的营销。第七,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人才是制胜之本。重视管理人才和导游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
钟泓:刚才几位老师的看法我非常认同,我认为新时代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应该注意处理好红色文化的保护和开发的关系。因为红色旅游的本质是对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指出,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这对推动新时代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红色旅游资源是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那么如何正确地利用和开发红色资源,红色旅游用什么样的一种形式去生动诠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三个问题?开发保护和利用好红色旅游资源,必须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从讲文化自信的高度去认识和发展红色旅游;必须要从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些方面去凸显红色旅游鲜明的政治性,要将社会效益放到红色旅游开发过程中的核心位置。保护好是前提,管理好是核心,运用好是目标。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首先要树立保护红色资源、保护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观念。开发红色旅游要从长远的角度去看,从长期的社会效益的角度去看,必须把开发和保护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保护好红色资源的原色。要注重对红色文化的历史深度研究和红色精神的深度挖掘才能做好红色旅游。例如,今年建党百年的“七一”总书记重要讲话,第一次提到建党精神。那么作为从事红色旅游开发和保护工作者而言,在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的挖掘过程中,要立足于深入挖掘和诠释中国共产党在建党过程中所形成的建党精神,尤其是在发展红色旅游的过程中,如何增强建党精神的教育引导,提升参加红色旅游的游客对这方面知识的认识并引起共鸣尤为重要。
黄细嘉:的确,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单纯对革命文物的利用,同时还包括对红色遗产的保护。保护是利用的前提,利用是保护的途径。只有更好地保护,才能更好地利用。
钟泓:是的。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还应该要处理好两个链接。一是红色旅游资源之间的历史链接,二是红色旅游资源和红色旅游的业态链接,新业态与传统业态之间的链接。在此,线性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以及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都是以线性的方式把多个省区市的资源用一个主题串起来。红色旅游以前更注重的是点、面开发,而4个国家文化公园的呈现是以线状的文化公园的形态出现,将会对未来旅游线性景区的开发起到非常好的一个示范带动作用。国家文化公园也是我们党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一个重大工程。如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它是力图整合长征沿线15个省区市的红色文化文物的资源,根据红军长征历程和行军路线构建起来的,力图去呈现长征文化、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但是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因为它是线状的红色旅游景区,而且又是跨区域去建设红色旅游景区,在实际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链接不足的情况。比如长征国家公园湖南段、广西段、贵州段都是分别由各省、区做文物资源的梳理、发掘和考证工作,尤其是红军长征期间在各省区的一些史实史料、文物资源的普查标识保护等这些工作。但是如何将湖南、广西、贵州的红色革命历史文化有机衔接起来,还需要更重视。比如高速公路建设,湖南段和广西灌阳段的连接,县、市、省区之间交通问题的沟通协调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所以红色资源之间的链接,主题主线的一种设计规划,跨省区的协同、融合,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完成。
