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屏 宋志文
1.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徐州 221116;2.澳门城市大学,中国澳门 999078
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蔓延初期,我国旅游产业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大冲击,成为我国受疫情影响最大的产业之一。从2020年1月23日起,国家通过限制人员流动控制疫情扩散,这给全国旅游业造成巨大的资金损失。春节期间全国景区企业收入损失额度达到 2019 年同期水平的 90%以上[1]。从入境和出境旅游市场来看,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入境旅游人次和国际旅游收入分别负增长 34.7%和 40.6%,较2019年减少5032 万人次和 534 亿美元。从旅游产品供给方面看,2020年全年,多数旅游企业损失惨重,一些实力较弱的中小型旅游企业更是面临资金链断裂以及破产的风险。
总体来看,此次新冠疫情对于徐州旅游产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众多旅游供应链上的组织者和参与者都面临巨大的挑战。
1 直接经济损失大
疫情初期,徐州各级旅游景点依照防疫部门要求悉数关闭,旅游相关行业成瘫痪状态,疫情对旅游行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惨重。由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No.12》认为,受疫情影响,高度市场化的旅游业是减收最大的行业之一。
2 企业生存环境恶化
新冠疫情对于全国经济无论从宏观角度还是微观角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极大的恶化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对于旅游企业造成重创。徐州市旅游相关企业亏损严重,大量订单的取消和固定成本例如房屋租金、员工佣金、税收等,入不敷出。
3 行业恢复时间长
由于疫情常态化影响,一方面导致多数旅游产业难以回到疫情前的经营状态,另一方面致使大众出游意愿受到很大影响,游客对于后疫情时代旅游公共卫生的担忧情绪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2]。旅游者对于人多的景区及一些室内不通风的旅游景区会更为谨慎,旅游消费者在近期会刻意减少旅游次数,前期预期的疫情后期井喷式的旅游消费情况并未发生。
1 发展中低密度乡村旅游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旅游消费者更偏向于人口密度较低的旅游目的地。一些城市周边的乡村成为旅游消费者的主要目标之一。“低密度+高质量”正在成为后疫情时代的旅游新常态,这也成为了振兴乡村旅游,促进城镇化改造的新契机。目前,徐州周边的以贾汪湿地公园为代表的一系列乡村旅游示范点都已经恢复正常运营,正在努力实现后疫情时代的产业复苏[3]。
2 发展绿色康乐休闲旅游
以绿色健康为核心的康体娱乐旅游成为一项新的消费热点,以运动、中医药、温泉、药膳、森林为代表的康乐旅游细分市场将成为旅游行业复苏的几大发展方向。徐州史称彭城,为彭祖故里,在康乐旅游消费市场深耕多年,一些养生温泉场所的建设以及养生药膳消费产品远近闻名,以徐州韩楚温泉和徐州龙山温泉度假中心为代表的相关康乐休闲旅游行业在后疫情时代能够迎来新的增长点。
3 发展周边区域高品质亲子旅游
基于周边乡村区域而打造的高品质亲子旅游,能够将自然旅游资源利用的恰到好处,也能够将零散的旅游需求向乡村地区聚集,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徐州月半湾休闲度假村和徐州督公山景区都能够提供相当全面而有趣的亲子活动,能够很好的服务于高品质的亲子旅游市场发展。
4 发展基于文旅融合的数字智慧旅游
在疫情之下,旅游业也积极依托技术创新打造适合当前社会环境的旅游模式和消费场景。各大OTA平台和通过和地图APP合作,发布热门景区语音导览服务,将历史文化与旅游行为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一些景区、动物园、博物馆通过第三方直播平台和线上云游小程序满足游客外出的旅游需求。徐州市可以学习相关经验,通过打造“主播搭台+文化唱戏+经济先行”的“云上智慧旅游”新平台,让数字智慧旅游成为旅游消费新选择[4]。
疫情不仅是对于政府主管部门治理水平的一次突击考验,也是对旅游行业从业者以及相关行业参与者的一次巨大挑战,如何采取正确的心态和应对措施化解旅游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所要面对的冲击成为必须探究的问题,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和旅游相关企业的多方协力[5]。
1.加强旅游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与疫情预防防治工作结合,具备后疫情时代的旅游产业风险评定、应急预案管理与准备、预案演习和突发卫生事件响应的能力,确保疫情突发状况下的运转能力。
2.加强旅游产业监管力度。对于一些不符合行业发展规律的旅游产品或旅游企业能够重点监管和取缔,净化旅游产业发展环境,保障旅游消费者在疫情后期返回旅游市场时的各项权益并延续。
3.加大政策扶持举措。徐州市各层级旅游主管单位应当积极走访所属旅游企业,能够对于全市旅游企业进行整体把握,针对“中、小、微”企业所受疫情影响而面临的突出问题能够了解并给予解决。对于优秀的面临资金链断裂的“中、小、微”企业能够给予资金帮助、税收减免等支持。通过与相关人社部门沟通合作,赋予“中、小、微”企业缓缴社保等政策待遇,给予相关企业员工带薪岗位培训机会,指导相关企业与从业人员适度调整薪资、轮岗工时、岗位培训等具体事宜,稳定职工与 企业劳务关系。
1.调整自身经营状况。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各景区、旅游企事业单位不仅应当时刻关注疫情走势,加强日常防疫工作,做好消杀和加强个人防护检查外,还必须强化自身软硬件实力,通过了解旅游市场需求状况及时优化自身产品结构,调整企业经营状态,将疫情对旅游企业的负面影响保持在可受可控的范围内。
2.打造旅游产品新模式。在维持传统旅游产品的同时,对于一些不符合旅游消费需求和经济、社会效益低下的旅游产品进行取舍,将资金用于研发新的旅游线路和特色旅游产品。乡村旅游、亲子旅游、康乐旅游、云上旅游等新型旅游方式都是后疫情时代旅游消费需求的转变,旅游行业及其从业者应当及时适应新趋势,在旅游产业及其供应链、营销、管理、配套服务上都提出全新的,恰当的解决方案。
后疫情时代下,旅游产业虽然蒙受巨大经济损失,但旅游产业依旧在我国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主要地位。作为我国经济支柱型产业,旅游产业依然承担着在疫情后期刺激经济复苏,刺激社会资金的二次分配,拉动经济内循环的重任。尤其在当前局势下,外有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各种无中生有的理由对我国实施经济和科技制裁,试图遏制我国经济发展和伟大复兴进程,内有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的双重压力,旅游产业此时对于刺激国内经济循环的作用不言而喻。据此,徐州市旅游行业及其从业者更应当身体力行,化负面影响为正面能量,确保徐州市旅游发展新动能,优化徐州市及其周边区域旅游业态发展,促进徐州市旅游质量转型升级,在后疫情时代实现经济和行业复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