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地区侗族芦笙节文化内涵及商业价值开发研究

2021-11-21 03:25:17石双戏潘丽丽王玉红谭欣蓉
当代旅游 2021年18期
关键词:肇兴从江从江县

石双戏 潘丽丽 王玉红 谭欣蓉

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六盘水 553004

引言

从江县隶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且民族文化保存完好。四面均与少数民族自治县接壤,民族文化丰富多彩。随着2014年12月贵广高铁的开通和厦蓉高速的建成,从江县与外界的交流愈发密切。据从江县数据统计局统计:“2019年1—7月,全县旅游总人数180.2万人,增长14.4%,实现旅游总收入16.39亿元,增长23.4%。”。侗族是古代越人的后裔,具有悠久的历史。2008年,从江县全县侗族人口13.3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0.84%”。侗族芦笙节是侗族的重大节日,已经根植在侗族人民血脉之中。

一 从江地区侗族芦笙节文化内涵

侗族芦笙节真正来源不详,但早在宋朝的文人苏轼《老学庵笔记》中就有对侗人吹芦笙的记载:“辰、沅、靖州蛮,有仡伶……”“农隙时,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数人吹笙在前导之”。而仡伶就是侗族自称geaml的双音反切译音。

侗族芦笙节在正式比赛前要在“萨”庙进行祭祀仪式,以求比赛顺利进行。“每次比赛由主办地的当地笙队所吹奏《入场曲》。所有参赛的各个笙队均随着悠扬而有节奏的乐曲声依次有序地向比赛场所进发[1]。”待队列整合完毕后再分租进行《比赛曲》的演奏,最后比赛以《扫场曲》结束。芦笙节不仅有悠扬的芦声,还有侗族姑娘美妙的歌声。侗家小伙吹芦笙,侗家姑娘互赛歌。除了比赛外,热情好客的侗族人还会邀请远方亲朋好友相聚饮酒作乐。直至村寨归于静寂,芦笙节才算真正的结束。

(一)朴素性、群体性、包容性

侗族芦笙曲调单一,旋律简明,由简单的和声构成。“侗族芦笙在演奏开始前一起将身体按照同一频率,同一方向夸张地左、右来回摆动[2]。”相较于苗族芦笙,还有舞蹈动作伴着芦笙节奏一起舞动,舞蹈动作变化复杂。而且苗族芦笙在旋律上婉转起和,富有感情。侗族芦笙则相对单一、朴实,这体现出侗族芦笙节朴素的特点。

侗族芦笙曲调单一且通俗易懂,这使它的受众变得广泛。对演奏者并没有硬性规定,这就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其中。且侗族芦笙并没有独奏的表演形式,无论是从表演人数还是到比赛时评判的标准都是以群为单位,吹奏的是一群人,而最后评委听的也是一群人的共同吹奏的声音,这表现出侗族芦笙节重群体表现和团结一致的特点。

芦笙节至今都具有极鲜活的生命力,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参加人员之多以及具有强大的包容性。“男人吹芦笙、女人挑甜酒、耄耋幼童当观众”而这句话是对芦笙节当天参与人员之多最真实的写照,“每个人都融入其中,真正实现万民同乐[3]。”

(二)联络亲友、增强民族内聚力

中国人自古以来都非常重视人伦、亲情,侗族人也不例外。佳节当前,出游在外的侗族人纷纷回乡,四方好友集聚一堂。大家走街串巷互相对饮唱歌饮酒作乐,芦笙节成为仅次于春节的第二重大节日。洛香镇侗族人口众多,但各村各寨的距离却相隔甚远,平日里各村寨之间并没有很频繁地来往,而芦笙节提供了一次本民族同胞互相交流的机会,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人们在这火热的节日氛围中,与亲友互诉思念,与远道而来的同民族朋友共饮美酒,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认同感与增强民族内聚力。

(三)体现顽强、进取、奋斗的精神

芦笙属于簧管乐器,与管弦乐器一样依气发声,但所需的肺活量远超管弦乐。同一场芦笙对抗赛所持续的时间非常之长,这就要求演奏者要有极强的体力与肺活量。从江地区芦笙节又设在夏季,阳光暴晒下,芦笙场因场地有限,极容易形成一个封闭的闷热场所。这对于参赛者来说,一方面要克服自己身体上的不适,另一方面又要快速适应严酷的参赛环境。就以洛香镇每年的夏季气温为例,洛香镇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气温最高能达到38℃。只有顽强、进取、奋斗的体育竞技精神,才能保证芦笙节的顺利展开。

