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克明 代新建
实体书店是营造书香天津、促进全民阅读、建设文化强市的重要文化设施和载体, 其生存发展对书香天津建设和城市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天津的实体书店虽然得到了较快发展,在满足市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存在着缺少品牌引领、价值引领、思想引领等问题,直接影响书香天津建设。
一是老品牌书店日渐衰退。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传统纸媒受到极大冲击, 实体书店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近年来, 天津原有的一些深受市民青睐、 影响力较大的书店相继关停。 如20 世纪80年代天津最大的书店——和平路新华书店,于2007 年停业,将房屋出租给服装店。还有80 年代三北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全、品种最多、服务最优的东北角书店, 也一度闭店装修达两年之久。 两家书店经过改造后,于2019年重新开业,但开业后,书店门可罗雀, 难以恢复往日的景象。 二是现有规模书店活力不足。 天津图书大厦作为天津规模较大的书店, 也存在缺乏市场活力、 原有的购书群体大幅缩减、 市场竞争力逐渐弱化等问题。同时,虽兴起了新华书店24h 智慧书店、言几又书店等特色书店,但影响力不够,图书品类少,不能很好地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 三是缺少城市特色品牌书店。 天津是一个有着浓郁文化底蕴的城市, 但是本地品牌书店很少, 尤其缺少能真正体现城市特色的实体书店。
一是重视 “颜值” 忽视“价值”。 一些书店在店面升级改造方面,越来越注重“颜值”,但在图书类型、经营书目等方面欠缺专业性, 不能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高质量图书。 二是引领阅读的作用发挥不充分。 大部分书店甘当“坐商”,不能主动出击。不了解进店读者的需求, 不了解书店周边人群的需求,导致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的阅读和购书需要。 三是文化传播价值缺失。 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文化体验, 才应该是实体书店真正的追求。但目前,书店功能比较单一,在教育、交流、展览等方面用力不足,缺少向“文化+”方向上转变的探索和尝试, 价值引领作用发挥不充分。
一是营销方式落后。 目前, 天津多数书店硬件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但在经营上还是老套路, 没有更多更细的分类,缺少个性和特色,不能真正满足不同读者群体多层次、 多样化、 个性化需求。二是盈利目的突出。书店在解决发展问题的同时,应该具备文化自觉, 积极主动回归到文化建设的方向上来,将打造“书香城市”的根本价值发挥出来。 而当下,多数书店没有把消费者的主要消费点从“买咖啡”,转化到“买图书”“买知识”“买阅读”上来,没有让阅读变成真正的价值增长点。 三是思想引领不足。 天津以图书为灵魂、以图书经营和阅读服务为核心业务的传统书店的知识传播和交流功能弱,同时,缺乏以红色、人文社科等为主题的高品位、高品质书店,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阵地作用发挥不充分, 在思想引领方面作用不显著。
建议文化部门和出版行业继续加大对实体书店的扶持保障力度, 采取提高财政补贴、 推动出版行业资源整合优化、 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等形式, 吸引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建设实体书店。同时, 用好行政单位房屋资产盘活有关政策, 扶持和鼓励相关单位有效利用各种闲置房产资源, 积极开办实体书店, 壮大书店数量。 深化“书店+文创”的模式,让读者被设计独特、 有艺术感的文创产品所吸引, 在感受书店的文化空间与文化韵味的同时, 强化实体书店独特的文化体验与记忆。 以增强书店文化体验为目的, 广泛开展“书店+文化沙龙”系列活动,如读者见面会、文学沙龙等,推动各类实体书店营造文化氛围,激发文化活力,展现文化自信, 充分发挥传播先进文化、 弘扬主旋律的作用和职责,构建书香天津。
以推动全民阅读为重要抓手,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政府对品牌书店的扶持力度,推动天津原有老品牌书店做大做优做强,发挥引领作用, 吸引更多市民走进书店。 积极引进国内知名连锁品牌书店,为市民提供高品质的阅读文化空间,以品牌书店的影响力带动书店的整体发展。 加强具有天津地域和历史文化特征的书店建设,鼓励社会各界参与进来,重点打造一批标志性品牌书店,如以五大道文化为主题, 设立五大道文化书店, 以此传播天津文化,让实体书店真正 “露出来、亮起来”,营造读书氛围,引领全民阅读。
一是精准定位读者。 通过大数据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针对不同读者对象,开展个性化特色服务, 使其受众定位更加精准, 推动不同区域实体书店向专业化、 特色化方向发展, 满足区域文化需求。二是提升用户体验。采取设立网上论坛、 建立读者俱乐部、 店内设置意见箱等方法,让读者有抒发感想、交流体会的空间, 增加读者归属感;完善会员管理中心,为会员提供免费送书、 限时秒杀等附加服务;推广24 小时营业的自助书店, 增强读者体验感,也让书店得以通过全数字化管理流程,实现个性化推送和精准营销;建立实体书店与社区、 单位、学校结对子机制,让书店融入不同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读者群体认同度。 三是拓展配套服务。 积极探索“图书+网络”的模式,在天津主要的广场、超市、学校、社区、 地铁站等公共场所,同步推出阅读新服务,建设融电子阅读窗和 “读好书”移动图书馆, 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推动、每个市民共同参与的全民阅读格局和氛围。
大学校园拥有深厚的学术资源和文化土壤,大学生和高校教师是全民阅读的中坚力量,更是书香天津的带动力量。 2019 年,教育部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高校校园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 明确要求每所高校应至少有一所实体书店。建议文化主管部门会同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各高校在大学相对集中的海河教育园和西青区大学城,继续加大高教书店的建设力度,并依托高教书店,组织高校教师和大学生组建高校校园读书联盟。 一方面,做好大学品牌书店和专业类书店,为高校及周边读者群提供高品质的阅读文化生活空间;另一方面,开展内涵丰富的高校校园读书活动,将阅读认知和实践体验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教育效果。 同时,将图书展示、阅读、销售与学生生活服务深度融合,提供阅读学习、展示交流、专题培训、文创休闲等综合服务,更好地服务大学教育,满足校园多样文化需求,带动全民阅读和书香高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