王金伟:非常同意钟老师的观点。关于国家文化公园和线性文化遗产,我认为里面蕴含着一个重要的理念,即文化遗产和革命红色遗产的完整性保护。这其中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空间的完整性。先前由于行政区划、地形地势等因素,很多完整的红色遗产被迫割裂,也使得其中的文化交流产生割裂。未来应该以红色历史为基础,打破区划限制,制定符合区域实际的特色红旅线路,将单一红色旅游景区打造成复合型、多元化的红色旅游产品。(2)文化的完整性。也正是空间的割裂,往往造成文化上的割裂。国家希望通过线性带状的形式实现文化的整合、一脉相承,尤其是通过历史事件将众多革命资源串联起来。(3)功能的完整性。文化遗产(含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承担着社会、文化、经济、生态等多种使命和功能。如果我们只一味地盯着其中某一种功能(如“经济功能”),那么可能导致遗产的价值得不到充分发挥。对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而言更是如此,我们既要看到经济效益的一面,同时更要注意到社会文化,甚至生态和环境保育的一面。
蔡红:很赞同各位老师的观点,而且刚才王老师针对线性文化遗产和国家公园的内容做了一个基本的解读,我也是非常赞同的。针对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我也做几点补充。首先,什么是高质量?高端旅游和高质量的发展密切相关。高端旅游体现了以下几个特质:一是高品质,二是高品格。高品格要求不单纯是针对供给者提供产品,还应该包含需求者的维度。红色文化的教育应该呈现一种正能量,对于旅游者而言也应该给予相应的品格教育。三是高生态效益,新时代红色旅游也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红色旅游产业也需要考虑生态效益的问题。四是高附加值。五是个性化。目前红色文创有了一定的发展成果,各地也做了很多尝试,但是严格来说,从全国范围看,虽然有一些亮点,但是总体而言还是比较薄弱的。因此,红色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标准。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需要引入基础性的服务性标准,特别是针对红色旅游产品、红色旅游服务、红色旅游人员,都应该是有标准的。加强红色旅游的标准化建设势在必行。当然,标准化并不意味着不需要保持各地红色旅游富有的一些特色和个性化的元素。第二,责任。这就是体现红色旅游供给和需求的一个社会责任,尤其是公民意识和国家认同这一点。第三,监管。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应该监管有效、服务到位,而且要敢于担当。第四,创新。创新可以是一个旧有元素的新组合,也可以是科技引领实现蝶变。很多时候一谈到红色,感觉到它比较偏向于意识形态,这可能在创新层面会受到一定的制约,但不是说无法创新,只要有创新思维和合适的技术手段,创新是可以实现的。
刘建平: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过程中还需要投入很多精力和关注。第一,就基础设施来讲,国家层面要考虑这些设施与产品之间的融合设计,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吸引力,提升互动性。所以我赞成钟泓教授的观点。第二,刚才蔡红教授讲到的红色旅游教育的问题,我认为参与和体验非常重要,各个地方都应该不断探索创新形式和独特文化。例如,湘潭大学近年来举办的徒步韶山行,很多学生都积极参与并从中有所收获。我认为各地旅游产品的设计都要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文化,这样就很有意义了。
王金伟:针对这个话题,各位专家老师从各个方面已经深入探究,也为未来红色旅游的发展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建议。保护好利用好红色旅游资源、创新发展形式、打破同质化僵局、营造人人参与红色旅游的社会氛围,这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目标。高质量的红色旅游发展不应该是一句口号,应该在各个层面落地实施。接下来,我们进入下一个话题——构建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体系。前面提到红色旅游可能会有一些战略和路径方面的措施,为了保障这些措施和战略的顺利实施,可能会形成人力的支撑、政策的支撑、科技的支撑等,都是有可能的。围绕这个话题,各位专家有哪些看法?
黄细嘉:在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如果当前再对其支撑体系进行全方位改革,这就脱离了实际。还是需要从红色旅游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对其支撑体系进行除制约、补短板、填漏洞、破瓶颈等解决问题的工作。红色旅游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突破、改革、创新,都需要植根于我们对红色旅游实践的调查研究。第一,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要有新定位。在打造红色旅游景区的基础上,要实现不同类型资源的整合,走多维融合的发展道路。要把准旅游资源特色,进行优势组合定位。总之,通过旅游资源组合方式进行新定位。第二,红色旅游城市分布要有新格局。红色旅游城市之间确实存在长板和短板问题,要发挥长板效应,克服短板制约,强化市场引领,构建协同发展机制。第三,红色旅游产品内部要有新结构。红色旅游产品要深化供给侧和需求端改革,建立旅游生产端、旅游消费端的新格局。一方面要通过多业态融合实现旅游生产端产品升级,另一方面要实现旅游消费端的产品创新,实现产品智慧化、组合化、规范化的新格局。另外,在产品推广上要组合搭配。第四,红色旅游促进乡村振兴要有新布局。革命老区的乡村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发展红旅特色产业,推动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有利于形成新时代乡村发展新格局。