二 商业价值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传承危机日益加重

随着社会的发展,芦笙节生存的环境也越来越严峻。在所设的问卷“你对芦笙节来历以及内涵是否了解”中,“不了解”占到了60%的比例。很难预料,随着洛贯开发区的不断完善,城市化生活的推进,必定使得侗族文化在此过程中出现淡化现象。如现在一些少数民族村落被汉化。民族文化处于由外来文化“话语霸权”所构建的不利局面[4]。从江地区侗族村落同样也面临这样的问题,这些现象都使得芦笙节的传承越来越困难。

(二)存在同类型旅游文化产品,旅游市场竞争力大

毗邻江县的黎平县侗族人口约占全县总人口的71%,是中国侗族人口最多的县,因此有“侗乡之都”的美称。而肇兴村则为该县最具原生态和代表性的侗族聚集村落,随着近些年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这座位于西南边陲地区的旅游景点逐渐走入大众视野,肇兴侗寨在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和全国33家有影响力的媒体组织投票评出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一[5]。除此之外,在2007年被《时尚旅游》和美国《国家地理》共同评选为全球最具诱惑力的33个旅游目的地之一。在2018年的春节分会场选址中,肇兴侗寨就成为了分会场之一,而肇兴也借助春晚强大的宣传力,仅在春节前三天入园人数已破十万人。肇兴侗寨的影响力可见一斑。而落香镇与肇兴侗寨则为相邻乡镇,设在洛香镇的从江站高铁站仅有几公里远,在与现存各个方面都很成熟的区域抢夺旅游市场资源,其所需要的时间、经济成本都非常之大。

三 从江地区侗族芦笙节商业价值的开发策略

(一)打造特色侗族旅游品牌,与当地民族特色紧密联合

从江县、黎平县、榕江县三县均为侗族人口大县且为接壤县,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地形图来看,这三县形成了一个环形侗族聚居地。旅游业同其他行业一样需打造属于自己独有的品牌。“以特色品牌带动周边区域旅游资源开发[6]。”根据从江县的地理环境,如可以兴办农家乐,培养专门的芦笙节目表演人员,人们来旅游的同时可以彻底放松身心,结合当地的稻田渔业,根据天气打造特色民宿,让人们来了还想来,这样当地人们的收入增加了,也就有动力去继承和发展芦笙节了。众所周知,一个有着鲜明特色的、独居一格风格的品牌才会被消费者所记住。

(二)充分发挥从江的地域优势,利用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

洛香镇处于洛贯经济开发区的中心地点,现已拥有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体系。随着高铁的开通,游客量正在逐年上涨,珠三角地区成为黔东南游客来源的主要地区。做好旅游宣传则是重中之重的任务,“利用现代营销手段,健全网络营销,加大宣传力度[7]。”以肇兴侗寨为例,已在各个社交平台上成立其官方公众号,公众号的设立为游客了解肇兴侗寨并获得相关资讯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信息平台,还有被人们所熟知的湖南凤凰古城在微博上的官网账号也有八万多的粉丝量。所以,从江地区也可以借鉴这些宣传方式,利用公众号、微博、今日头条、抖音等社交平台进行宣传,还有现在较火的网红直播也可以利用,寻找当地的网红进行旅游宣传。

四 结语

近些年国家政策加大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关注,在旅游消费中引导人们将目光更多的放在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类型上。在这个飞速发展且极具包容性与创新性的时代下,对芦笙节文化商业的研究与深入挖掘则是另辟蹊径,让这种文化以新姿态在新时代中发展,让外界人民感受到侗族文化魅力的同时也响应国家脱贫攻坚号召,以新观点思考民族文化,更好的建立民族自觉与自信。

猜你喜欢
肇兴从江从江县
水天一色梯田美
乡村地理(2022年1期)2022-06-12 13:36:05
岜沙之晨
乡村地理(2022年2期)2022-05-30 10:48:04
从江县宰章水库料场开采方案优化设计
和谐共生道法自然
———从江加车村
肇兴侗寨
乡村地理(2018年3期)2018-11-06 06:50:34
肇兴旅游扶贫的“四活改革”
乡村地理(2018年2期)2018-09-19 06:43:56
从江小白和小罐茶说起 成功的表象与隐象
贵州乡间斗牛
新农村(2017年3期)2017-04-10 01:11:17
旅游开发下民族文化变迁与保护研究——以贵州肇兴侗寨为例
贵州最美乡村——肇兴村·构造之美
乡村地理(2015年3期)2015-11-10 06:33:32