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高新区达善小学校 顾燕香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年龄阶段,具有爱玩好动的发展特性,通常在上课时很难坚持集中注意力到课堂结束,往往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出现左顾右盼,心不在焉的情况。但是卡内基曾说过,一个人最后的发言会是给别人印象最深的话。所以,教师应该根据这个阶段学生的性格特点,制造一些精彩的课堂结尾,让学生抓住这重要的几分钟。教师可以巩固讲过的知识,也可以进行知识延伸,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可以适当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散学生思维。在每节课的教学中,为了保证教学内容的连续性,教师都会精心设计各环节之间的过渡内容,而每节课之间也会因为教师提前预设的问题而变得更加紧密。如果能针对这个问题巧设结束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结束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一些具有深度和启发作用的问题,学生可以在课后与同学多多交流,在下节课开始时,教师再统一解决。这样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更有利于学生领会其中的内涵。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田忌赛马》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可以先布置一些问题,如这篇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历史故事,进行了几次比赛以及比赛结果是什么,为什么同样的马在调换了出场顺序比赛结果却不一样。这几个问题都比较简单,相当于是为学生提供一个预习的框架,之后学生可能会因为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对下节课所学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吸引学生提前对新课文进行预习,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对于最后一个问题,学生可能会持有不同的意见,他们相互讨论也是学习的一个过程。在学完这篇文章时,提出疑问,为什么孙膑可以赢,听一听学生的回答。如孙膑能想出来是因为他有很多优点,第一,善于观察,能证明这个特点的句子是“齐威王的马都比田忌的强”;第二,善于思考,“齐威王的马也比你的快不了多少”;第三,知己知彼,如“齐威王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的马”。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田忌赛马这个故事给自己的启发,使得课文主题得到升华。
在课堂结尾时,教师可以将之前所讲的重难点进行归纳总结,包括课文的写作手法、思想内容、课文情节等,引导学生用更加准确简洁的语言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这个结尾方式被很多教师使用,因为课堂时间比较有限,学生很难将教师所讲的知识点完全掌握。对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总结的环节中,因为在教师的带领下,再一次巩固强化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得繁而杂的知识变得少而精,散而乱的细小知识点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在总结归纳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使得学生的获得感更强。
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时,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外资料和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让学生走进课本内容,引起学生的探究心理。要求学生通过自行阅读课文,将其分成4 个部分,包括父亲被害前、被捕时、法庭上以及被害后所写的一些事情和所要表达的感情。对具体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如面对妻子和朋友的劝告时,李大钊表明自己不能离开,表达了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负责精神。在课文进入结尾阶段,教师可以再一次与学生共同梳理文章叙述的顺序,通过对几个典型句子的品读,感悟李大钊高度负责、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坚贞不屈、严守党的秘密的高尚品质,结尾的总结归纳环节对于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有着重要意义,而对人物精神品质的总结,可以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进一步体会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尽管教材内容都是精选之作,极具学习价值,但毕竟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应该在教授课本内容之外给学生介绍一些有意义的课外书籍或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知识,在掌握教学内容外,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对课堂内容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往往新奇的内容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在课堂内容讲述完毕或者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可以尝试将课堂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借助新的话题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注意引导和发散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教师除了要求学生读懂全诗,了解某些字词的意思,掌握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之外,还应对诗人的生平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做一些普及,如王维被后世誉为“诗佛”,家住华山以东一带,所以诗题也被称为“山东”,诗人在很小的时候就离开家乡去了长安城求取功名,一直漂泊在异乡,难免生出思乡之情,而这种情绪在过节的时候尤为强烈,这首诗就是诗人当时在长安城时写的。学完这首诗之后,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王维的其他诗歌,如《送元二使安西》《山居秋暝》等,如果课堂时间充裕,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共同欣赏,探讨这些诗词的表现手法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在不断赏析中掌握相关方法,同时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陶冶学生的情操。此外,教师还可以针对重阳节的相关习俗,与学生展开讨论,如登高、插茱萸等,从而让学生了解到为什么王维要用这些行为来表达思乡之情。
小学语文课堂的结尾形式有很多,教师应该选择与课文内容相适应的方法来结尾,使得课堂效果更加精彩。为了充分利用课堂结尾这个时间段,教师应当精心设计,将结尾部分与整个教学内容融合起来,形成一个自然过渡的过程。要注意结尾的时间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所以需要教师在实践中揣摩和把握最有效的时长和结尾方式,构建完整的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