第五,红色旅游实现“淡季不淡”要有新安排。红色旅游是有淡旺季分布规律的,纪念日的逢5逢10年都会遇到大高潮。所以针对几种有可能产生淡季的时间段,要有新的方式和方法应对,做出新的安排;即要针对特殊需要开发产品,又要针对不利环境消除制约因素。第六,行业+红色旅游要有新做法。要做好“红色旅游+”和“+红色旅游”的文章,可以推动红色旅游与地方优势产业、资源、环境、生态、设施等结合起来,拉宽长板,发挥特色,建设红色旅游新业态,形成红色旅游新生态,打造红色旅游新IP,实现产品、产业、产能、产值共生。第七,红旅特色小镇发展要有新局面。红旅小镇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主体、产业、资源、主题4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组合大型旅游企业、农村集体新经济组织,成为乡村红色旅游建设的主力军。二是要拓展乡村红色旅游新业态,主要是红旅研学、乡村度假、精品民宿等。三是放开革命老区废旧老宅、闲置宅基地等土地和房屋的居住权、使用权、经营权,盘活乡村红色旅游资源,真正让资源变成资产。四是重视有个性、具风貌、重风情、多风物的红色山村、渔村、石头村等的开发利用,发展乡村休闲度假、饮食养生、民俗节庆等旅游业态或产品。第八,智慧服务红色旅游要有新思维。步入信息化高速发展时代,红色旅游要有智慧化思维、云端思维、互联网+思维,要想办法把这些工程做好。可构建智慧旅游数据平台,通过VR技术制作虚拟红色旅游产品。
刘建平:新时代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有诸多支撑体系:第一,政策体系支撑。政策文件是新时代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依据。我们既要重视相关的政策文件,也要重视活动的计划、规划。第二,基础设施保障的支撑。基础设施很重要,道路、桥梁、电力、互联网等基础设施都是保障红色旅游发展必不可少的部分。第三,文物保护体系。文旅融合后,加大了对文化遗产的重视。在红色旅游领域,文化遗产是以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开放阶段的革命遗产为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重要的标志物还没有被纳入。我们要有长远的意识,保护更多更全面的红色文化遗产,扩充各种保护体系。第四,注重产业支撑。旅游六要素所涉及的产业需要支撑旅游产业发展。无论是吃、住、行还是游、购、娱,都可以与红色旅游相结合,各产业联合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第五,重视产品体系。各位老师也提到,我们要做有参与性、体验性、创新型的产品,要做特色小镇、乡村振兴、旅游民俗。但是,每个地方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所以产品要和地域文化相结合,坚决杜绝雷同,这样才能让游客有强烈的参与感和体验感。第六,创新体系支撑。创新要考虑区域协同,要突破行政区划的概念。各地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去考虑自身的问题,同时要考虑市场体系。通过多级市场,相互支撑,客源护送,将资源整合起来。第七,人才队伍的支撑。人才是制胜之本。培养人才的渠道很多,如学校培训、在职培训等。需要培养的人群也很多,如旅游专业学生、导游人才、景区服务人员等。
王金伟:谢谢两位老师的倾心分享。老师们提到创新红色旅游的发展形式,以创新来促发展。确实,如果说基础设施的支撑和保障是红色旅游发展的“骨干”,那么创新驱动体系就是更好诠释红色旅游的“血肉”。红色旅游所面向的群体日渐年轻化,因此也驱动其不断更新迭代,以更好地满足市场发展需要。而且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云展览”“云旅游”等创新形式也应该与红色旅游更为广泛地融合,这也是扩大红色旅游教育功能的一种创新形式。另一方面,我也觉得应该扩展红色旅游体系和内涵。随着红色旅游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很多新成就被纳入红色旅游资源的范畴,但社会认知仍停留在革命战争时期所遗留下来的“遗址遗迹”的层面。这样会导致很多本该属于红色旅游资源范畴的文物(或精神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护。如何扩大红色旅游资源范畴,实现红色文物的全面保护?这个问题也应该引起重视。
钟泓:关于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体系,我从几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观点。第一,要加强统筹协调。现在不管是旅游资源的归口,还是红色旅游资源的归口,都存在归口管理比较复杂的情况。尤其红色旅游属于一个新业态,因为它具有政治性的特点,实际上它的归口就更复杂,包含了宣传、文旅、党史、教育、住建,还有纪检、军事很多部门,“九龙治水”问题更加突出。如何做好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宣传推广,在高效率的联动上,还是要避免出现资源归口权属管理分散,导致出现红色旅游资源重复建设、特色不足、教育效果不佳、品牌度不够的情况。第二,关于市场的再培育问题。其实红色旅游的市场,它应该是伴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革命实践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产生出来的旅游资源,而它的出现是有自己的特色的。红色旅游市场的培育是不是和一般的旅游市场的培育不一样?