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经营性实训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中的意义探讨

2021-11-21 11:13王朋军
当代旅游 2021年17期
关键词:经营性专业课程景区

王朋军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山西太原 030032

引言

随着互联网+浪潮的来临,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高水平、专业素质高的人才支持,这些人才不仅需要掌握传统旅游行业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大环节,更需要借助于互联网+的手段,提升六大环节的宣传力度和服务质量,提高旅游管理的工作效率。传统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训,以实地参与旅游产业的各个环节为主,甚至一些学校将旅游管理专业狭义地定义为导游,使得其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的布局调整较慢,难以适应旅游产业发展的需求。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需要结合互联网+,开辟一条全新的以互联网+经营性实训为主导的实践之路,让学生在就业前,提前感受行业内部的竞争氛围[1]。

一 互联网+时代旅游行业用人需求分析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国内游人次已达到了60.06亿,增长率为8.4%,入境旅游人数和出境旅游人次也均超过1.5亿。近五年来旅游业的产值年均增长15%左右,直接或间接从业人员在8000万以上。通过对各类招聘平台的旅游从业人员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互联网+时代旅游业的用人需求具有如下特征。

(一)互联网运营能力成为旅游行业用人的新指标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和网络直播的兴起,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营销方式出现了重大变革,部分软件已不满足于在线旅行社的角色,而是朝着在线旅行平台、在线旅游服务和在线旅游内容转型,这就要求旅游从业者具有更高的互联网运营能力,并且能够突破原有的旅游经营思维模式,积极拥抱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员工必须具备用户大数据分析的能力,以及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对客户需求的精准把控,这些都是互联网运营能力的具体体现。

(二)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并重的复合型人才备受青睐

在旅游产业链中,无论是酒店、景区、餐饮还是在线旅游平台都需要具备实际运营经验的高级人才,在旅游的细分行业做到极致。企业要求人才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积累了丰富的项目实操经验,当然扎实肯干的工作作风也必不可少。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海外旅游市场也大有可为。旅游人才不仅需要做好游客海外旅游吃、住、行、游、购、娱方面的工作,更要充当好翻译,这就需要有较高的语言水平和对当地风土人情的了解。个别专业甚至需要熟悉外国的法律知识和金融政策的综合性复合人才[2]。具有快速学习和适应能力的人才,定将受到企业的青睐。

二 互联网+经营实训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中的作用

互联网+经营实训以线下的经营性实训基地为基础,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对游客的大数据进行分析,优化经营实训基地的经营策略,并通过线上营销、线下服务的模式,有针对性地做好游客的个性化服务,让游客能够深刻体会到贴心的服务,并得到宾至如归的感受,增强客户的粘度,扩大线下经营性实训基地的影响力,提高其盈利水平。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需要以行业及企业的需求为切入点,充分利用经营性实训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一)增强学生对行业变化的敏感度

互联网的更新节奏快、传播迅速,基于互联网的经营性实训更具时代特色,学生能够快速感知旅游行业的动态。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要与本科院校有较大的区分,特别是要让学生快速适应行业的变化,这就需要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对于行业变化的敏感度。近年来,互联网+的营销方式更迭较快,从最初的微博、微信公众号,到现在的快手、抖音和各类直播,这些都为旅游行业的游客拓展带来了不同的变化,如果不能即时保持对行业变化的敏感度,就可能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受到经济上的损失。

(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与本科院校培养学生的目的的最大区别在于侧重面不同,高职院校的学习一般更具有针对性,偏重于实践,着力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技能问题,而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则更倾向于理论,为学生的学术教育打基础。互联网+的经营性实训恰恰结合了当下旅游平台的流行趋势,让学生能真正运营各项互联网+技术,实现真实的经营体验。互联网+经营性实训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进入职场,教师能够紧密贴合市场进行相应的理论和实践授课。职业人有职场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考核项目和奖惩制度等,这些都是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通过互联网+可以为学生打开了解职场的大门,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以市场为导向改革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旅游管理的专业课程并不是固定统一的,每个学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即时根据需要调整专业课程和安排恰当的实训。旅游市场瞬息万变,行业的规范带来更加有序和高品质的竞争,互联网+的新技术也为行业的变革带来了动力。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要适应市场,就要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地让教学和专业课程体系服务于市场,真正培养具有来之就能上手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3]。

三 互联网+经营实训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中的创新意义

互联网+经营性实训是新时代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产物,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将互联网+旅游服务模式与公司的经营实训结合在一起,在景区经营性实训的基础上,与当下最热门的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经营效益的突破,其创新性值得肯定。

(一)开创了社、行、企、校合作的实训新模式

在山西省旅游局、山西省教育厅、太原市教育局、山西省旅游局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榆次区政府的直接领导和鼎力支持下,以及晋中榆次后沟古村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和后沟村的大力支持下,太原旅游职业学院于2010年4月8日,接受了榆次后沟古村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委托管理经营后沟景区的重任,这在全国都属第一次。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院紧跟时代的步伐,将社会上的新技术纳入到专业课程的实训范畴内,打通了社、行、企、校的全域合作环节。在这种模式下,旅游高职院校直接面向互联网,及时跟踪旅游市场的需求,进而开展相应的专业和教学课程改革。同时,旅游景区也能够在旅游专业理论的指导下经营实践,将变得更加系统、科学并能与当下流行的互联网营销模式进行融合。旅游理论及时转化为经营成果,并在经营实践中得以动态调整、更新,实现专业课程的良性变革[4]。

(二)破解了校外生产经营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难题

鉴于旅游行业呈现出来的季节性特征,普通的旅游景区在经营建设方面,往往表现乏力或疲于应对。在淡季时,客源量的减少,将逼迫旅游景区压缩成本开支,减少人力成本。旅游院校的托管,可以在旺季时将实习学生充实到景区的人力队伍中;淡季时,则可通过专业和教学设置,将学生回流至院校,经过实习这一实践过程的学生回流至学校后对于理论的学习有更深入的理解,景区亦可压缩人力开支,这无疑对劳动密集型的旅游产业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当然运用互联网+的技术和营销手段,也可以减少景区旅游淡旺季的特征。如果在旅游全行业推行这类实训,势必会产生景区经营管理模式的巨大变革,破解实训基地建设的难题[5]。

四 结语

互联网+经营性实训为学生提供了更贴合当前旅游行业情况的实践平台,也为各大景区的经营和营销提供了帮助,为旅游行业的发展和高职院校旅游人才的培养注入了新的活力[6]。

猜你喜欢
经营性专业课程景区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分析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西安市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盈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