从地方和企事业的方面,应该更加注重的是多业态、多产品、多线程、多区域的合作和融合,在这个领域提供更多更有创意的产品出来,才可以把红色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做得更好。第三,红色旅游产品的新场景的营造。包含一些科技化手段的融入,才可以推出创新性的红色旅游产品。这也需要给予更多的重视。红色旅游主体功能是一个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功能往往容易被理解为被说教、被解读、被教育的。如何设计一些参与性、体验性强的产品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感、寓教于悟的目的呢?我想可能高科技的技术手段的应用会起到较好的作用。红色旅游产品的设计,如果说有更多、更丰富的产品展示的形态,它可以增强我们的体验价值,增强红色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这样会形成更大的、更好的号召力。第四,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今年4月25日-2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时,他特别指出一点,为什么中国革命能成功?奥秘就在于革命理想高于天。要继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我们怎么做?我们桂林旅游学院是行业特色鲜明的一所旅游院校,承担红色旅游人才的培养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主动承担起继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传播红色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文化深入到大学生的灵魂深处,培养时代新人是学校党委一直在努力做的一项工作。学校党委特别重视对红色文化人才的培养,依托学校面向文旅行业办学的优势,充分发挥地方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在育人中的作用,把红色文化嵌入到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提出了红色导航、文化引领、育时代旅游新人的育人理念。
王金伟:谢谢钟老师。桂林旅游学院作为中国最大的旅游高等院校之一,为中国的旅游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尤其是在红色旅游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也感谢钟老师和《旅游论坛》组织今天的讨论活动。
钟泓:谢谢。今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桂林期间,在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为习近平总书记讲解湘江战役的讲解员就是我们学校的优秀的校友。谢谢。
蔡红:针对“十四五”时期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内容:一是政策层面,需要规划先行,精准施策。还需要采取多元的融资手段,利用政府的资金引领和撬动社会资本。第二是文旅融合,产业带动,刚才各位老师提出很多真知灼见,我就不再赘述。第三是机制创新,结对帮扶。第四是智慧旅游,业态创新。第五是强化培训,精细管理。第六是人才培养,不拘一格。
刘建平:我就蔡老师所提到的人才培养进行一些补充。在人才培养上首先要有高标准,例如,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都是经过层层选拔的。其次是要解决人才的流动性问题,国家层面要出面解决人才体制机制的问题,实现留得住高素质人才。此外,还要考虑到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支队伍不能光靠单个人的力量。要建立好培训、考核等一系列机制,探索人才队伍培育的优化流程。
蔡红:是的,我也希望能够到湘潭大学、南昌大学和桂林旅游学院学习交流一下,因为我们在北京,相对而言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交流多一些,但是在我们调研过程中,我也发现每一个地区每一所院校都有自己非常独特的亮点,这还真是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的地方。事实上在“十四五”期间,还需要具有国际视野,让更多的国际游客和港澳台人士了解中国的红色历史和红色文化。尤其是在新时代,红色资源的种类更加丰富,展现形式更加鲜活。当然,这也需要我们更好地培养出能够肩负向全球讲好中国红色故事的人才队伍。
王金伟:很感谢《旅游论坛》提供了一个这么好的平台。谢谢各位老师围绕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进行的讨论。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加入红色旅游领域,为国家红色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钟泓:特别感谢大家分享了各地关于红色旅游的做法,信息量大,大家带来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成功的经验。感谢各位专家为这次研讨会做了非常多精心的准备和安排,大家严谨治学的态度,也很值得我们学习。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